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三马同槽语出《晋书·宣帝纪》,关于它有什么历史典故?

三马同槽语出《晋书·宣帝纪》,关于它有什么历史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487 更新时间:2023/12/11 0:19:51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三马同槽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三马同槽,意思是指阴谋篡权,出自《晋书·宣帝纪》。三马指的是,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这父子三人。三马同槽隐指司马懿父子三人将篡夺魏的政权,也泛指阴谋篡权。

三国时期最具智慧的代表,有两位一个是诸葛亮神机妙算,三分天下,一个是司马懿卧薪尝胆,得到果实。而司马懿伴君如伴虎,曹操想杀司马懿多次,而最著名的就是三马同槽案,司马懿最危险的时候。

话说曹操一日在梦中看到三头马同槽而食,于是心中大惊是不是预料着什么,于是开始觉得自己时日无多,自己要为自己后代谋出路,而就怕自己死后无法镇压司马懿,于是召来司马懿进宫,对司马懿说:爱卿,我梦中见到,三头马同槽而食,是不是,预料我曹氏天下,败于名中有马之人。司马懿顿时吓出一身冷汗,于是道:丞相这马腾马超马岱正好是三马,证明这马氏一族不得不防啊!而马超虽投降刘备,但昔年丞相也见识过马超的战力,所以对蜀汉要加以重兵防守。

而这个时候曹操面无表情的看着司马懿,司马懿一看混不过去啊,于是跪地大呼:恭喜丞相,贺喜丞相。曹操这个时候一看,什么情况,你这是干嘛?但我不能松了这严肃的表情。司马懿心想既然损曹操这样混不过去,那就夸曹操。“丞相,此乃大吉之兆。丞相可知,这马代表着什么?这马代表着天马,也是是福禄寿中的禄马,三马同槽而食,可以理解为三头禄马尽归曹氏。此乃大吉之兆。”

司马懿看着曹操沉默不语也是心惊胆颤,曹操已经不止一次想杀自己了,而这次为什么这么艰险。也揣摩不了曹操的心思,于是乎,就安安静静的跪在地上。

曹操看着下面跪的司马懿,张嘴到“这司马也是马啊,爱卿为何不说呢?”司马懿心里咯噔一下,这挑明了,这一关不好过,曹操最喜欢英雄这个时候求饶压根不可能,估计会给司马家族带来灭顶之灾,于是大脑飞快的转动起来道“臣只是一教书先生(曹操曾安排司马懿管教育,而后让司马懿当曹丕的老师。)怎么有撼动曹家天下的能力呢?我只想安安稳稳带着一家人有吃有喝就行,昔年身处乱世,随丞相征战天下,虽豪气干云,却没能陪伴家人,如今已平定乱世,臣也只想教育教育孩子。”

曹操一听,司马懿有这想法也是真的,而下面司马懿又道“臣已老,而起后辈欣欣向荣,能教育出得意子弟辅佐曹氏大业,不求青史留名,只求此生安稳,后辈丰衣足食,必将为曹氏鞠躬尽瘁,只保后代荣华富贵,也要死而后已。”这一席话可谓彻底戳中曹操心窝。

曹操想,设身处地的想想自己如果如果是司马懿,必定也是这样的想法,便让他回去了。

曹操对曹丕讲“司马懿此人为你之师,其学识通达,但其是有野心者,不可不防,而后你与司马懿可以商事,但不可让司马懿掌握兵权,防好司马氏可保安稳。他虽是你师,你是其君,但不要腐朽只记师从之道,可对其以师之礼,切忌不能让其接触权力。”曹丕心中记住了曹操的话,但却未想到自己回死在司马懿前面。

而司马懿因为曹操这句话开始忍耐生涯,不过问朝堂之事,怕在引起曹操的疑心,而司马懿也知道曹操必定有防范自己之心,以司马懿的才智自然知道曹操肯定告诫后辈,不能为自己所迷惑,但为了保全性命自己不得不忍耐,不然一个不好就会丢了自己的性命,而今这司马府中不知道有多少曹氏眼线,或明或暗隐藏在角落,自己一个异动就会引起曹操的怀疑,这次自己能逃脱升天,全靠运气,下回不知道还有有没有这么好的运气。

