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为什么我国喜欢研究古代历史和考古?

为什么我国喜欢研究古代历史和考古?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205 更新时间:2024/1/24 5:21:40

中国人喜欢研究历史,并且这个兴趣贯穿了整个文明过程。有时候甚至到了“爱史如命”的程度。追根溯源,约略有如下原因:

1.中国有漫长的历史可以研究。如果从传说的三皇五帝时代算起,中国可考的一体多元历史,至少有5000年左右。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积累,中国可以考证的遗址,犹如满天星斗,重瓣花朵,星罗棋布于中国各地。

2.中国有未曾间断的掌史机构和职官设置。自传说中的黄帝开始,就有了掌管巫、卜、祝、史的官员。相传,黄帝的史官就是那个让天雨粟,夜鬼哭的会造字的仓颉

此后历朝历代,不断设立、完善记史的专门机构和职官体系。太史掌管全面,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内史记起居,外史记征伐等等。直至清朝灭亡,这个记史系统一直延续下来。

3.中国有专职且可继承的家族性史官队伍。这支史官队伍有着超强的职业精神,而且总体上社会地位较高。在中国,史官一般是有专门的家族成员来担任。一位史官死了,经常会子承父职,兄终弟及,如此往复。例如西汉史家大咖司马迁,他自己是太史令,其父亦为太史令。由于有超高的职业壁垒,外人一般不得其门而入。

中国史官有异乎寻常的职业精神。甚至因为如实记录历史事件而忤逆君王丢掉性命也在所不惜。其中,董狐因书赵盾弑晋灵公而名垂青史;齐国崔杼谋杀齐庄公而杀掉三个太史,而第四个仍然坚持“崔杼弑其君”的表述。最后,崔杼只好妥协。有以上史官作为榜样,后世许多史官也大体上坚持了专业精神。

4.中国有后代修前史的史学传统。古代中国是一个家国天下。对祖先的源流记述、祭祀的先后顺序,都是史官的重要功能。如果一个朝代灭亡了,产生一个新的朝代。如无特殊原因,新的朝代哪怕和旧朝代有深仇大恨,也会为灭亡的朝代修史。这是一个朝代统治正当性的重要证明。通过辑修史书,实现收民心,考得失,知兴替、得正朔的现实政治目的。从公认的第一本史书《史记》到最后一部官修史书《明史》,合称二十四史。如果加上清史稿,则为二十五史。此外,再加上其他未列入上述统计范围官修、民修的史学著作,更是汗牛充栋,不可胜数。

5.中国大一统的政治史观和天人合一哲学思想,促进了中国史、政一体化。中国自周代以来,逐渐形成了天人合一、五行相继的哲学思想和君权神授、华夏一统的政治观念。统治者及其继承者通过史官的记述,以向人民表明自己政权得国的合法性、君主得位的正当性、国家治理的正确性、自身修养的崇高性,从而实现国家统治的稳定性。统治者以名垂青史为荣,以史官记其恶为耻。甚至有皇帝为在史书上留个好名声,而向史官“行贿”的可笑故事发生。

6.中国古代史、学、官一体模式促进了史学研究发展。史学的本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有资于治道。归根结底,是一个关于研究“人”的科学。史学这个本质,和儒家“仁”的思想不谋而合。而中国汉以后的居于统治地位的学派就是儒家。

春秋时代,大教育家孔夫子厄而作《春秋》,成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史学家左丘失明而作《春秋左氏传》,以为孔子《春秋》作注。老师传授知识的重要媒介就是史;史官从事记史工作、编修史书过程中,也体现了文以载道的教育思想。专职史官有固定收入,可以专业从事史学工作而无衣食之忧。因此,三位一体的治史模式,客观上促进了史学研究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和广泛性。上至君王,下至百姓,都喜欢读史、论史、用史。

囿于篇幅,还有许多重要原因不再展开。通过以上讨论,我们可以认识到,我国的史学记述代代相传,史学典籍、著作、文献层出不穷。中华文明未曾中断,史学居功甚伟。我们因有如此伟大且传承有序的历史而自豪。同时,也应该向那些为坚持真实书写历史而付出重大代价的,以太史公司马迁为代表的史学家们致敬。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古埃及是中国的夏朝吗?有何依据?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

