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春节卑幼者拜年叩头的习俗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拜年要叩头致礼?

春节卑幼者拜年叩头的习俗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拜年要叩头致礼?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555 更新时间:2023/12/15 2:39:31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春节卑幼者拜年叩头的习俗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拜年要叩头致礼?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大家一起分享。

正月初一家长带领小辈出门谒见亲戚、朋友、尊长,以吉祥语对方祝颂新年,卑幼者必须叩头致礼,谓之“拜年”。主人家则以点心、糖食、红包(压岁钱)热情款待之。拜年的传统正确时间应该是除夕零点以后,这个时候新的一年真正开始大家互相祝贺,而早于零点就属于拜早年,而这个时候新年并未到来拜年显得有点敷衍,如果晚于正月初十就属于晚年了,这个时候新年的喜庆气息已经淡去,早年和晚年都属避免遗憾的应急或补救性质,民间有谚语:“有心拜年十五不晚。”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新衣,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之间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到代,亲朋好友之间会相互送帖致贺,这就是早期的贺年片。到了明代,贺年片设计更加完美、精致,帖上不仅印有送者的姓名、地址,还写上了“新年快乐”,祝福语。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短信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传说远古时代有一种怪兽,头顶长独角,口似血盆,人们把它叫做“年”。每逢腊月三十晚上,它便窜出山林,掠食噬人。人们只好备些肉食放在门外,然后把大门关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晨,“年”饱餐后扬长而去,人们才开门相见,作揖道喜,互相祝贺。有一年,年又来到村子,人们发现它怕红色的东西和响声。于是又一年,当年来之前,人们在门上贴红纸,挂红灯笼,年来了,人们用空心竹子做的炮仗往地上摔,发出响亮的声音,终于,年被赶跑了。于是,后来人们都有贴对联,挂灯笼,放鞭炮的习俗。

古代的人是怎么拜年的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明中叶陆容在《菽园杂记》卷五中说“京师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亲友多出实心。朝官往来,则多泛爱不专……”。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

在古代,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

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画家、诗人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添“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秦汉以来万千的风首朝贺。自明清开始,拜年次序是:首拜天地神帙,次拜祖先真影,再拜高堂尊长,最后全家按次序互拜。对尊长要行大礼,对孩童要给赏赐,平辈间拱手致语。拜亲朋的次序是:初一拜本家;初二、初三拜母舅、姑丈、岳父等,直至十六日。现代多行团拜,岁末邮寄贺年片和贺年信。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三十六计故事介绍:第三十三计反间计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传统文化

    原指使敌人的间谍为我所用,或使敌人获取假情报而有利于我的计策。后指用计谋离间敌人引起内讧。【原典】疑中之疑①。比之自内,不自失也②。【注释】①疑中之疑:句意为在疑阵中再布疑阵。②比之自内,不自失也:语出《易经,比》卦。比,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坤下坎上)。本卦上卦为坎为为相依相赖,故名“比”。比,亲

  • 张良是怎么成才的?张良敬老得兵书!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传统文化

    张良是怎么成才的?张良敬老得兵书!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张良字子房,他的祖先是韩国人。韩国灭亡后,张良的家奴有三百人,却连弟弟死了都不发葬,以全部家财寻求高明的刺客杀秦王,为韩报仇。一次,他找到一个大力士,做了一个重一百二十斤的铁椎。秦皇帝出巡到博浪沙时,张良和刺客伏击秦皇帝,可惜

  • 禹姓出自大禹吗?禹姓宝宝好听的名字精选!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传统文化

    还不知道:禹姓宝宝怎么起名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说到禹姓,一定会有不少人想起大禹吧,的确,禹姓的确是出自大禹,是以先祖谥号为氏的起源方式。不过禹姓也是一个小姓,人口并不多,源流除了大禹还有很多,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禹姓都和大禹有关系。那么,禹姓的宝宝要如何取名

  •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的创作背景是什么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传统文化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的创作背景是什么样的?写的是什么内容?这是作为一封信札写就的,其内容是作者在大雪初晴时以愉快心情对亲朋友人的问候,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创作背景王羲之晚年时,毅然决然地辞去职务,追求隐逸自然的生活,这点也让他的书法艺术成为最能表现与抒发个人性情的一种媒介。其

  • 中国皇帝是怎么临幸嫔妃的?顺序有什么讲究?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传统文化

    中国皇帝是怎么临幸嫔妃的?顺序有什么讲究?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中国是一个庞大且不断发展的王国,拥有严格的法律条规,广泛的税收,也有标准系统去计算金钱、重量或各种量度。中国古代比西方早大约一千年使用十进制系统,在十九世纪初之前,西方也未开始用这些方式去解决一些方程

  • "九龙抬棺"有什么文化底蕴?"九龙抬棺"现长白山是怎么回事?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传统文化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九龙抬棺”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在看现代盗墓小说的时候,经常能够看到关于“九龙抬棺”这样的情节,一旦这样的情节出现,很多读者立刻就会屏住呼吸,因为能够有这种规格墓葬的人,生前一定不是等闲之辈。棺材的主人大多都曾是一方势力的领袖,或者有着极为神秘的背

  • 论平仄音的重要性!近体诗中的平仄格律是怎么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传统文化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论平仄音的重要性!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懂得用平仄软件分析古诗,证明并非完全不懂平仄,但是从分析的这几首诗和分析方法来看,题主对平仄格律的误会极深。到底什么是平仄格律?平仄格律只是在进行近体诗创作时的一套帮助我们规范格式、避免音病的工具。那么,这套工具重不重要呢

  • 关于教师节,人们有统一、固定的庆祝形式吗?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传统文化

    教师节,旨在肯定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多次以不同的日期作为过教师节。直至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才真正确定了1985年9月10日为中国第一个教师节。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教师节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庆祝方式

  • 从明朝小说《金瓶梅》中探索明朝百姓是如何过元宵节的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传统文化

    明朝的元宵节,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元宵节虽然不是我们国家的法定假日,但一直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而且古代人们对元宵节的重视,要远胜于现在,可以说元宵节是古代的狂欢节和情人节,因为只有在元宵节男女老少都会出来赏灯,放烟花、饮酒、看戏等等。这其实跟我们现代人的元宵节都很像,其实很多

  • 百善孝为先,二十四孝故事介绍之尝粪忧心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传统文化

    原文:南齐庚黔娄,为孱陵令。到县未旬日,忽心惊汗流,即弃官归。时父疾始二日,医曰:“欲知瘥剧,但尝粪苦则佳。”黔娄尝之甜,心甚忧之。至夕,稽颡北辰求以身代父死。诗赞:到县未旬日,椿庭遗疾深。愿将身代死,北望起忧心。译文:南齐人庾黔娄,任孱陵县令。到孱陵县赴任不满十天,忽然觉得心惊胆战,浑身流汗,(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