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夏朝的建立是社会的重大进步 原因

夏朝的建立是社会的重大进步 原因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286 更新时间:2024/3/8 5:12:41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社会有原始社会进入了奴隶社会,是奴隶社会的开端。政治:是第一个奴隶制的国家,建立的较完整的国家机器,如军队,武装,法律,监狱等等。禹死后,他的儿子登上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变为了公天下,这是王位继承的重大变化,对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经济:开始种植五谷,使用石,蚌制的农具,是青铜时代的开端,标志着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科技文化:为了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探索出农事季节的规律,现代仍旧流行的有时称为夏历的农历就是那个时代发明的。综上,夏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社会的巨大进步。

夏朝如何形成???

夏朝(约为前2000年约前1600年),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一般认为夏朝是一个部落联盟形式的国家,而中国大陆马克思主义史学将夏朝定性为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文物(公元前1600年以前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所以其文化及文明程度高于新石器晚期文化。但是由于迄今为止在考古学上还没有找到公认的夏朝存在的文字依据(中国最早的文字记载出于商朝),因此其真实存在性没有得到正式确认。但许多中国历史学家认为,河南二里头遗址很可能是夏朝遗存。

根据史书记载,夏朝是禹的儿子启建立的国家。夏禹传子代替了以前的禅让制度,由禅让制度变成王位的世袭制度。夏朝共传13代,16王(一说14代、17王,主要是大禹是君主还是部落联盟首领有争议的问题),约400年,后为商朝所灭。

关于存在性的争议中国的历史文献《竹书纪年》和《史记夏本纪》均比较详细地记载了夏朝的积年和世系。较早的《逸周书度邑解》云:“自雒延于伊,居易无固,其有夏之居。”《左传》昭公十七年曾引《夏书》,《论语》中也有“殷因于夏礼,周因于殷礼”的句子,因此传统上,中国的学术界对夏朝的存在一直坚信不疑。但是按照考古学的标准,由于没有切实的文物(如证明商朝存在的甲骨文)证实,夏朝的真实存在性无法最终确认。可是另一批西方历史学家又多次批评中国历史、考古学界的疑古情绪过于严重导致对传说和神话的历史学价值发掘不够。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玮璋教授所说,由于流传至今有关夏朝的史料十分匮乏,所以历史上是否有夏朝存在,曾被许多人怀疑。但是《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的夏代世系与该书《殷本纪》中记的商代世系一样明确,商代世系在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得到证实,因此《史记夏本纪》中所记的夏代世系被多数学者认为是可信的,而商代在此之前则和夏代一样是不被主流看法接受的。这样,在考古学家对安阳殷墟、郑州商城等商代的物质文化遗存有了进一步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夏文化探索的研究课题,希望用考古手段去找到夏代的物质文化遗存,进而恢复夏代历史。

目前在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发现了距今3600年宫城,面积达10.8万平方米(比附近的偃师商代都城面积要大很多),还发现了距今3700年的车辙,是和史书中夏朝同时代的文物。中国政府已专门拨款进行夏商周断代工程,对夏朝的研究力度正在加大。学术界对二里头文化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二里头文化一至四期都是夏朝文物,发现的宫城就是夏都;另一种认为一二期是夏朝文物、三四期是商朝文物,所以发现的宫城是商都。由于迄今为止夏朝都城的考古实据尚未得到充分确认,所以所确知的夏朝暂时仅存在于古代文献中。以徐旭生为代表的古史学家依据文献资料,提出有两个地区可能是夏人的活动地区:一个是河南西部嵩山附近的登封、禹州和洛阳平原;一是山西南部的汾水下游地区。因为传说中夏代的都邑和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大多同这两个地区有关。1959年开始“夏墟”调查,拉开了夏文化探索的序幕。四十年来在豫西、晋南开展了一系列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使夏文化探索的目标逐渐缩小。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以偃师二里头遗址命名的二里头文化(包括二里头类型和东下冯类型)和豫西地区的龙山文化是探索夏文化的主要对象,并对夏文化问题发表了各种看法。惟因缺乏文字等直接证据,目前学术界对哪种遗存是夏代文化还没有形成共识。但是无论是豫西地区的龙山文化还是二里头文化,均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资料,它为最终解决这个问题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文献中的夏

大禹治水图据中国古代文献记载,在夏朝建立之前,曾出现过夏部族与周围其他部族之间争夺联盟首领的频繁战争。夏部族大约是在中国古史传说中的帝颛顼以后逐渐兴起的。有不少古代文献均把夏部族追溯到帝颛顼。其中《史记夏本纪》与《大戴礼记帝系》称禹为颛顼的孙子,但还有某些文献说禹是颛顼的五世孙。这些文献表明,夏氏族很有可能是颛顼部落的一支后裔。

参看:夏商周断代工程

疆域

夏朝的疆域西起河南省西部和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南起湖北省,北至河北省。当时夏的势力延伸到黄河南北,甚至长江流域。夏王朝建都阳城(今河南省登封的东部)、酌(今河南省登封的西北部)、安邑(山西省夏县西北部)等地。

政治状况

夏朝的国家机构直接来源于部落联盟机构,其特征为:

国家直接管辖的范围仅限于本氏族内部。超出夏族本部落之外,其他部落首领在自己的领地上,享有较为独立的管理权和统治权;对于夏王,他们则以臣服和纳贡的方式,表示其相互关系。

