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一篇手写的草稿如何担得起天下第二行书之称?颜真卿《祭侄文稿》的历史背景

一篇手写的草稿如何担得起天下第二行书之称?颜真卿《祭侄文稿》的历史背景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362 更新时间:2024/1/18 10:21:34

《祭侄文稿》,亦称《祭侄季明文稿》。朱关田《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谓:《祭侄文稿》“书之奇绝,论者以为《兰亭序》之后惟此为高,故有‘天下第二行书’之誉”。

颜真卿公元758年(约50岁时)所书的《祭侄文稿》与晋代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书于公元353年作者约50岁时)、宋代苏轼的行书《黄州寒食帖》(书于公元1082年作者约45岁时)并称为“天下三大行书”法帖。亦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上述三大行书法帖,因其辞、书皆佳,且均为文稿稿草,情切意真。曹宝麟谓:“他们正是在无心于书的创作状态下任情恣性地挥洒,才不期而然地达到了最佳的感人效果”,天下三大行书,“这一推崇世无间言”。

版本

《祭侄文稿》传世有二:一是停云馆所刻祭侄文稿,有陈绎曾、陈深、文徵明三跋,与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所载相同;二是墨迹本,明张丑《清河书画舫》云,《祭侄文稿》定当以鲜于枢、张晏跋尾本为真迹。

徐邦达《古书画过眼要录·晋隋唐五代宋书法》谓:“明文氏《停云馆帖》所刻一本,与此不同,当是伪迹。”

概述

安史之乱,颜真卿堂兄颜杲卿任常山郡太守,贼兵进逼,太原节度使拥兵不救,以至城破,颜杲卿与子颜季明先后罹难,所以文中说“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事后颜真卿派长侄泉明前往善后,仅得杲卿一足、季明头骨,乃有《祭侄文稿》之作,时年鲁公五十岁。评论书法作字、向有字如其人之说。鲁公一门忠烈,生平大节凛然,精神气节之反应于翰墨,《祭侄文稿》最为论书者所乐举。通篇使用一管微秃之笔,以圆健笔法,有若流转之篆书,自首至尾,虽因墨枯再醮墨,墨色因停顿起始,黑灰浓枯,多所变化,然前后一气呵成。

《祭侄季明文稿》既是起草文稿,其中删改涂抹,正可见鲁公为文构思,始末情怀起伏,胸臆了无掩饰,当是存世鲁公手书第一名墨迹。

作品内容

原文释文

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①,第十三叔、银青光禄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杨县开国侯真卿②,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口③:

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每慰人心,方期戬谷④。何图逆贼闲衅,称兵犯顺。尔父竭诚,常山作郡。余时受命,亦在平原⑤。仁兄爱我,俾尔传言。尔既归止,爰开土门。土门既开,凶威大蹙。贼臣不救,孤城围逼⑥。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⑦?呜呼哀哉!

吾承天泽,移牧河关。泉明比者,再陷常山。携尔首榇,及兹同还⑧。抚念摧切,震悼心颜。方俟远日,卜尔幽宅。魂而有知,无嗟久客。呜呼哀哉!

尚飨⑨。

文字释读

“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口”句:“季明之灵口”的“口”表示字不识。一释作“曰”字,一释作“今”字。

“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句:“夙标幼德”的“幼”字,一释作“劭”字,劭,高尚美好之意。

“携尔首榇,及兹同还”句:“及兹同还”的“兹”字,一释作“竝”字,即“并”。汉许慎《说文解字》卷十“竝”:并也。从二立。一起。颜真卿《祭伯父文稿》(《祭伯父豪州刺史文》)有“脱于贼手,并得归京”句。

释文简注

按:鉴于书法欣赏,采取简注方式对文稿进行注释(对可以通过内链进行阅读的词条予以省略)。

①维乾元元年……三日壬申:“乾元”,为唐肃宗李亨年号。“乾元元年”,即公元758年。

②第十三叔……丹杨县开国侯真卿:“第十三叔”,颜真卿在从兄弟十五人中排行第十三。“银青光禄夫”阙“大”字,应为银青光禄大夫。“蒲州”,地名。“丹杨县”,地名。742年(唐天宝元年)丹杨郡移置润州(今镇江),同时改曲阿县为丹杨(阳)县。

