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咏絮才高语出《世说新语·言语》,那关于它有何历史典故?

咏絮才高语出《世说新语·言语》,那关于它有何历史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695 更新时间:2023/12/14 21:13:12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咏絮才高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咏絮才高,意思是表示人有卓越的文学才能,多指女子。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说的是我国东晋时期的政治家西安有一次在冬天宴请全家,搞了一个大聚会,目的就是和大家一起讨论讨论文章,当时正值冬季,外边的雪越下越大,随后谢安来了兴致,就指着外面的飞雪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最后谢安的侄子谢朗随口说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安听见侄子这样的比喻,觉得并不是特别的好,于是接着谢安的侄女谢道韫就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听见侄女这样说之后非常吃惊,于是对侄女大加的赞赏了一番。

东晋时有一位著名的女诗人名叫谢道韫,她出身于晋代王、谢两大家族中的谢家,她的父亲是安西将军谢无奕,叔父是当朝宰相谢安,后来她又嫁给了王羲之的儿子,也就是后任左将军的王凝之,真可谓是出身于诗书富贵之家、礼乐簪缨之族。谢道韫品貌倶佳,不仅外貌出众,而且非常好学,擅长诗词,曾潜心研读《诗经》以及东汉郑玄著的《毛诗笔》。

有一年冬日,天气严寒,彤云密布,忽然朔风凜凛,瑞雪霏霏。这天,谢安兴致颇高,便在家中备下宴席,请来侄女谢道韫和侄子谢朗一同饮酒赏雪。他们叔侄三人一边喝着酒,一边谈着诗,正说在兴头上,只见朔风渐消,大雪纷飞,园中草木亭台皆被大雪覆盖,银装素裹,甚是美丽。

谢安为这罕见的美景所触动,雅兴大发,兴奋地对谢道韫和谢朗说:“今日白雪纷纷,不可无诗。我们来咏雪联句,如何?”

谢道韫兴致满满地回答说:“好啊!不如叔叔先吟咏第一句,我们再接下去。”谢安说:“那好,我先说!白雪纷纷何所似?”谢朗也颇有文采,他听完谢安的首句,略一思忖,便接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安听完,觉得谢朗接得还不错,便点了点头。

这时,谢道韫忽然想到了春季里飘飞的柳絮,便脱口吟出:“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听完朗声大笑,连连称赞谢道韫接的这一句实在是太妙了,真是敏慧过人,比喻形象而又生动。

谢道韫是东晋时区有名的才女,当年他把雪花比喻成柳絮,其实非常的恰当,我们知道柳絮是很白很轻的,随风一起就会漫天飞舞,可以说就像冬天下雪一样,所以说后来如果女子有才我们就会把它比喻成为咏絮之才。

《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记载:东晋政治家、军事家谢安,在一个冬天大雪纷飞的日子里,跟他的子侄们坐在一起谈论文学。谢安颇有兴致地问他们道:“你们看这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侄儿谢朗回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像是在空中撒盐,大概可以这样比方吧?)侄女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撒盐这个比方不太恰当吧,还不如说像柳絮随风飘舞哩!)谢安听了,高兴得大笑起来,对侄女谢道韫的才华赞赏不已。

基于上述故事,后世便有了“咏絮才”之说。今称女子有才,便直说“才女”。“咏絮才”亦可言为“柳絮才”。宋·苏轼《谢人见和雪夜诗》:“渔蓑(suō)句好真堪画,柳絮才高不道盐。”即用其典。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城狐社鼠"的历史典故是什么?"城狐社鼠"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城狐社鼠”的历史典故是什么?“城狐社鼠”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城狐社鼠】故事的主人公:谢鲲(281年-324年),字幼舆,两晋时期名士、官员,太保谢安的伯父,太常卿谢裒之兄,因官至豫章太守,世称谢豫章。刘隗(273~333)东晋大臣,起家

  • 成语"两袖清风"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个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两袖清风”?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两袖清风【拼音】:liǎngxiùqīngfēng【解释】:衣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成语故事】:明代的地方官进京见皇帝时,要送礼物给皇帝及权贵,以博取他们的欢

  • 成语"一鸣惊人"背后有什么典故?与楚庄王有何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成语典故

    对楚庄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一鸣惊人”是中国自古流传至今的一个成语。出自《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意思是比喻那些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成绩的人。在历史上春秋时期,楚庄王就是“一鸣惊人”,打败晋国,成就“春

  • 如何理解成语"一蟹不如一蟹?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一蟹不如一蟹”?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一蟹不如一蟹【拼音】:yīxièbùrúyīxiè【解释】:比喻一个不如一个,越来越差。【成语故事】:这句成语见于清·翟灏《通俗编》引宋·无名氏《圣宋掇遗》:“陶谷奉使吴越,忠懿王宴之

  • 历史文化探索:补天浴日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成语典故

    补天浴日,拼音是bǔtiānyùrì,意思是指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和羲和给太阳洗澡两个神话故事。后用来比喻人有战胜自然的能力。也同样形容伟大的功业。出自《淮南子·览冥训》。那么成语补天浴日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成语故事】:上古时代,有一次,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大

  • 历史文化探索:三人成虎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成语典故

    三人成虎,拼音是sānrénchénghǔ,意思是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可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作事实。出自《战国策·魏策二》。那么典故三人成虎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1、三人成虎出处《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2、三人成虎的典故战国时候

  • 成语"鸡鸣狗盗"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鸡鸣狗盗”?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鸡鸣狗盗【拼音】:jīmínggǒudào【解释】:鸣:叫;盗:偷东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成语故事】: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是四大公子之一,他养了食客三千多人,个各都有特殊的

  • 《红楼梦》里的贾母有多喜欢她女儿?贾敏的离开是她一生的痛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成语典故

    《红楼梦》里的贾母有多喜欢她女儿?对于贾母来说,她一生中最大的缺憾,就是因为若干年前一个错误的决定,造成了她一生中难以启齿的隐痛,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贾母的一生,有二子一女。对于那两个儿子,贾母都并不满意。长子贾赦每天只知道吃喝玩乐,“放着好好的官儿不做,成日家和小老婆喝酒”

  • 成语"名落孙山"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你知道成语“名落孙山”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吗?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名落孙山【拼音】:míngluòsūnshān【解释】:名字落在榜末孙山的后面。指考试或选拔没有录取。【成语故事】:宋代有一个名叫孙山的才子,他为人幽默,很善于说笑话,所以人称滑稽才子。

  • 儒林外史中马二的形象如何?他都有怎样的事迹?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成语典故

    这位马二先生如其原型冯粹中是颇有“侠魄”的。“侠魄”在势利风习、文人圈子中是“稀有金属”,仅这一点就使作者对此君颇公正,使公正的读者对此君难出恶声。只是在说《外史》是“群丑图”热闹的季节,马二先生成了较为知名的丑角,其主要罪状是蛊惑天真的匡超人走八股道路,其实马二先生不过坚持了一下反映论,陈述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