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里头文化是指以河南省洛阳市偃师二里头遗址一至四期所代表的一类考古学文化遗存,是介于中原龙山文化和二里岗文化的一种考古学文化,从时间上来看,二里头文化比较接近我国第一个奴隶社会夏朝的存在时间,所以国内有倾向于将二里头作为夏朝文明的说法。
对于对于二里头遗址最近炒作的比较热门,但在国际上是有一些争议的,这个争议主要建立在对于文明的定义上,目前国际上比较认可的标准是:有一定规模的城市、青铜器等金属器具的诞生、有成熟的文字系统。
一定规模的城市
从目前考古发掘的请看来看,二里头文化持续时间约200-300年,其鼎盛时期的分布范围很广河南大部分、山西南部、陕西东部和湖北北部等地区。在二里头遗址内,各种层次的建筑物共存:从大型宫殿到小型地面建筑的住宅,再到半地下的“窝棚”,应有尽有,反映出当时已经有很强的阶级分化,而且大型建筑的面积很大,以1号宫殿为例,面积约为10000平方米,需要大量的人工参与。在城市这一认定标准上,二里头无疑是站得住脚的。
青铜器等金属器具的诞生
二里头遗址发掘的青铜器冶炼作坊遗址面积约1万平方米左右,已经发现的青铜器超过200件,保罗容器、兵器、工具等,其中容器有爵、鼎等;兵器有戈、钺、斧、刀等。从目前发掘的情况看,二里头文化的青铜器适用已经比较成规模了。
成熟的文字系统
从目前公认的情况来看,国际上一般将商朝的甲骨文作为中国有成系统文字的开端。在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类似文字的刻画符号,但并不成系统。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二里头最缺乏就是文字系统的诞生,这个问题不解决就无法进行最终的认定。随着考古的诞生,从内心是希望能够像当年殷墟发掘一样恍惚间就打开了一个新天地,但这需要历史的机缘和幸运,希望能够早一天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