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为何洛阳要将有争议的“二里头”定位为夏都?

为何洛阳要将有争议的“二里头”定位为夏都?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900 更新时间:2024/1/23 8:47:56

有国家支持的二里头夏都,还能有多大争议?许宏话是2018年前的。现在他也不敢国家探源工程做对!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8年5月28日(星期一)上午10时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物局副局长关强,教育部、科技部有关负责同志等介绍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成果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

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根据安排,由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简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相关的情况。

文明起源与国家产生,是人类历史上最重大事件之一。关于文明起源,国际学术界很早就开始关注,提出许多观点和理论,但对于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古代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在相当长时间里,既缺乏资料,也缺乏系统的认识。

自上世纪20年代起,重建中国上古史的任务,历史性地落在了考古学肩上。从上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中国考古学的发现与研究逐步积累到了一定程度,逐步具备了对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展开系统研究的条件。进入80年代以来的中国田野考古的一系列重大发现,促进了考古学科有关中华文明问题的提出。随着最新的自然科学技术不断被引入,形成了以考古调查发掘为主要手段,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多学科交叉揭示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共识。

在这个大背景下,2001年,“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项目被正式提出,简称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2001-2003年,实施了探源工程预研究。2004-2015年,探源工程由科技部批复,国家文物局负责组织,依托“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已实施4个阶段的研究工作,2016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4期完成结项。

“探源工程”是以考古调查发掘为获取相关资料的主要手段,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采取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式,揭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重大科研项目。探源工程实施期间,调动了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各项学术资源,融合了不同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深度发掘了不同学科的潜力。国家文物局与科技部一起,通过下述创新组织管理方式,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一是建立了探源工程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科技部、文物局、教育部、财政部、广电总局、中科院、社科院与中国科协等8个部门和单位组成,从管理层面,探索多学科、多部门联动的学术研究管理机制。二是成立了专家委员会,由严文明、伯谦、朱凤瀚等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委员,在学术层面,为探源工程的顶层设计提供咨询,把握探源工程的研究方。三是设立了项目执行组和秘书处,强化探源工程的组织协调机制。项目下设的各课题实行双组长负责制,由考古学和自然科学的学者共同牵头,推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四是项目引入了第三方评估咨询机制,发挥外部机构的监督、咨询作用,保证探源工程顺利推进。

探源工程研究团队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牵头,联合国内近70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地方考古研究机构参与。目前,累计发表学术论文900篇(其中以外文或发表在国外学术期刊上的论文近400篇),出版专著80余部,培养博硕士研究生及博士后200余人,实现了预先设定的多项目标,并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多学科联合研究古代社会的道路。截至目前,探源工程在以下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首先,以考古资料实证了中华大地5000年文明。

探源工程研究团队认为,距今5800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出现了文明起源迹象。距今5300年以来,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文明阶段。距今3800年前后,中原地区形成了更为成熟的文明形态,并向四方辐射文化影响力,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

其次,丰富了对人类文明起源的认知。

基于90年来中国田野考古学成果的科学总结,经过多学科联合攻关研究,探源工程研究团队从社会分工、阶级分化、中心城市和强制性权力等方面,提出了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突出特征。

第三,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有了总体认识。

探源工程实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断”的总体特征。探源研究表明,多元一体文化现象背后的各地方社会,在其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阶段,在各自的环境基础、经济内容、社会运作机制以及宗教和社会意识等方面,也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别,呈现出多元格局,并在长期交流互动中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兼收并蓄,最终融汇凝聚出以二里头文化为代表的文明核心,开了夏商周三代文明。0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是一个多元一体的过程。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开封历史介绍一下?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

    开封古称汴梁、汴京,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早在春秋时期,郑国为了开拓封疆,在这里筑城,于是就起名开封。北宋时期的东京,城郭宏伟,“人口逾百万,货物集南北”,经济繁荣,风光旖旎,物华天宝,不但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之一,有“

