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殷人与夏人的关系

殷人与夏人的关系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943 更新时间:2024/1/24 13:40:51

①殷人与夏人不是祖先与后代的关系。夏人是黄帝后裔,居住在中原地区河洛一带,游牧起家的商人本是东夷人,几经迁徙到达河南东部。公元前1600年前后,居住在今天山东曹县和河南商丘一带的商人打败以河南洛阳为中心居住的夏人,建立商朝。公元前1300年前后,殷王盘庚率商人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以后商人又被称为殷人。河南安阳作为殷人的首都,共有273年的历史。②据现有的考证来看,夏人并非濮人或者越人的祖先。据史书记载百越部落分布于东南沿海及两广地区,公元前333年越国灭亡后,越人才被迫向南迁徙。但最新的研究与考古证明,越人还有百濮人在云贵高原活动并形成部落的时间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PS.夏人与商人的起源一、夏人的起源与兴起夏,姒姓,禹为得姓宗神。禹父为,先秦各种记载相同,鲧的世次与来源,则有不同的记载。《世本》、《大戴礼记》等,或记述鲧是颛项的五世孙。或为颛顼之子。《史记》说:“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然而,《山海经海内经》又说:“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鲧居崇山,称为崇伯鲧,分布在以河南嵩山为中心的地区。相传在治水失败以后,被上帝殛死于羽渊,化为黄熊或黄龙。他的后继者,迁到了汾水下游以夏为地名的地方,因治水有功,皇天赐以姒姓,国号也改称为夏了。龙山文化晋南陶寺类型,证明在公元前2500年以后,已达到前王朝期古国文明相当高的发展水平,而夏以前的古国唐、虞及夏墟见于记载者,如唐(今山西翼城县)、平阳(今临汾县西)、安邑(今夏具境)、晋阳(今虞乡附近)、鄂(今乡宁境),都在汾水下游由汾、涑、浍诸水所构成的晋南平原。夏人在这个地区兴起,建立了中国最早的王朝夏朝,于是夏由地名而族名;夏朝建立以后,又是国名了。夏代历年,据《古本竹书纪年》记载,自禹至,17王,417年,其它文献记载略有不同,总不出400余年,约为公元前21世纪到前17世纪。在夏人与夏朝的中心区域,发现了二里头文化,以河南偃师县二里头遗址命名,其地正处在嵩山稍西北。这是一种继河南与晋南龙山文化发展而早于商文化的青铜文化。年代与夏代柑当,主要分布在河南中部与西部的郑州附近和伊、洛、颍、汝诸水流域以及晋南汾水下游地区。从文化内涵与面貌看,二里头文化又可分为二里头类型和东下冯类型两个类型。东下冯类型因山西夏县东下冯村所发现属二里头文化的又一典型遗址而得名。二里头类型分布在以嵩山为中心的地区,东下冯类型分布在汾水下游晋甫平原。两个类型分布之区,正好与夏人与夏代都城分布范围相吻合。夏人初兴与建国在晋南,后来由于与东夷的斗争,又迁回到其祖居以嵩山为中心的地区和伊洛平原。《国语周语》上说:“昔伊洛竭而夏亡”,可见伊洛平原对夏代后期多么重要。夏代都城屡迁,除禹都主要在晋南,相传禹还在阳翟立过都,其地在今河南禹县境;太康居斟,在今河南巩县境;帝杼居原,在今河南济源县境。这些地方距嵩山都不远。追溯夏人渊源:在文化方面,以仰韶文化为代表的黄河中游文化区和以大汶口文化为代表的海岱文化区这两大文化区系交汇融合所形成的河南、晋南龙山文化是夏文化的前驱;在部落集团方面,夏人是从黄河中下游炎帝集团中分化出来,又融合了黄帝、少昊集团许多氏族部落而发展到最早建立国家的一支。他们能率先打破部落与地域的局限而向国家与民族过渡,是东西两大区系文化与部落融合的结果。同时,夏人的兴起与构成,无论考古文化与远古传说,又都与长江中下游及下游地区的文化与部落有渊源关系。二、商人的起源与兴起商,子姓,得姓始祖名契,契母简狄,属于有氏部落。从契母的名称及其部落名称推断,商的起源与北方戎狄有渊源关系。《诗商颂玄鸟》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商颂长发》又说:“有方将,帝立子生商。”玄鸟就是燕子,神化即为凤。商人的感生神话,认为上帝派遣玄鸟为使,有氏女子简狄因吞食了玄鸟子(蛋)而生契,所以契成为子姓的始祖。殷墟甲骨文所记录,商人最高的祖神是高祖夔,此即东方各部落最高的上帝俊,又是“五帝”系统中的帝尝与帝舜。从感生神话观察,商人具有东方海岱部落集团,即东夷先民太昊少昊集团的文化特征;而商人以鸟为图腾的神话,在甲骨文字中已得到证实。商人是起源于北方而受东方海岱文化熏陶逐渐成长的一支。从始祖契至汤,商人经历了起源与初兴及兴起建国商大阶段,前者可称之为商先阶段,后者可称之为先商阶段。以甲骨卜辞世系与《史记》等文献记载的世系相对照,自契至汤经历了15位首领,凡八迁。以往曾有人依据商人的祖先屡迁其居,认为他们是游牧部落,目前史学界对商人起源的地区考定虽有分歧,但各家所考定的地区,在新石器时代与青铜器时代早期,都是农耕文化,家畜牧养占有相当大比重,也只是农业的附属,可证商人自起源阶段,即与夏人一样是以农耕为主。汤以前屡迁的原因尚待进一步探索。