③以清酌庶羞……季明之灵口:“庶”,各种;“羞”,通馐,食物。“庶羞”,指各种食物。

④惟尔挺生……方期戬谷:“挺生”:挺拔生长,亦谓杰出。“夙标劭德”,夙标,《晋书·王敦桓温列传》:“韫文武之奇才,见赏通人,夙标令誉。”“阶庭兰玉”:喻能使门楣光辉、有出息的子弟。《晋书·谢安传》:“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

⑤何图逆贼闲衅……亦在平原:“闲衅”,“闲”同“间”,亦作“间衅”。伺隙;乘隙。《文选·张衡〈东京赋〉》:“巨猾闲衅,窃弄神器。”薛综注:“闲,候也;衅,隙也。”“常山”即常山郡(治所在今河北正定县);“平原”即今山东德州陵县。

⑥仁兄爱我……孤城围逼:“归止”,止:助词。《诗.齐风·南山》:“既回归止,曷又怀止。”“爰开土门”:爰,乃,于是。土门,今河北井陉,唐时为战略要地。“蹙”:紧迫。

⑦父陷子死……百身何赎:“遘”;遭遇。

⑧呜呼哀哉……及竝同还:“河关”:河,黄河;关,指蒲津关。二者合称,指蒲州。颜真卿时任蒲州刺史。颜真卿在《蒲州刺史谢上表》中说:“此州之地,舜所都。表里山河,古称天险。”“比”;亲近。“榇”,《说文解字》棺也。“首榇”指盛装季明首级的棺木。

⑨抚念摧切……尚飨:“抚念摧切”,抚念:悼念。摧切:伤痛摧心深切。

原文(含涂乙字)

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原书“从父”二字圈去)叔,银青光禄(脱“大”字)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杨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曰。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兰玉。(下圈去“方凭积善”四字)。每慰人心。方期戬谷。何图逆贼闲衅。称兵犯顺。尔父竭诚。(原有被涂去二行四字)。常山作郡。余时受命。亦在平原。仁兄爱我。(下圈去一“恐”字)。俾尔传言。尔既归止。爰开土门。土门既开。凶威大蹙。(下圈去“贼臣拥众不救”六字)。贼臣不(原一“拥”字圈去)救。孤城围逼。父(下圈去一“擒”字)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乎哀哉。吾承天泽。移牧河关。(下圈去“河东近”三字)。泉明(原书“东之”二字圈去)比者。再陷常山。(下圈去一字)。携尔首榇。及兹同还。(下圈去“亦自常山”四字)。抚念摧切。震悼心颜。方俟远日。(下及边圈去五字)。卜尔幽宅。(下圈去一字)魂而有知。无嗟久客。呜呼哀哉。尚飨。

创作背景

《祭侄文稿》又称《祭侄季明文》,颜真卿书,时年五十。此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祭侄文稿》),取义成仁,英烈彪炳之事。祭悼其侄颜季明更见疾痛惨怛,哀思郁勃。颜季明,即颜杲卿第三子,颜真卿堂侄,当年其父揭旗反正,与颜真卿共同声讨安禄山叛乱时,正是由他往返于常山、平原之间传递消息,使两郡联结,形成犄角之势,齐心效忠王室。其后常山郡失陷,季明横遭杀戮,正当英年,且归葬时已失身躯,仅存头颅。所以,颜真卿援笔作文之际,抚今追昔,萦纡忿激,血泪交进,悲愤交加,情不能自禁。颜真卿此文,正义凛凛,有不忍卒读之感,故黄庭坚《山谷题跋》说:“鲁公《祭侄季明文》文章字法皆能动人。”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汉族文化 儒家哲学代表人物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孔子透过对夏、商典籍的整理与对周文化的反省,开启了儒家哲学的广大思想内涵,其与弟子们的讨论,被整理成《论语》、《易传》等原始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作。孔子创造出"仁"的哲学,在政治、教育、伦理等日常生活作息与言行举止中,发挥人类的德性本能,建立人与人间适当的人际关系的观念;对于天人关系的思考与应对,基本