在政权形式及管理制度方面,具有专制、民主二重性,表明了国家制度由氏族民主政体向君主政体过渡。

文化与科学

夏人已经掌握许多天文历法的知识,《夏小正》即是中国最早的历书。治铸铜业是夏朝新兴的重要手工业。二里头一、二期文物中出现玉制礼器,说明其已经有相当文化水平。

[编辑]科学与技术

在夏代,农业文明到了很高的程度,传说禹的大臣仪狄开始造酒,夏王少康又发明了秫酒的酿造方法。为了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探索出农事季节的规律,现代仍旧流行的有时称为夏历的农历就是那个时代发明的。

畜牧业有一定发展。有一大批奴隶从事畜牧工作,还有一些专门从事畜牧业的氏族部落。马的饲养得到很大重视。

此外制陶业在夏代可能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极为重要的行业。

至于青铜器,中国已经发现了二里头文化的铜刀。如果二里头文化被认为是夏朝时期的文化,那么这件青铜器就是夏朝时期的。夏朝人使用的工具都是以石器为主。

夏朝都城出现了车,但还不能确认是人力车还是马车,因为车辙只有1米宽,和商朝的2米宽车辙不同,商朝已经确认使用马车了。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夏朝时候的社会是什么样子?人们的衣着习俗外貌等等、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

    夏朝是中国传统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中原世袭制朝代。一般认为夏朝是多个部落联盟形式的国家。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其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虽然中国传统文献中关于夏朝的记载较多,但由于都成书较晚涪甫帝晃郜浩佃彤顶廓,且迄今为止又没有发现公认的夏朝存在的直接证据,如夏朝同

  • 中国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时期文化发展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史百科

    新石器时代:农耕文明的初步形成:从金石并用时代到铁器时代,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增长。农业方面从锄耕变为犁耕,从使用木犁或石犁到使用金属犁,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有显著提高,于是农业开始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河姆渡遗址发现成堆的稻谷、稻壳、稻叶等,证明早在7000年前,我国就开始人工栽培水稻。这一时期形成的

  • 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遗址在什么地方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根据历史记载总结如下:1.文化名称的由来:仰韶文化遗址,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城北9公里处的仰韶村。仰韶文化,因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故名。仰韶文化也称彩陶文化,多数是粗陶。这是当作同系统文化的代表名称。1921年,经中国政府批准,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和我国考古学家袁复礼一起进行了首次发掘。根据出土

  • 仰韶文化遗址的文化展馆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仰韶文化博物馆内部构造仰韶文化博物馆是经国家文物局和河南省政府批准,在仰韶村遗址保护区兴建的一个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功能为一体的仰韶文化专题博物馆。该馆总投资5130万元,占地43亩,建筑面积4700平方米。始建于2009年1月,2011年10月28日竣工,具备开馆条件。该馆由清华大学建筑

  • 仰韶文化遗址在哪?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仰韶文化遗址,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城北9公里处的仰韶村。仰韶文化,因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故名。仰韶文化也称彩陶文化,多数是粗陶。这是当作同系统文化的代表名称。在潼关县境内,已发现的仰韶文化遗址,有两处:一处是南寨子仰韶文化遗址。位于吴村乡南寨子鱼化屯小河和潼河交汇处,南高北低,东西宽约350米

  • 大汶口文化遗址在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大汶口位于泰安市岱岳区南部,大汶河北岸,距东岳泰山60华里,是驰名中外的大汶口文化发祥地和历史上著名的商埠重镇。大汶口属自古有名的土质肥沃、水源充足的“汶阳田”,地下资源丰富,104国道、京沪铁路穿境而过,处于山东省“一山一水一圣人”旅游热线上。大汶口名胜古迹众多: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汶口文化遗

  • 大汶口的文化遗址在我国什么地方?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大汶口文化遗址位于山东泰山南麓泰安市郊区大汶口镇,大汶河东西贯穿,将其分为南北两片。遗址总面积80余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2~3米,是大汶口文化的发现地和命名地,大汶口遗址包括了大汶口文化发展的全过程,距今4500~6400年,为新石器时代遗址。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一定是埋

  • 良渚文化遗址在哪里?哪些地方有良渚文化遗址,应该不止一处的吧。。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

    良渚文化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是距今四五千年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概称,由于最早发现良渚文化的施昕更是良渚人,在良渚附近率先发现,因此定名为良渚文化。后来在江浙一带发现的那个时期的遗址都称为良渚文化遗址。我国旧石器时代古人类文化遗址包括西侯度文化、元谋人石器、河文化、蓝田人文化以及东谷坨文化(见东谷坨

  • 位于闽侯一带,具有浓厚闽文化色彩的史前文化遗址是( ) A.半坡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昙石山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

    C试题分析:昙石山文化遗址位于福建省闽侯县甘蔗镇昙石村,是中国东南地区最典型的新石器文化遗址之一,是具有浓厚闽文化色彩的史前文化遗址,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昙石山文化遗址距今40005500年。这座遗址被认定为先秦闽族文化的发源地,具有中国东南沿海鲜明的古文

  • 着名的仰韶文化遗址有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史百科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仰韶文化1921年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被发现,所以被称为仰韶文化,它的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3000年。它的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今天在中国已发现上千处仰韶文化的遗址,其中以陕西省为最多,共计2040处,占全国的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