    对于夏朝的存在,一直以来都有两种观点,一种就是夏朝是存在的,理由是先秦史籍中明确的记载;另一种就是对夏朝的存在吃怀疑态度,理由是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考古遗迹的出现,尤其是十几万片甲骨文中没任何关于夏朝的文字记载。既然夏朝的存在与否已经出现争议,那么“埃及夏朝说”、“苏美尔夏朝说”等观点的出现就不足为奇

  • 三皇五帝跟陕西有什么联系?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三皇五帝有四五个版本,说法不一,凡涉及到的,加起来十三四人,一文难尽。敬请您注意我下一步发的系列谈,要连续发半年以上。简单说起来,只有炎、黄二帝与帝喾后人与陕西有关系。这里是题主本人,先摘录百度百科科普一下分子人类学。然后这个话题涉及考古和分子人类学,关键节点在于大汶口文化和后李文化有没有相关的古

  • 华夏是什么意思?在夏朝之前还有华朝吗?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谢谢悟空小秘书的邀请。这个问题前面已经有13个作者做出了回答,目前还没有看到让我认为是讲得比较好的答案。因此,这里我谈下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参考。一、在正式答问之前,我们先来谈谈《尚书武成》中的这个“华夏”概念。前面有几个答问者都引用了《尚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这条材料,其实,这条材料是有问题

  • 新石器时代有诸如良渚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那么三皇五帝属于哪个时期文化呢?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

    仰韶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基本上距今一万年至四千年之间。如仰韶文化距今约六千年至四千年。如良渚文化距今约4715(正负)140年。如红山文化距今约5000年。在这段时间,社会由狩猎经济向原始农耕经济转变。这是史前原始社会的巨大飞跃。原始人不再茹毛饮血、烧烤兽肉,而是讲究食用粮食,相应的就需要坛、罐

  • 良渚古城遗址入遗对夏朝断代有帮助吗?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良渚遗址申遗成功,在中国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在此,笔者也先对良渚的申遗成功表示祝贺。现在开始回答问题。题主问题:良渚古城遗址入遗对夏朝代断代有帮助吗?我的答案:没有实质性帮助。原因:第一,在考古学界,良渚已经进入国家文明阶段的观点比较早就已经形成,严文明、张忠培、科林伦福儒等学者均对此有所论述。笔者在

  • 夏朝与哈拉帕文明是什么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对这个问题必须保持审慎。其一,从符号和铭刻来看,这是西亚和东方两个方面的融合。此类印章在西亚有很多,上面也有符号,多数是印鉴用的,有神祗、族徽、姓氏等。哈拉帕的印章符号,有一部分确实跟甲骨文一样,如形同「亥」字的一个符号。从这两点来看,该文明受到东西两个方向的影响。其二,年代学上看。哈拉帕是连续的,

  • 中国酒文化中国酒文化什么时候有的?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酒的起源考古资料对酿酒起源的佐证谷物酿酒的两个先决条件是酿酒原料和酿酒容器。以下几个典型的新石器文化时期的情况对酿酒的起源有一定的参考作用。(1)裴李岗文化时期(公元前5000-6000年)(2)河姆渡文化时期(公元前4000-500年)上述两个文化时期,均有陶器和农作物遗存,均具备酿酒的物质条件。

  • 我国的酒文化有多少年历史了,白酒的发明人又是谁呢?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酒起源于夏朝。据《神农本草》所载,酒起源于远古与神农时代。《世本八种》(增订本)陈其荣谓:“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少康(一作杜康)作秣酒。”仪狄、少康皆夏朝人。即夏代始有酒。在唐朝之前喝的都是米酒,唐朝时由泰国传来暹罗白酒。元时才开始制造白酒,据《本草纲目》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创始,其法用

  • 中国酒文化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中国是卓立世界的文明古国,中国是酒的故乡,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和酒类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是属于物质的,但酒又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首先,中国是一个以

  • 中国的酒文化起源于?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史百科

    杜康杜康,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夏代国君,姒姓。夏王相的儿子,母亲为有仍氏(今山东省微山县)人。据民间传说和历史资料记载,少康又名杜康,今陕西白水县人,夏朝人,是夏朝的第五位国王。杜康是中国粮食酿酒的鼻祖,后作为美酒代称。曹操《短歌行》有云“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酒,作为世界客观物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