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描述一下历朝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

描述一下历朝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675 更新时间:2024/1/24 18:55:43

1、夏朝:

政治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国家机构开始出现。宗法血缘关系开始产生。颁布法律。经济上出现井田制雏形。文化上出现了原始文字,可参考二里头文化。

2、商朝:

政治上奴隶制鼎盛时期,宗法血缘关系进一步演化。商王按王畿划分领土,形成内外服制度。颁布法律。经济上公田所有制和赋税的助法。文化上出现了金鼎文,精美青铜器司母戊鼎等。

3、周朝:

政治上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国野制。战国开始社会制度开始转向封建制。经济上井田制。战国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文化上西周时期出现了领先的青铜冶金技术,音乐舞蹈等优雅艺术。东周时期百家争鸣。

4、秦朝:

政治上秦始皇大一统,封建制社会制度确立。三公九卿制,最殿制,皇帝制,郡县制,颁布秦律。经济上统一货币车轨度量衡。户籍制度,重农抑商。文化上焚书坑儒实行文化专制。统一文字。封禅泰山。

5、两汉:

政治上刘邦时期郡国并行制,武帝时期对外远征匈奴,对内夺外戚权。中外朝制度。察举征辟制。设置刺史监察地方。经济上轻徭薄赋,平准制度,盐铁官营,农业手工业冶铁都得到了发展。文化上文景时期提倡黄老学说,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兴起。数学等科技方面成就极高。6、魏晋南北朝:

政治上门阀政治,九品中正制。朝代更迭多,只有西晋37年大一统。伴有少数民族入中原。经济上商品经济不繁荣,各民族经济交流增多,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士族庄园经济加剧土地兼并。文化上民族大融合,佛道冲击儒教。(王羲之

7、隋唐时期:

政治上相对稳定,科举制开创并完善沿用。三省六部制。为世界各国所学习,对外交流加强。经济上政策开明,京杭大运河,租庸调制两税法。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很大进步。文化上唐诗书法绘画等出现了许多名人。

8、五代时期:

藩镇割据军阀混战。政治动荡,经济文化受到破坏。

9、宋朝:

政治上重文轻武。两府三司制。分割相权加强皇权。设置参知政事(副相)。经济上空前繁荣,两税法还加入了人头税。交子出现。农业手工业商业陶瓷冶金等方面有了长足发展(宋代需关注王安石变法)文化上空前繁荣,理学兴起,儒家学说经过二程朱熹改良重新回到主流位置。古文运动。

10、元代:

政治上四处征伐。疆域辽阔。一省两院制。民族大融合。四等人制。经济发展。文化上元曲。入主中原的蒙古族融入汉族。

11、明清时期:

政治上,明代废丞相设三司。清代设军机处。都加强君主专制。经济上,一条鞭法,摊丁入亩。禁海。文化上,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1912年清朝废除科举制。

夏朝:政治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国家机构开始出现。宗法血缘关系开始产生。颁布法律经济上出现井田制雏形。文化上出现了原始文字,可参考二里头文化。商朝:政治上奴隶制鼎盛时期,宗法血缘关系进一步演化。商王按王畿划分领土,形成内外服制度。颁布法律经济上公田所有制和赋税的助法。文化上出现了金鼎文,精美青铜器司母戊鼎等。周朝:政治上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国野制。战国开始社会制度开始转向封建制。经济上井田制。战国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文化上西周时期出现了领先的青铜冶金技术,音乐舞蹈等优雅艺术。东周时期百家争鸣。秦朝:政治上秦始皇大一统,封建制社会制度确立。三公九卿制,最殿制,皇帝制,郡县制,颁布秦律。经济上统一货币车轨度量衡。户籍制度,重农抑商。文化上焚书坑儒实行文化专制。统一文字。封禅泰山。两汉:政治上刘邦时期郡国并行制,。经济上轻徭薄赋,平准制度文化上提倡黄老学说这一时期包括文景之治致力于恢复秦末战争创伤。政治上武帝时期对外远征匈奴,对内夺外戚权。中外朝制度。察举征辟制。设置刺史监察地方。经济上盐铁官营,农业手工业冶铁都得到了发展。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兴起。数学等科技方面成就极高。魏晋南北朝:政治上门阀政治,九品中正制。朝代更迭多,只有西晋37年大一统。伴有少数民族入中原。经济上商品经济不繁荣,各民族经济交流增多,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士族庄园经济加剧土地兼并。文化上民族大融合,佛道冲击儒教。(王羲之)隋唐时期:政治上相对稳定,科举制开创并完善沿用。三省六部制。为世界各国所学习,对外交流加强。经济上政策开明,京杭大运河,租庸调制两税法。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很大进步。文化上唐诗书法绘画等出现了许多名人。五代时期:藩镇割据军阀混战。政治动荡,经济文化受到破坏。宋元时期:宋代,政治上重文轻武。两府三司制。分割相权加强皇权。设置参知政事(副相)。经济上空前繁荣,两税法还加入了人头税。交子出现。农业手工业商业陶瓷冶金等方面有了长足发展(宋代需关注王安石变法)文化上空前繁荣,理学兴起,儒家学说经过二程朱熹改良重新回到主流位置。古文运动。元代,政治上四处征伐。疆域辽阔。一省两院制。民族大融合。四等人制。经济发展。文化上元曲。入主中原的蒙古族融入汉族。明清时期:政治上,明代废丞相设三司。清代设军机处。都加强君主专制。经济上,一条鞭法,摊丁入亩。禁海。文化上,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1912年清朝废除科举制。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夏朝的经济与文化!!!急求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夏朝根本就是一个在史记中描述出来的传说中的王朝,目前也没有什么考古发现来证明夏朝的实际历史,哪有什么经济与文化的描述啊,有也是瞎编的夏朝文字原始文字的雏形,从仰韶文化到大汶口文化等文化遗存看已经出现甲骨文字和金文,是我国现已发现的最早的文字,是基本成熟的文字但夏朝没有文字直接流传下来在夏代,农业文明

