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历史文化探索:三人成虎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历史文化探索:三人成虎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507 更新时间:2024/1/18 9:32:41

三人成虎,拼音是sānrénchénghǔ,意思是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可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作事实。出自《战国策·魏策二》。那么典故三人成虎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1、三人成虎出处

《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2、三人成虎的典故

战国时候,魏跟赵王订了好盟约,要把儿子送到赵国国都邯郸去作人质。魏王找了个亲信大臣庞葱,派遣他陪同前往。庞葱担心离开魏国后,有人在魏王跟前说他坏话。他含蓄地魏王提问:“大王,要是有人向你报告,说有只老虎跑进我们大梁(魏国都)的大街上来了,你会相信吗?”

魏王不加思索地回答:“我不会相信,老虎怎会跑到大街上来呢?”庞葱接着问:“要是紧接着又有第二个人来报告,说大街上来了只老虎,大王会相信吗?”魏王思索一下说.“两个人都这么说,我倒有些将信将疑了。”庞葱又问:“要是马上又有第三个人前来报告,说大街上来了只老虎,大王会相信吗?”魏王说:“三个人都这么讲,我深信不疑了。”

庞葱接着魏王的话说老虎显然不会跑到大街上来,可是因为有三个人接连向大王报告,大王就信以为真了。如今我陪太子去邯郸,邯郸离大梁要比宫廷离大街远得多,背后说我坏话的人一定也不止三人,望大王明察。”魏王点点头说:“这个,我明白,你放心去吧!”庞葱便告别魏王,陪同太子去邯郸。庞葱离开魏国后,果然有不少人到魏王面前说了他许多坏话。

魏王开始时不信,后来说的人多了,便产生了怀疑。最后,竟渐渐信以为真。太子期满回国后,魏王就不再重用庞葱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听别人的话,要仔细分析,不要“三人成虎”,轻信盲从。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鸡鸣狗盗"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鸡鸣狗盗”?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鸡鸣狗盗【拼音】:jīmínggǒudào【解释】:鸣:叫;盗:偷东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成语故事】: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是四大公子之一,他养了食客三千多人,个各都有特殊的

  • 《红楼梦》里的贾母有多喜欢她女儿?贾敏的离开是她一生的痛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成语典故

    《红楼梦》里的贾母有多喜欢她女儿?对于贾母来说,她一生中最大的缺憾,就是因为若干年前一个错误的决定,造成了她一生中难以启齿的隐痛,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贾母的一生,有二子一女。对于那两个儿子,贾母都并不满意。长子贾赦每天只知道吃喝玩乐,“放着好好的官儿不做,成日家和小老婆喝酒”

  • 成语"名落孙山"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你知道成语“名落孙山”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吗?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名落孙山【拼音】:míngluòsūnshān【解释】:名字落在榜末孙山的后面。指考试或选拔没有录取。【成语故事】:宋代有一个名叫孙山的才子,他为人幽默,很善于说笑话,所以人称滑稽才子。

  • 儒林外史中马二的形象如何?他都有怎样的事迹?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成语典故

    这位马二先生如其原型冯粹中是颇有“侠魄”的。“侠魄”在势利风习、文人圈子中是“稀有金属”,仅这一点就使作者对此君颇公正,使公正的读者对此君难出恶声。只是在说《外史》是“群丑图”热闹的季节,马二先生成了较为知名的丑角,其主要罪状是蛊惑天真的匡超人走八股道路,其实马二先生不过坚持了一下反映论,陈述了一个

  • 历史上真实的负荆请罪是什么样的?最后发生了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成语典故

    负荆请罪讲述了发生在赵国首都邯郸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小学的课本中我们一定学过《将相和》这篇课文,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廉颇和蔺相如。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赵王为了赵国的蓬勃发展便大肆招揽贤才,就在这时赵王看见了蔺相如的才能便请他做赵国的丞相。廉颇作为一名久经沙场大将军

  • 成语"一筹莫展"是哪个人物引申出来的?其中有哪些故事呢?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一筹莫展【拼音】:yīchóumòzhǎn【解释】:筹:筹划、计谋;展:施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成语故事】:南宋孝宗十年(公元1173年),温州瑞安年仅18岁的蔡幼学便一举夺取朝廷礼部会试的第一名,成为当时最年轻的进土。当时的宰相张说就是宋孝宗的一个亲戚。朝中的政务

  • 成语"有名无实"是哪个人物引申出来的?其中有哪些故事呢?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有名无实【拼音】:yǒumíngwúshí【解释】:光有空名,实际上并不是那样。【成语故事】:一天,晋国的大夫叔向去拜访老朋友韩宣子。韩宣子是当时晋国的六卿之一,职位很高。但他见了叔向,不住地唉声叹气,说自己很穷。不料叔向听他这样说,便站起身拱手向他祝贺。韩宣子不解地问道:“我是有卿的名,

  • 历史文化探索:指桑骂槐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成语典故

    指桑骂槐,意思是指着桑树数落槐树,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骂那个人。成语出自《红楼梦》。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指桑骂槐的历史典故春秋时期,齐相管仲为了降服鲁国和宋国,就是运用此计。他先攻下弱小的遂国,鲁国畏惧,立即谢罪求和,宋见齐鲁联盟,也只得认输求和。管仲“敲山震虎”,

  • 成语"捉襟见肘"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捉襟见肘"含义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捉襟见肘”的历史典故是什么?“捉襟见肘”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春秋时,鲁国有一个叫曾参的人。他是孔子的一位得意弟子,以孝著称。曾参生活很贫困,他住在卫国的时候,没做一件新衣,有时一连三天灶中无火。他穿的衣服,整一下衣襟,就会露出胳

  • 成语"天下无双"背后有何历史典故?该如何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天下无双”?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天下无双【拼音】:tiānxiàwúshuāng【解释】:天下找不出第二个。形容出类拔萃,独一无二。【成语故事】:信陵君魏无忌窃符救赵后,怕哥哥魏王追究,避居赵国。他听说毛公和薛公很有才能,便去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