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上古三代都是易文化,不过三代易文化各有不重。
夏朝最为古老,仅有零星的典籍中有着只言片语的记载,据传大禹治水时神龟负洛书而出。中华易文化则源自伏羲河图与禹时洛书。
商时的易文化,比较原始,巫卜之术大兴于世。耕作,征战,狩猎,祭典等等方方面面都无不问卜于天。青铜礼器以及大量出土的龟甲兽骨上铭刻的甲骨文也向我们展示了商时的巫文化。
周朝继承发展了易文化,周文王演化八卦为六十四卦并做爻辞(据传是周文王所做,周易的周是“周行不殆”的意思,也有周朝的含义)。周公将巫文化演化为礼乐制度。周易文化从此渗透到华夏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由周而始。后世诸子百家,三教九流都能在易文化里找到源头。
天文历法,二十四节气农时,中医理论,中国古典音乐等等文化都自周易而出。“否极泰来”,“错综复杂”“三阳开泰”等成语最初也是描绘的周易卦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