  • 历史上从夏到清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件,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

    中国从大禹建立夏朝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经历了将近4000年的历史,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一脉相承,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在浩如烟海的古代文明中著名的政治事件:唐朝的玄武门之变,秦王李世民杀死亲生兄弟李建成、李元吉,成就一代帝王唐太宗,开创了贞观之治。西汉时期的七国之乱是发生在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

  • 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夏朝相比有什么进步 初一历史啊!求解求解!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夏朝是我国文明史的开端,是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所以他带有一定的氏族社会时的残余。首先在政治方面商朝确立了以商王为首的奴隶主专制制度,比起夏朝,商的制度更为全面,主要体现在官吏的设置上。夏王以下设百官,主要官吏有羲氏、和氏,负责政教和农业生产;六卿负责军事;车正、牧正、庖正分别负责车辆、畜牧和膳食。商王

  • 夏朝的政治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牧正也就是司徒司空,庖正也就是冢宰宗伯,车正也就是司马司寇。三个就是三公,史书记载为宅。各有2个副手,史书记载为俊,也就是六卿。作战时,三公各指挥1800兵,共5400兵,再加王的卫队400兵。二十七大夫加八十一元士,每人指挥50兵,也就是三公的5400兵,每公1800兵,有2个俊卿为副手、9个大夫

  • 早夏朝前还有一个华朝吗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没有。在古籍中,比夏朝还早的有一个虞朝,就是舜帝的朝代,不过也没有得到很广泛的认可。但是从没有一部书中提到什么华朝。就算是华胥氏,也不是华朝。良渚文化算不上是朝代只可以说是史前文明商朝有文物吗?有商代有大量的文物特别出名的是玉器和铜器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太湖流域的古文化,距今5300-4000年。考

  • 有人说良渚文化是中国夏代以前的朝代,对吗?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有一定道理。(1)、夏代的大致历史时间距今约4000年到3500年,虽然没有完全证明夏代的存在资料,但在考古学上已经发现了比商代早的城址,在时间和地理位置上都和夏代相符合,具体是夏代的什么性质的建筑有待考证。(2)、良渚文化距今约5000~4000年左右,分布范围遍及长江下游的太湖流域和宁绍平原地区

  • 良渚文化因素被殷商记载下来了吗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没有。殷商时代,文字还不成熟,也没有留下完整的史料。现有的最早的文字史料甲骨刻辞、青铜器铭文,内容绝大多数都已著录发表。内容涉及到殷人的经济生产、政治军事活动及意识形态等多方面,如:农业、畜牧、田猎、阶级关系、军队、监狱、战争、方国、鬼神崇拜、天文历法、气象、建筑、疾病等。但关于良渚文化,作为石器时

  • 良渚文化对我国历史有过影响吗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

    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区在太湖流域,而遗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则在太湖流域的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1936年在浙江杭县(现属余杭县)发现的良渚遗址,实际上是余杭县的良渚、瓶窑、安溪三镇之间许多遗址的总称。1959年依照考古惯例按发现地点良渚命名,是为良渚文化。良渚文化存续之间约为距今5300年至4200年

  • 于良渚文明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史百科

    良渚文化是我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化,因1936年原西湖博物馆施昕更先生首先发现于余杭市良渚镇而命名。距今约5300-4000年。经半个多世纪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初步查明在余杭市良渚、安溪、瓶窑三个镇地域内,分布着以莫角山遗址为核心的50余处良渚文化遗址,有村落、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内涵丰

  • 夏朝都城在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河南省发现的二里头遗址被推测为是夏王朝的都城,它是良渚文化消失约三百年后的遗址,历史学家人工复原了夏朝宫殿,在人工堆积的土台上建筑宫殿的方法与良渚文化十分相似。在那里出土了黄河流域以前从未发现过的象征军士统制权的“玉钺”。有一种观点认为,大洪水之后良渚的人们迁到了二里头并带来了玉器文化,如果是这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