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据说远古时沿海地区是小黑人或棕种人占据,良渚文化的居民是小黑人吗?

据说远古时沿海地区是小黑人或棕种人占据,良渚文化的居民是小黑人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299 更新时间:2024/1/24 3:35:21

这话全在瞎扯淡,从山东的考古发现,在史前的时候,山东那边儿的人,都是东夷人。长得跟我们差不多。这这个可以去查DNA和人类骨架复制。

良渚文明是在夏朝之前,己经被水淹了。但是它存在的文物和中原和三星文物很相似!

良渚文明属于环太湖文明,而在太湖地区也拥有巨大的人口基数(良渚文化遗址数量众多)。所以他们外貌特征上也有高度传承性,并没有外形明显的小黑人种存在。

除此以外,良渚先民也接近江淮一带的古中原类型。所以基本可以断定,良渚文化先民属于亚洲地区的蒙古利亚人种南部类型。

从检测数据来看,良渚人的外貌通俗的说,就是大眼睛高额头,小圆脸,小鼻子。这种相貌在今天的南方也并不罕见。下图就是淞泽文化男性与良渚文化女性复原像。

↓良渚男性复原图

女性复原图↓

还可以看看DNA。良渚遗址分布很广,加上当年大水泛滥,造成了文明的覆灭。

但在上海广富林遗址与浙江新地里遗址还是找到了一部分保存完好的人骨。根据对良渚人骨的父系YSNP检测,大多数的测试结果为O1M119突变。就是01百越基因,良渚是百越的一支。

O1M119分布最高的地方还是吴语区(江浙沪交汇地区),在也是良渚文化的核心区。说明良渚文化先民的男性后代在太湖地区的男性人群中占了四成,而南方其他地区也有非常高的分布。

这种类型在今天的华东一带高发。除了Y染色体,在母系线粒体检测上,也显示出新石器时代与当地的一脉相承。通俗的的说,就是现在华东一带不少居民,还是新石器时代当地居民,也就是良渚人的后代!

太湖地区在良渚文化结束以后,又出现了钱山漾文化和马桥文化,虽然钱山漾文化受到了北方地区的强烈影响,但是还是以良渚文化为母体。DNA检测也确定是一脉相承。

但同时,马桥文化与中原文化也很相似,早商甚至更早的中原一带,能发现江浙产的印纹陶和原始瓷。南北文化在互相影响。而且古人比我们想的。更容易沟通和融合。

中国人大概迁移中国古人主体是古羌族,发源于昆仑山一代。这个群体中的一部分东迁后演化出了炎帝部落、黄帝部落以及蚩尤部落等部落联盟。进入中原的部落安定下来进入了农耕文明。

互相之间又发生的战争,西方的黄帝部落不断攻击炎帝部落联盟,炎帝部落不堪其扰,逐渐东迁至东部沿海地区。

蚩尤部落战败则南迁进入了江西湖南四川一带,形成了黎苗等少数民族。

之后又有各种部落侵入中原。互相之间不停互相攻伐融入。这种情况持续数千年之久,战争又使人又不停地往东南西北迁,比如三星堆,衣冠南渡。

所以说中国的文明演化是动态的,是由西北向东南不断迁移的。

良渚文化的祖先也是从中原迁徙过来的,然后发展起来先进文化后又反过来向中原渗透,所以中国文明可以说是多源头,但万变却不离这块土块的原生众生!

下面是古埃及壁画,中国文明埃及来的麻烦看清下,这和良渚人长的像?还有你家先祖卷毛黑肤?↓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良渚文化的起源、发展与灭亡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良渚文化的前身是马家浜文化和崧泽文化。作为一种主体,良渚文化并未被任何一种文化所完整地继承和发展下来,它的一部分文化内涵(以黑灰陶为代表)为后来的马桥文化所承袭,它的另一部分文化内涵(以玉器和神像形纹为特征)被殷商文化所含化,作为完整的良渚文化主体已不复存在。虽然良渚文化解体消失了,但从马桥文化和中

