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欲盖弥彰"历史出处是哪里?该如何解释呢?

成语"欲盖弥彰"历史出处是哪里?该如何解释呢?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76 更新时间:2024/1/18 4:07:03

【成语】:欲盖弥彰

【拼音】:yùgàimízhāng

【解释】:盖:遮掩;弥:更加;彰:明显。想掩盖坏事的真,结果反而更明显地暴露出来。

【成语故事】:

欲盖弥彰这句成语是出自“左传”。欲是希望的意思;盖,是掩藏;弥,是更加;彰,是明显;“欲盖弥彰”是指一个人本来想隐藏事实,却反而扬开来,更加明显。春秋时代,邾国的大夫黑肱,悄悄的将滥邑送给了鲁国,希望鲁国能给他政治的庇护。鲁国答应了,便在史册上将黑肱投奔鲁国的事,直用邾黑肱的名义记载了下来。鲁国的正人君看到了,就批评说:“一个人应该好保护自己的名字,不要使它受到污辱,叛国者,罪状永远出现在历史上,成为不义之人,万世万代都无法磨灭……有人想求名,但史册却不写他的名字;有人想隐藏自己的名字,史册反而将他的名字大书特书一番……。”上面这个故事的最后一节,原是“或求名而不得,或欲盖而名彰。”后来便成了“欲盖弥彰”这句成语。

这个故事是劝人不要做出违背良心的事来,否则,即使是事后想掩饰,终究不能遮天,十目所视,十指所指,必将为人所唾弃。所以,好好的爱惜自己的名字,不要让它受到半点的污渍,这正是我们做人应有的道理啊!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如何解释成语"如坐针毡"?背后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如坐针毡”?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如坐针毡【拼音】:rúzuòzhēnzhān【解释】:像坐在插着针的毡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成语故事】:“如坐针毡”这个成语源出西晋国都洛阳,讲述的是一个命运凄惨的太子和他的臣下之间的故

  • 历史文化探索:唇亡齿寒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成语典故

    唇亡齿寒,拼音是chúnwángchǐhán,意思是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切相关。出自《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於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那么成语唇亡齿寒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

  • 关于大器晚成有何历史典故?这个典故给予了什么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成语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大器晚成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 历史文化探索:胶漆相投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成语典故

    胶漆相投,汉语成语,拼音是jiāoqīxiāngtóu,意思是形容朋友之间亲密投合。出自《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成语胶漆相投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独行传·雷义传》。【释义】相:相互;投:投合。比喻情深谊厚、亲密无间。【历史

  • 成语"百步穿杨"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百步穿杨”?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百步穿杨【拼音】:bǎibùchuānyáng【解释】:在一百步远以外射中杨柳的叶子。形容箭法或枪法十分高明。【成语故事】:最早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

  • 咏絮才高语出《世说新语·言语》,那关于它有何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成语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咏絮才高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咏

  • 成语"城狐社鼠"的历史典故是什么?"城狐社鼠"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城狐社鼠”的历史典故是什么?“城狐社鼠”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城狐社鼠】故事的主人公:谢鲲(281年-324年),字幼舆,两晋时期名士、官员,太保谢安的伯父,太常卿谢裒之兄,因官至豫章太守,世称谢豫章。刘隗(273~333)东晋大臣,起家

  • 成语"两袖清风"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个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两袖清风”?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两袖清风【拼音】:liǎngxiùqīngfēng【解释】:衣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成语故事】:明代的地方官进京见皇帝时,要送礼物给皇帝及权贵,以博取他们的欢

  • 成语"一鸣惊人"背后有什么典故?与楚庄王有何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成语典故

    对楚庄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一鸣惊人”是中国自古流传至今的一个成语。出自《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意思是比喻那些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成绩的人。在历史上春秋时期,楚庄王就是“一鸣惊人”,打败晋国,成就“春

  • 如何理解成语"一蟹不如一蟹?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一蟹不如一蟹”?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一蟹不如一蟹【拼音】:yīxièbùrúyīxiè【解释】:比喻一个不如一个,越来越差。【成语故事】:这句成语见于清·翟灏《通俗编》引宋·无名氏《圣宋掇遗》:“陶谷奉使吴越,忠懿王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