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发现大量甲骨文遗存,当中记录了商代的祭祀,征伐等多种活动,但是还不是连续的,所以中国历史从商代开始由传说时代进入半信史时代。直到西周共和行政(公元前841年),中国历史有了明确纪年,中国才进入真正的连续记载的信史时代。本着严谨的角度来看,夏朝确实还未发现能证明自身的系统文字,二里头遗址与夏文化之间的关系目前还是推测,离信史还差得远。
著名的二里头遗址,是夏朝的都城吗?
现在夏文化是中华文明认可的最早文明.有人提出夏之前有虞朝.夏代以前,明确称道的政治事迹,只有尧、舜、禹相禅让一事,并说舜在位50年,而夏、商、周各传位数百年,称帝王名号者都在10人以上,有虞氏作为一个朝代而言,似乎十分勉强。《韩非子显学》说:“虞夏二千余岁。”按照这个说法,有虞氏决非只有一代50年。根据有关史料记载,可以列出有虞氏的世系如下:幕、究蝉、敬康、句芒、蚧牛、瞽阏父、胡公满等,共15个名号。暂时还没有定论.二里头遗址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宫殿二里头遗址上层发现的大型宫殿基址,是反映这一时期建筑水平的代表性遗存,已经发掘的两座宫殿遗迹都建筑在夯土台基之上。1号宫殿位于遗址中部,为整体略呈方形的夯土基址。东西长108米,南北宽100米,高0.8米。基址北部正中,为一座略高起的长方形台基,东西长30.4米,南北宽11.4米,四周有檐柱洞,可复原为面阔八间、进深三间的四阿重屋式的大型殿堂建筑。殿堂前是平坦的庭院;围绕殿堂和庭院的四周是廊庑建筑;夯土台基正南边缘中部是大门。其东北约150米,为2号宫殿基址,南北长72.8米,东西宽58米。殿堂同样建筑在基址北部的长方形基座上,可复原为面阔三大间、进深一大间带有回廊的宫殿建筑。殿堂南面是庭院,发现有地下排水管道。围绕殿堂和庭院有北墙、东墙、东廊、西墙、西廊,南面亦有廊和大门。大门中间是门道,两侧为塾。这两座由殿堂、廊庑、庭院、大门等单位建筑组成的宫殿,布局严谨,主次分明,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宫殿建筑。其形制开中国宫殿建筑之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