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易经中的明夷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是什么意思?

易经中的明夷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是什么意思?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724 更新时间:2024/1/16 20:04:24

易经中的明夷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

明夷卦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象》曰:初登于天,照四国也。后入于地,失则也。

意思就是:明夷卦上六。没有光明,一片晦暗。起初升到天上,后来陷入地下。

《象》说:起初升到天上,是为了照耀四方之邦国。后来陷入地下,是失去法则的原因。

上六为什么说“不明”呢?

明夷卦就是诛灭光明、使之熄灭、进入黑暗。上六是明夷卦的最上爻,也是最终爻,就是“明夷”之巅,是最为黑暗的。如也就是没有任光明。

故而为不明。

上六为什么会“初登于天,后入于地”呢?

易经中六爻每两爻一组,分为天、地、人。其中五爻上爻是为天位。上六在天位,所以为“初登于天”。

明夷卦的上卦为坤,坤为地。上六在坤中所以为“后入于地”。

合在一起就是起初升到天上,而后陷入地下。

“初登于天,照四国也。后入于地,失则也”说的是什么呢?

天上的太阳本来就应该照耀大地四方,让大地出现光明,但此时却“后入于地”,让光明消失,陷入昏暗之中。如此自然就失去了自身应有的法则。

上六居全卦最高的位置,犹如天上的太阳,也犹如是一个上位者。上位者本应该让四方邦国走光明、让天朝上国的得政照耀四方之国。

但是,这个上位者却是一个昏暗之君,他不守正道、施行暴政,不仅没给天下带来光明,反而还让天下动乱,陷入动荡、混乱、黑暗之中。

上六《象》中所体现的是:他确实有实力,也有能力带着大家走向光明。但他却不这样做,他倒行逆施,不仅没有发挥好自己的能力和应有的责任,反而因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还让大家陷入昏暗的困境之中。

就比如在公司里,上面有能力的领导本可以让公司、让员工有一个不错的发展。但他却违背公司原则、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结果让公司出现了危机。所为这时还需要尽力改正,才会有所好转。

当然,自自然现象而言,“初登于天”说的是太阳的升起。“后入于地”说的是太阳落下。

日出日落本是自然循环规律。太阳升起,光明照耀四方。而太阳落山,即将进入黑暗,但到第二天还会重现光明。

光明的到来虽然暗示着黑暗快到了。但黑暗的到来,也同样是光明来临的前奏。这就是说的黎明前的黑暗。

上六是明夷卦最高的位置,明夷卦代表的是昏暗,此时也就是最黑暗的时刻。但事物本来就是循环的,所谓否极泰来、太过必极,最黑暗的时刻到了,也就是说接下来的黑暗会越来越弱,从而进入光明。

最黑暗的时刻,也说明了光明将要来临。当然在光明来临之前,还是需要坚守正固、保护自己,不要被“明夷”所伤。

这里以日出日落的循环,说出了光明和黑暗的相互循环,从而引申到古代政治清明和腐败,从而形成的一种“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大势。

当然,想要昏暗转为光明,还需要努力。昏暗的来临,是因为久安之下的腐败,上位者的残暴才导致天下大乱的,而想要结束这昏暗的时代,则需要一个开明的强者去治理。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探索火锅的历史,有哪些关于古代火锅的诗作?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传统文化

    古时,火锅被称为“古董羹”,因食材投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热滚滚的,咕嘟咕嘟响。那么,火锅的历史是怎样的呢?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宋人辛弃疾说:“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这是说人生在世,不称意之事太多了。我们不必太在意,独自彷徨忧伤,应该走出去寻找快

  • 中国寓言故事之以羊替牛,这篇寓言揭露了什么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传统文化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以羊替牛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古时候,人们每到一定的日子,都要在祠庙里举行一种祭祀仪式,以表示对神灵的虔诚、求得神灵的庇佑,这种祭祀仪式叫"祭钟".每逢祭钟时,不是要杀一头牛,就是要杀一只羊,然后将牛的头或者羊的头用大木盘子盛放在祭神的供桌上,人们就

  • 中国寓言故事之真假《圣教序》,这篇寓言揭露了什么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传统文化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真假《圣教序》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宋代有位学者名叫石才叔,写得一手好文章。他在平时博览群书,见多识广,且收藏着许多图书的古迹珍品。其时,文彦博在长安做统兵官,他听说石才叔家收藏有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的亲笔字帖《圣教序》,于是亲自到石才叔家请求借回一

  • 为何说明朝是汉族人最为兴盛的时期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传统文化

    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是元朝灭亡后,汉族人在华夏大地上重新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他的建立改善了汉人的地位,使得占人口大多数的汉族人民再一次回到平民的位置上来,为今后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公元1368年8月,由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人的指挥下一举攻陷元大都--北

  • "国庆"一词是什么意思?关于国庆节有何演变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传统文化

    国庆节是由一个国家制定的用来纪念国家本身的法定假日。它们通常是这个国家的独立、宪法的签署、元首诞辰或其他有重大纪念意义的周年纪念日;也有些是这个国家守护神的圣人节。如今,中国国庆节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的纪念日10月1日。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国庆节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演变

  • 鄂伦春族服饰是什么样的?鄂伦春族为什么都穿皮质衣服?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传统文化

    鄂伦春族服饰是什么样的?鄂伦春族为什么都穿皮质衣服?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衣服是我们每个人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东西,这是我们每个人遮蔽身体以及抵御寒冷的东西,同时也是民族的象征。一个民族穿什么衣服,往往就体现出了民族的独特文化。作为狩猎民族的鄂伦春族也同样有着他们独特的民族服饰

  • 南瓜节是什么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毛南族的南瓜节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传统文化

    南瓜节,是毛南族的节日,时在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这天。重阳节,毛南族叫“九月重阳”,这个节日,家中有老人的给老人添粮补寿,因节日设在农历九月九日这一天,用南瓜拌小米煮着吃,谓之“南瓜节”。节日简介毛南族的"南瓜节",时在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这天。各家把收获到家的形状各异,桔黄色的大南瓜摆满楼板,

  • 吴姓的起源和流传是怎么样的?为什么日本人不杀吴姓人士?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传统文化

    吴姓的起源和流传是怎么样的?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最近在网上有看到一则非常有意思的故事,话说这个日本人当初侵略中国的时候是没有杀吴姓的人的,从这个侧面可以看出,这个吴姓话说是日本人的祖先,日本人就是吴姓人的后代,这个可不是小编说的啊,这是网上说的,所以这些个疑问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 中国传统民俗节日清明节有哪些礼仪与禁忌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传统文化

    清明节在每年阳历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之一,清明节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中国人对自己祖先表达敬意与感谢之意的节日。在清明节扫墓时,有哪些礼仪,或禁忌的地方呢?1、清明节扫墓的程序按照习俗,祭扫的顺序是先将墓园打扫干净,墓地是在山上的,要将墓地里的杂草清除干净。然后是祭祀,人们

  • 一篇手写的草稿如何担得起天下第二行书之称?颜真卿《祭侄文稿》的历史背景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传统文化

    《祭侄文稿》,亦称《祭侄季明文稿》。朱关田《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谓:《祭侄文稿》“书之奇绝,论者以为《兰亭序》之后惟此为高,故有‘天下第二行书’之誉”。颜真卿公元758年(约50岁时)所书的《祭侄文稿》与晋代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书于公元353年作者约50岁时)、宋代苏轼的行书《黄州寒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