  • 良渚文化真是古代的虞朝吗?比夏朝还要早?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文史百科

    没有虞朝一说。我们历史一般讲,第一个朝代是夏朝,后有商,有周,此为三代。从历史上三皇五帝祭祀地点看,舜在越州会稽。如果我们假设把陕西宝鸡百首岭文化(距今7000年),视为炎帝时代,把陕西石峁遗址视为黄帝的都城(距今45003700年),那么,良渚文化(距今53004300年)要早于舜、虞!它处在宝鸡

  • 3700年前的“二里头”和5300年前的“良渚”,谁才是中华文明的“源头”?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二里头遗址在河南洛阳偃师,属于一个大型聚落遗址,他的年代被定格为3750年至3500年之间。洛阳网友们引以为傲的口号是“中华5000年文明看洛阳”,这句话对吗?错了朋友们,我们是中华5000年文明,不是只有3700年。我们盼望已久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有了“实锤”,专家们给出了明确的答案:最能代表中华5

  • 夏朝与商朝,西周三个王朝的政治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

    夏奴隶制国家是在原始公社制度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在原始公社制度解体的过程中,父权家长制家庭成为它的一种对抗力量。而奴隶制国家的世袭王权和世袭贵族,就是以父权家长制家庭为基础逐步发展起来的。各级贵族组织仍然要保持旧的血缘联系,严格区分姓氏。王室分封各部族,除保持它们所由出生的姓之外,又以封地建立新氏,

  • 我国夏朝时的政治体系是怎么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

    夏代的国家制度夏奴隶制国家是在原始公社制度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在原始公社制度解体的过程中,父权家长制家庭成为它的一种对抗力量。而奴隶制国家的世袭王权和世袭贵族,就是以父权家长制家庭为基础逐步发展起来的。由于奴隶制国家组织是以父权家长制家庭为基础不断发展起来的,所以在国家形成之后,各级贵族组织仍然要保

  • 浅析夏商时期的音乐特征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

    一、概况:在这一时期,中国基本上处于奴隶制社会。夏朝中,奴隶与农民,王和贵族之间形成了两个对立的阶级。禹死后不通过选举而由他儿子启继承。由此,世袭制度产生。之后是商朝,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已经分开。这个时期中,产生了中国最早的文字记载卜辞,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熟悉的“甲骨文”。随着奴隶制度的建立,这个时期

  • 《诗经》如何体现了西周时期的礼乐文化?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

    《诗经》的体制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指地方乐调,所以又称为“国风”,大部分是各地的民间歌谣,共有十五国风160篇。“雅”是周王朝中央所在地的乐调,即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共105篇,含小雅:74篇;大雅:31篇。“颂”是用于宗庙祭祀而兼有舞容的乐歌,也就是祭祀(祭祖或祭神)时用的歌舞曲

  • 夏商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早期国家的形成“王”的出现时间地区突出标志核心:政治权力的产生与维护政治权力的更替方式思考:早期政治领袖为什么要举行大规模的祭祀活动?这说明什么?二、夏商的政治制度夏启开创“家天下”的制度(王位世袭制)商代实行宗法制(特点)商代神权和王权密切结合。三、西周的两项重要制度西周

  • 礼乐文化 什么是礼乐文化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礼乐教化通行天下,使人修身养性,体悟天道,谦和有礼,威仪有序,这是我国古典“礼乐文化”的内涵和意义所在,也是圣人制礼作乐的本意。《礼记乐记》中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礼是天之经,地之义,是天地间最重要的秩序和仪则;乐是天地间的美妙声音,是道德的彰显。礼

  • 简述商周时期青铜器的艺术成就和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

    夏商周号称“青铜时代”夏朝的青铜器目前发现较少,且较零碎商代是青铜器的繁盛时代,青铜器多见于礼器或兵器。最大的是司母戊鼎(迄今为止),最精致的的四羊方尊(当时)。同时期的还有四川的三星堆青铜器西周时青铜器平民化、日用化春秋时,青铜器有了金银错技术和雕铸技术,青铜器极品是莲鹤方壶(出土一对,一个上交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