  • 狮子是如何融入中国文化的?探索中国传统狮子形象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传统文化

    现代很多人对拥有毛绒绒外表的猫科动物缺乏抵抗力,本就制霸草原与山林的大型食肉动物狮子或老虎,对人们来说,这些“大猫”一面极为可爱,一面也始终让人胆寒。可偏偏也是这样的“大猫”,尤其是作为外来猛兽的狮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却意外地获得了重要位置,乃至被神化。狮子为什么能拥有这样的地位呢?下面历史故事网小

  • 大雪: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气温显著下降、降水量增多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传统文化

    北京时间12月7日11时46分,将迎来冬季的第三个节气——大雪。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寒冷冬季,一些北方地区最低温度已经降到零摄氏度或以下。气象特征大雪是反映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的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正式开始,此时气温显著降将、降水量增多。大雪节气是个气候概念,并非是降雪量的增大,而是代表了气候特征,

  • 敦煌壁画中的故事画通常会选取哪些题材呢?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传统文化

    想知道敦煌壁画中的故事画通常会选取哪些题材吗?一般故事画的内容丰富,情节动人,生活气息浓郁,主要可分为6类,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1、佛传故事:主要宣扬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其中许多是古印度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佛教徒经过若干世纪的加工修饰,附会在释迦身上。一般画“乘

  • 中国寓言故事之割席断交,这篇寓言揭露了什么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传统文化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割席断交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管宁和华歆(xin)在年轻的时候,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俩成天形影不离,同桌吃饭、同榻读书、同床睡觉,相处得很和谐。有一次,他俩一块儿去劳动,在菜地里锄草。两个人努力干着活,顾不得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就锄好了一大片。只见

  • 清明节是从何而来的?古人是如何过清明的?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传统文化

    不少专家学者常常唿吁保护我们的传统节日,但保护传统该如何做?回归传统莫非就是回到古人过节的方式?在社会风气、物质条件差异如此之大的今天,简单的一句“回归传统”虽易,真正做到不易,让我们且行且琢磨。又是一年清明时,不妨先看看古人今人都是怎样过清明节的。祭祀“清明”从何而来?《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

  • 探索中元节各地区的习俗,中元节该吃些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传统文化

    中元节和清明节、重阳节、除夕都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大节,中元节祭祖在华夏以及海外华人地区都十分流行。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中元节是道教的一种叫法,民间俗称一般就是七月十五或者七月半,这个节日的主要习俗就是焚烧纸锭、祭祖,还可以说这个节日就是追怀先人的一种传统的文化节日,文化核

  • 汉族文化 汉族戏剧发展史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传统文化

    元、明、清三朝,汉族音乐以戏曲音乐为主。元代戏曲称为“元曲”,有杂剧与散曲之分。元曲音乐,来源于唐宋词曲、大曲、诸宫调中名曲及北方民间流行乐曲。其中,单个乐曲称小令,若干同一宫调七声音阶北曲的单体乐曲依一定的逻辑连成组曲,前有引子,后有尾声,称为套数。南方戏曲独称为“南戏”,戏曲由五声音阶的南曲构成

  • 筷子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特色,它都有哪些历史呢?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中国饮食文化中最有特色的一部分,那肯定是筷子。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要学会使用筷子,小小的筷子虽然只由两根简单的小细棒组成,但它的功能却一点也不少,具有挑、拨、夹、拌、扒等功能,除了不能取汤外,可以说非常的全能了,并且使用方便,物美价廉。那么筷子到底是怎么来的呢?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大家聊一聊筷子的

  • 德昂族服饰 德昂族都佩戴哪些饰品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传统文化

    1、德昂族人民很喜欢银饰,青年不论男女都喜欢戴银项圈,银耳筒,耳坠等。2、德昂族有纹身的习俗,一般在手臂、大小腿和胸部刺以虎、鹿、鸟、花、草等自己喜爱的图案。德昂族男子过去一般在胸部、臂部或其他部位刺以虎、鸟、花草等动植物图案,以为装饰。3、在德昂族的服饰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妇女身上的腰箍。按德昂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