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对于题主认为良渚文化认定为蚩尤部落和大汶口文化被确定为东夷文化的认定,不做讨论,仅从考古学证据上探讨良渚文化与大汶口文化的关系。
良渚文化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之一,当然也可以认为其年代持续到新石器时代末期,而大汶口文化是山东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从地域关系来看,两个文化之间相邻较劲,一位于太湖地区,一位于山东、江苏地区,作为两个相邻的文化,在长期的交流过程中,已经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大汶口文化与良渚文化作为两个邻近文化,在长期的交流中,已经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关系非常密切。
就目前考古资料来看,良渚文化之前的崧泽文化就与早期大汶口文化之间有一定的交流,比如在草鞋山、崧泽出土的彩陶,与大汶口、王因等遗址的大汶口文化早期的彩陶非常相似。到良渚文化时期,则与大汶口文化之间的交流更为密切,如北阴阳营H2出土的陶尊,无论从造型还是刻划符号来看,都与山东东南部的大汶口文化陶尊形同。福泉山良渚文化墓葬中出土的彩陶背壶、弦纹玉琮与大汶口文化中的背壶、骨雕筒则非常相似。良渚文化的陶的源头,也被认为是大汶口文化。
两个文化共存一个重要的证据是花厅遗址的发现,在花厅墓地中,玉琮、贯耳壶等良渚文化的陶器与镂孔豆、等典型大汶口文化陶器共存。在山东杨家圈、莱阳于家店等大汶口文化晚期遗存中,也发现了与良渚文化典型陶器相似的器物。由此可见,良渚文化向北发展,其影响至少到达苏鲁交接地带,甚至辐射到胶东半岛,大汶口向南拓展,其影响可到达太湖地区。
其实,在花厅墓地发现了大量的人骨,应该是战争所致,其人骨埋葬的方式证明了这一定,有人认为是良渚文化与大汶口文化各自发展,在江苏地区发生过一场激烈的战争,最后以大汶口的失败告终,花厅墓地的人骨多数为战俘。大汶口文化之后的龙山文化则在大汶口文化势力范围内向山东收缩,也有可能受此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