而这次三马同槽案,曹操并未杀了司马懿,这也是为曹氏后来被司马昭所灭埋下隐患,司马懿之所以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有人说是司马懿活的时间长,其实其根本还是司马懿的智慧使然,外加一点点运气。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历史文化探索:下笔成章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成语典故

    下笔成章,一挥动笔,就写成文章。形客文思敏捷,文章写得很快。那么成语下笔成章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下笔成章这个成语来自于曹操的儿子“奇才”曹植,形容文思敏捷。曹植,字子建,自幼聪明伶俐,喜欢诗、辞、歌、赋十几岁时就能诵读名篇数百,而且也非常会写文章。所以,很

  • 成语"防微杜渐"有什么历史典故吗?"防微杜渐"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防微杜渐”是什么意思?“防微杜渐”出自于哪里?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东汉和帝时,窦太后亲临朝政,并由太后的兄长窦宪掌握大权,官员们争着逢迎巴结,因此政局混乱不堪。窦氏家族仗势横行乡里,鱼肉百姓,没有人敢揭发他们的恶行。当时的司徒(相

  • 成语"飞将数奇"有什么历史典故吗?"飞将数奇"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飞将数奇”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飞将数奇”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拼音】:fēijiàngshùjī【解释】:飞将:汉朝名将李广;数奇:命运不好。泛指人不走运。【成语故事】:李广是汉朝的名将,擅长骑射。他没有口才

  • 成语"滥竽充数"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滥竽充数"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滥竽充数”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滥竽充数”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滥竽充数意思】滥:失实的,假的。充:冒充。意思是说: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不好的装好的。【典故】据《韩非子》记

  • 成语"唇亡齿寒"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唇亡齿寒”?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唇亡齿寒【拼音】:chúnwángchǐhán【解释】: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成语故事】:晋侯再次向虞国借道去征伐虢国,宫之奇进谏说:“虢国,处在虞国的外面。虢国如果灭

  • 成语"程门立雪"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程门立雪”?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程门立雪【拼音】:chéngménlìxuě【解释】:旧指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成语故事】:宋代的杨时考到进士后不愿做官,专心研究学问。他起先在颍昌(地名)拜理学家程颢为师,学到了不少知识。程

  • 历史典故自毁长城的主人公是谁?背后是什么样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成语典故

    自毁长城最早记载在《南史·檀道济传》中。南北朝时期,宋国大将檀道济,因为名声太高,左右部将又都骁勇善战,皇帝很不放心,在一些大臣的挑拨之下,把他骗到京城建康想除掉他。檀道济被关进大牢,两眼瞪得像火把一样,又气又恨一口喝下一斛酒(一斛能装五斗米),大吼道:“你们这样做是自毁你们的万里长城啊!(乃坏汝万

  • 成语"燕雀处堂"有什么典故吗?"燕雀处堂"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燕雀处堂”有什么典故吗?成语“燕雀处堂”是什么意思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燕雀处堂】故事的主人公:子顺、赵国。【燕雀处堂】是什么意思?处:居住;堂:堂屋。燕雀住在堂上。比喻生活安定而失去警惕性。也比喻大祸临头而自己不知道。

  • 成语"分道扬镳"出自于哪个典故?"分道扬镳"含义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分道扬镳”出自于哪个典故?“分道扬镳”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南北朝时,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元志是当时的洛阳令,他很有才识,看不起那些无能的官僚。一天,他乘车在街上出巡。百姓见这前呼后拥的威势,都纷纷回避。正巧,前面又声势浩

  • 成语"炙手可热"该如何理解呢?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炙手可热【拼音】:zhìshǒukěrè【解释】: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成语故事】:唐玄宗李隆基年轻时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但是,唐玄宗后来任用李林甫为丞相,政治开始腐败。公元745年,他封杨玉环为贵妃,纵情声色,奢侈荒淫,政治越来越腐败了。杨贵妃有个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