  • 二里头遗址是不是夏朝存在的证据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

    不能这么说。最多只能说,这是“早商”政权存在的证据。但这个“早商”,是不是史书上记载的“夏朝”,显然尚无定论。除非出土的器物上,明确反映这就是“夏”,否则都不能做此判断。最多只能说,在史书记载的“夏王朝”时代,中国大地上,已经出现了非常成熟的国家政权。1、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存中,发掘出两座类似宫殿的

  • 夏都二里头彰显印证了华夏五千年文明,为什么有些人不认可,他们出于什么目的?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二里头文化是指以河南省洛阳市偃师二里头遗址一至四期所代表的一类考古学文化遗存,是介于中原龙山文化和二里岗文化的一种考古学文化,从时间上来看,二里头文化比较接近我国第一个奴隶社会夏朝的存在时间,所以国内有倾向于将二里头作为夏朝文明的说法。对于对于二里头遗址最近炒作的比较热门,但在国际上是有一些争议的,

  • 为什么说二里头遗址是最早的中国?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中国有5千年的历史,我们是黄炎子孙,黄帝时代是中华民族的源头,那么黄帝时代距今多少年呢?黄帝大约存在于公元前2600年左右,如果加上现在2019年,黄帝的时代距今大约是4619年左右,再往上靠也不过4700年,也就是说中国的历史最多不过4700年,距5千年还差个300年,我们说的5千年有点夸大其词了

  • 二里头文化的源头在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二里头是一个移民之地,在他之前只是寥寥的几户人家,它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属于突然来了很多人占领了这里,所以二里头不是土生土长的本地文化。仔细研究二里头你会发现,这里属于文化叠加层,也就是说在3700年至3500年间文化堆积形成了现在的规模,所以它的规模并不是很大。二里头的源头在哪里呢?要找到它的源头只

  • 二里头遗址发现绿松石超级国宝,夏朝真的存在吗?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夏朝存在么?这个问题问的太贰!就如同在问,你有母亲么?你是吃粮食长大的么?看到自黑癖们的问题,火就不打一处来!有人说,历史是一门纯粹的科学!我说,这种话纯粹是放狗屁!历史,说的重一点,是一个族群在这个星球上,安身立命的精神基础!历史混乱了,或者被弱化了,这个族群的危机也就不远了!看看我们的邻居吧:高

  • 夏朝的外交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

    “苗”与“蛮”在上古汉语中同音同意,三苗与后世的南蛮应是同源。《战国策魏策》记载了三苗的地望,东面洞庭,西面彭蠡,北起文山,南接衡山。尧舜时期,洪水泛滥,三苗趁机在东南作乱,曾与兜、共工和治水失败的鲧被四岳合称为天下“四罪”,必惩之方才咸服民众。舜派禹降服苗民,未得结果。舜晚年又亲自南征,途中在苍梧

  • 在二里头遗址以前的遗址中,还有哪些遗址发现了青铜器?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商代青铜器)感谢邀请。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二里头遗址之前的青铜器出土,大约有马家窑文化的林家遗址、陶寺遗址、新砦遗址等等。一,二里头遗址,年代测定虽有争论,但对上限为公元前1800年前后,没有明确不同意见。在属于遗址的靠近古伊洛河的高地上,北距宫殿区200余米,发掘出了唯一一处面积约1万平方米的铸

  • 为什么二里头文化代表的是最早的广域王权国家?良渚、陶寺和石峁文化相比之下为何不算广域的代表?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

    首先,让我们来试图解释一下“广域王权”这个概念。这个概念首先是由二里头遗址考古队队长许宏提出来的。目前没有统一而广泛认同的释义。个人理解,这个词一是突出了一个“广”字,不但是指地理意义上的广,同时也暗含了文化、统治力、影响力的广。那么广域的意思应该就是说不但在地理范围上有其突破性的广泛覆盖,而且在文

  • 简述下龙山文化和龙山时代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1928年的春天,考古学家吴金鼎在今山东省章丘市龙山镇发现了举世闻名的城子崖遗址。他在城子崖台地的西面断层上,发掘出了与石器、骨器共存的薄胎而带黑色光泽的陶片。这引起了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专家的高度重视。在此之后,考古学家们先后对城子崖遗址进行多次发掘,取得了一批以精美的磨光黑陶为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