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传统民俗节日清明节有哪些礼仪与禁忌

中国传统民俗节日清明节有哪些礼仪与禁忌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596 更新时间:2024/1/16 1:59:23

清明节在每年阳历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之一,清明节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中国人对自己祖先表达敬意与感谢之意的节日。在清明节扫墓时,有哪些礼仪,或禁忌的地方呢?

1、清明节扫墓的程序

按照习俗,祭扫的顺序是先将墓园打扫干净,墓地是在山上的,要将墓地里的杂草清除干净。然后是祭祀,人们将携带的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供祭在亲人墓前,上香、敬酒,然后叩头行礼祭拜,表达对先人的尊敬,寄托哀思。

2、清明节拜祭辈分

清明节

拜祭要分先后次序。依次为:父亲、母亲、长男、长女、次男、次女……此类推。拜祭完毕后,祭品让祖先祝福过,众人可食取祭品。最后当然要注意防火安全,待香烛点完后可离开。

3、清明节悼念逝者买什么花?

是菊花,因为我国古代把菊花当作寄托之花,有思念怀念的含义。白色菊花是最适合的,也可以搭配一些绿草,如百合,绿叶,康乃馨等,会更漂亮。黄色菊花有长寿菊之称,比较适合看望病人。

4、清明节穿衣配饰

清明节忌穿到大红大紫的衣服,应穿上素色的服饰。

5、清明扫墓时间

一般来说早上七点到下午四点前完成扫墓山活动,因为阳气已逐渐消退,阴气逐渐增长,若是时运低的人,很容易会招惹阴灵缠身或骚扰。

6、扫墓时不得嘻笑怒骂

因为墓地是阴灵的安居之所,故不可跨过坟墓及供品,大声喧哗、嘻笑怒骂,污言秽语,乱跑乱碰,随处小便,这样做不单只对自己的先人不尊敬,更且对附近的灵体构成滋扰。更不能跑到别家坟墓或对墓穴设计评头品足,会被视之为亵渎,遇到不好的气场,那便惹到一身麻烦回家。

清明节

7、要谨慎在先人墓地照相

在中国,祭祖并不只是纪念祖先,而是明显得带着亡灵敬拜,祈求的意思。谨慎在先人墓地照相,无论是扫墓者自身合影,还是扫墓者与墓地合影。更忌讳照相时将其它坟墓拍进镜头。否则,你的运势很可能下降,各方面失衡。

8、清明节忌讳探视朋友亲人

最好不要清明节当天去探视亲朋好友,隔天去探视为宜,因为清明节是祭奠的特殊时候,此时去探视亲朋好友很说不过去的,或者说不吉利。当然,你也可以请亲朋好友在外面吃饭为宜。

9、清明节可以出去旅游吗?

清明节除了扫描祭祀活动,还可以进行一些体育活动,例如: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所以出去旅游是可以的,春暖花开的时候去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美好,但是,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去别人祭扫比较多的山!不要说不吉利的话,更不能说对亡者不敬的话,晚上活动要谨慎。因此清明节休假出去旅游不能说是对不起列祖列宗。

清明节

10、清明节可以在家拜祖先吗?

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墓地去举行,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人不能回乡参加清明拜山活动,那么也可以在家拜祖先。方法是在家里阳台或客厅,朝家乡方向,摆上祭拜用的供品,烧上三支香,鞠躬三次,默念相关词语。然后,再烧财帛。

11、清明节前忌买鞋

一些人恰巧是清明节过生日,因此有时难免就在清明节买双鞋。岂不知鞋与“邪”同音,故而通常不在此时买鞋。真有需要也要错开时间购买。你只要留意鞋店为清明节生意不好就明白了。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一篇手写的草稿如何担得起天下第二行书之称?颜真卿《祭侄文稿》的历史背景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传统文化

    《祭侄文稿》,亦称《祭侄季明文稿》。朱关田《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谓:《祭侄文稿》“书之奇绝,论者以为《兰亭序》之后惟此为高,故有‘天下第二行书’之誉”。颜真卿公元758年(约50岁时)所书的《祭侄文稿》与晋代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书于公元353年作者约50岁时)、宋代苏轼的行书《黄州寒食帖》(