华夏黎民的意思是华夏就是濮人黎民就是越人,是不是祖先有待考证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夏朝的文明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夏朝的文明是青铜文明。青铜时代(或称青铜器时代或青铜文明)在考古学上是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阶段。青铜时代必须具备这样一个特点:青铜器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偶然地制造和使用青铜器的时代不能认定为青铜时代。青铜时代是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青铜是红铜(纯铜

  • 夏朝和商朝的文化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夏朝(约公元前2146年-前1675年),始于夏禹,终于桀,共17帝。夏时,开始出现私有制,氏族社会的禅让制度走到了尽头,被世袭制取代。

  • 政治文化是一国的基础文化吗?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提问者带有西方偏执的思维方式。一是一,二是二。非此即彼。中华思维方式是一是二,二是一。存在是一,因为认识而有了区别于不存在,所以存在与不存在就是二。这个二不是存在的分解,也不是存在的增加。就是存在一的本身。所以古人说小事为事,大事为政。事这个字的甲骨文写法是手持中的指事。手持中可以会意成正在下种为事

  • 描述一下历朝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1、夏朝:政治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国家机构开始出现。宗法血缘关系开始产生。颁布法律。经济上出现井田制雏形。文化上出现了原始文字,可参考二里头文化。2、商朝:政治上奴隶制鼎盛时期,宗法血缘关系进一步演化。商王按王畿划分领土,形成内外服制度。颁布法律。经济上公田所有制和赋税的助法。文化上出现了金鼎文,精

  • 夏朝的经济与文化!!!急求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夏朝根本就是一个在史记中描述出来的传说中的王朝,目前也没有什么考古发现来证明夏朝的实际历史,哪有什么经济与文化的描述啊,有也是瞎编的夏朝文字原始文字的雏形,从仰韶文化到大汶口文化等文化遗存看已经出现甲骨文字和金文,是我国现已发现的最早的文字,是基本成熟的文字但夏朝没有文字直接流传下来在夏代,农业文明

  • 历史上从夏到清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件,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

    中国从大禹建立夏朝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经历了将近4000年的历史,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一脉相承,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在浩如烟海的古代文明中著名的政治事件:唐朝的玄武门之变,秦王李世民杀死亲生兄弟李建成、李元吉,成就一代帝王唐太宗,开创了贞观之治。西汉时期的七国之乱是发生在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

  • 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夏朝相比有什么进步 初一历史啊!求解求解!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夏朝是我国文明史的开端,是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所以他带有一定的氏族社会时的残余。首先在政治方面商朝确立了以商王为首的奴隶主专制制度,比起夏朝,商的制度更为全面,主要体现在官吏的设置上。夏王以下设百官,主要官吏有羲氏、和氏,负责政教和农业生产;六卿负责军事;车正、牧正、庖正分别负责车辆、畜牧和膳食。商王

  • 夏朝的政治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牧正也就是司徒司空,庖正也就是冢宰宗伯,车正也就是司马司寇。三个就是三公,史书记载为宅。各有2个副手,史书记载为俊,也就是六卿。作战时,三公各指挥1800兵,共5400兵,再加王的卫队400兵。二十七大夫加八十一元士,每人指挥50兵,也就是三公的5400兵,每公1800兵,有2个俊卿为副手、9个大夫

  • 早夏朝前还有一个华朝吗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没有。在古籍中,比夏朝还早的有一个虞朝,就是舜帝的朝代,不过也没有得到很广泛的认可。但是从没有一部书中提到什么华朝。就算是华胥氏,也不是华朝。良渚文化算不上是朝代只可以说是史前文明商朝有文物吗?有商代有大量的文物特别出名的是玉器和铜器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太湖流域的古文化,距今5300-4000年。考

  • 有人说良渚文化是中国夏代以前的朝代,对吗?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有一定道理。(1)、夏代的大致历史时间距今约4000年到3500年,虽然没有完全证明夏代的存在资料,但在考古学上已经发现了比商代早的城址,在时间和地理位置上都和夏代相符合,具体是夏代的什么性质的建筑有待考证。(2)、良渚文化距今约5000~4000年左右,分布范围遍及长江下游的太湖流域和宁绍平原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