  • 汉族文化 儒家哲学代表人物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孔子透过对夏、商典籍的整理与对周文化的反省,开启了儒家哲学的广大思想内涵,其与弟子们的讨论,被整理成《论语》、《易传》等原始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作。孔子创造出"仁"的哲学,在政治、教育、伦理等日常生活作息与言行举止中,发挥人类的德性本能,建立人与人间适当的人际关系的观念;对于天人关系的思考与应对,基本

  • 狮子是如何融入中国文化的?探索中国传统狮子形象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传统文化

    现代很多人对拥有毛绒绒外表的猫科动物缺乏抵抗力,本就制霸草原与山林的大型食肉动物狮子或老虎,对人们来说,这些“大猫”一面极为可爱,一面也始终让人胆寒。可偏偏也是这样的“大猫”,尤其是作为外来猛兽的狮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却意外地获得了重要位置,乃至被神化。狮子为什么能拥有这样的地位呢?下面历史故事网小

  • 大雪: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气温显著下降、降水量增多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传统文化

    北京时间12月7日11时46分,将迎来冬季的第三个节气——大雪。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寒冷冬季,一些北方地区最低温度已经降到零摄氏度或以下。气象特征大雪是反映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的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正式开始,此时气温显著降将、降水量增多。大雪节气是个气候概念,并非是降雪量的增大,而是代表了气候特征,

  • 敦煌壁画中的故事画通常会选取哪些题材呢?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传统文化

    想知道敦煌壁画中的故事画通常会选取哪些题材吗?一般故事画的内容丰富,情节动人,生活气息浓郁,主要可分为6类,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1、佛传故事:主要宣扬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其中许多是古印度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佛教徒经过若干世纪的加工修饰,附会在释迦身上。一般画“乘

  • 中国寓言故事之割席断交,这篇寓言揭露了什么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传统文化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割席断交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管宁和华歆(xin)在年轻的时候,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俩成天形影不离,同桌吃饭、同榻读书、同床睡觉,相处得很和谐。有一次,他俩一块儿去劳动,在菜地里锄草。两个人努力干着活,顾不得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就锄好了一大片。只见

  • 清明节是从何而来的?古人是如何过清明的?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传统文化

    不少专家学者常常唿吁保护我们的传统节日,但保护传统该如何做?回归传统莫非就是回到古人过节的方式?在社会风气、物质条件差异如此之大的今天,简单的一句“回归传统”虽易,真正做到不易,让我们且行且琢磨。又是一年清明时,不妨先看看古人今人都是怎样过清明节的。祭祀“清明”从何而来?《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

  • 探索中元节各地区的习俗,中元节该吃些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传统文化

    中元节和清明节、重阳节、除夕都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大节,中元节祭祖在华夏以及海外华人地区都十分流行。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中元节是道教的一种叫法,民间俗称一般就是七月十五或者七月半,这个节日的主要习俗就是焚烧纸锭、祭祖,还可以说这个节日就是追怀先人的一种传统的文化节日,文化核

  • 汉族文化 汉族戏剧发展史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传统文化

    元、明、清三朝,汉族音乐以戏曲音乐为主。元代戏曲称为“元曲”,有杂剧与散曲之分。元曲音乐,来源于唐宋词曲、大曲、诸宫调中名曲及北方民间流行乐曲。其中,单个乐曲称小令,若干同一宫调七声音阶北曲的单体乐曲依一定的逻辑连成组曲,前有引子,后有尾声,称为套数。南方戏曲独称为“南戏”,戏曲由五声音阶的南曲构成

  • 筷子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特色,它都有哪些历史呢?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中国饮食文化中最有特色的一部分,那肯定是筷子。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要学会使用筷子,小小的筷子虽然只由两根简单的小细棒组成,但它的功能却一点也不少,具有挑、拨、夹、拌、扒等功能,除了不能取汤外,可以说非常的全能了,并且使用方便,物美价廉。那么筷子到底是怎么来的呢?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大家聊一聊筷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