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从何而来?都有什么习俗呢?

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从何而来?都有什么习俗呢?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952 更新时间:2023/12/20 4:26:46

处暑(EndofHeat)

一、处暑节气的时间:

每年08月22~24日

二、处暑节气由来,处暑节气气候变化,处暑节气介绍:

处暑节气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署气至此而止矣。”意思是炎热的天即将过去了。虽然,处暑前后我国北京、太原、西安、成都贵阳一线以东及以南的广大地区和新疆塔里木盆地地区日平均气温仍在摄氏二十二度以上,处于夏季,但是这时空气南下次数增多,气温下降逐渐明显。处暑以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日较差增大,昼暖夜凉的条件对农作物体内干物质的制造和积累十分有利,庄稼成熟较快,民间有“处暑禾田连夜变”之说。黄淮地区及沿江江南早中稻正成熟收害,这时的连阴雨是主要不利天气。而对于正处于幼穗分化阶段的单季晚稻来说,充沛的雨水又显得十分重要,遇有干旱要及时灌溉,否则导致穗小、空壳率高。此外,还应追施穗粒肥以使谷粒饱满,但追肥时间不可过晚,以防造成贪青迟熟。南方双季晚稻处暑前后即将圆秆,应适时烤田。大部分棉区棉花开始结铃吐絮,这时气温一般仍较高,阴雨寡照会导致大量烂铃。在精细整枝、推株并垄以及摘去老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的同时,适时喷洒波尔多液也有较好的防止或减轻烂铃的效果。处暑前后,春山芋薯块膨大,夏山芋开始结薯,夏玉米抽穗扬花,都需要充足的水分供应,此时受旱对产量影响十分严重。从这点上说“处暑雨如金”一点也不夸

处暑以后,除华南和西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季即将结束,降水逐渐减少。尤其是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必须抓紧蓄水、保墒,以防秋种期间出现干旱而延误冬作物的播种期。

三、处暑节气习俗:

1、出游迎秋

祭祖、迎秋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此外,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

2、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3、开渔节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渔业收获的时节,因为,这时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鱼群还是会停留在海域周围,鱼虾贝类发育成熟。因此,从这一时间开始,人们往往可以享受到种类繁多的海鲜。

四、处暑节气养生:

秋天阴气增、阳气减,对应人体的阳气也随着内收,为了贮存体内阳气。然而,随着天气转凉,很多人会有懒洋洋的疲劳感,早上不爱起,白天不爱动,这就是“春困秋乏”中所指的“秋乏”。要保证充足睡眠,改掉夏季晚睡习惯,争取晚上10点前入睡,以比夏天增加1小时睡眠为好,并保证早睡早起。另外,适当午睡也利于化解秋乏。

夏天结束了,就意味着秋季的开始。这个时期,气侯逐渐干燥,身体里肺经当值。秋天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保持饮食清淡,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食物,如辣椒、生姜、花椒、葱、桂皮、酒等;少吃油腻的肉食。多吃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西红柿、辣椒、茄子、马铃薯、梨等;多吃碱性食物,如苹果、海带以及新鲜蔬菜等。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鸡蛋、瘦肉、鱼、乳制品及豆制品等。此外,还应多喝水,以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湿润度。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道家的"法自然"怎么理解?道家思想有什么教化蕴意?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传统文化

    道家的“法自然”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中国古代思想史中的道家思想,以一种“潜隐”的方式,创造了中国传统教育精神的另一重蕴涵或倾向。尽管与孔子相比,老子并没有关于教学直接的论述,但老子的思想在广义上就是一套关于培养人的教学智慧。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的人文主义理念和实践,至今仍对中

  • 春节卑幼者拜年叩头的习俗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拜年要叩头致礼?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传统文化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春节卑幼者拜年叩头的习俗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拜年要叩头致礼?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正月初一家长带领小辈出门谒见亲戚、朋友、尊长,以吉祥语向对方祝颂新年,卑幼者必须叩头致礼,谓之“拜年”。主人家则以点心、糖食、

  • 三十六计故事介绍:第三十三计反间计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传统文化

    原指使敌人的间谍为我所用,或使敌人获取假情报而有利于我的计策。后指用计谋离间敌人引起内讧。【原典】疑中之疑①。比之自内,不自失也②。【注释】①疑中之疑:句意为在疑阵中再布疑阵。②比之自内,不自失也:语出《易经,比》卦。比,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坤下坎上)。本卦上卦为坎为为相依相赖,故名“比”。比,亲

  • 张良是怎么成才的?张良敬老得兵书!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传统文化

    张良是怎么成才的?张良敬老得兵书!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张良字子房,他的祖先是韩国人。韩国灭亡后,张良的家奴有三百人,却连弟弟死了都不发葬,以全部家财寻求高明的刺客杀秦王,为韩报仇。一次,他找到一个大力士,做了一个重一百二十斤的铁椎。秦皇帝出巡到博浪沙时,张良和刺客伏击秦皇帝,可惜

  • 禹姓出自大禹吗?禹姓宝宝好听的名字精选!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传统文化

    还不知道:禹姓宝宝怎么起名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说到禹姓,一定会有不少人想起大禹吧,的确,禹姓的确是出自大禹,是以先祖谥号为氏的起源方式。不过禹姓也是一个小姓,人口并不多,源流除了大禹还有很多,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禹姓都和大禹有关系。那么,禹姓的宝宝要如何取名

  •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的创作背景是什么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传统文化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的创作背景是什么样的?写的是什么内容?这是作为一封信札写就的,其内容是作者在大雪初晴时以愉快心情对亲朋友人的问候,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创作背景王羲之晚年时,毅然决然地辞去职务,追求隐逸自然的生活,这点也让他的书法艺术成为最能表现与抒发个人性情的一种媒介。其

  • 中国皇帝是怎么临幸嫔妃的?顺序有什么讲究?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传统文化

    中国皇帝是怎么临幸嫔妃的?顺序有什么讲究?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中国是一个庞大且不断发展的王国,拥有严格的法律条规,广泛的税收,也有标准系统去计算金钱、重量或各种量度。中国古代比西方早大约一千年使用十进制系统,在十九世纪初之前,西方也未开始用这些方式去解决一些方程

  • "九龙抬棺"有什么文化底蕴?"九龙抬棺"现长白山是怎么回事?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传统文化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九龙抬棺”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在看现代盗墓小说的时候,经常能够看到关于“九龙抬棺”这样的情节,一旦这样的情节出现,很多读者立刻就会屏住呼吸,因为能够有这种规格墓葬的人,生前一定不是等闲之辈。棺材的主人大多都曾是一方势力的领袖,或者有着极为神秘的背

  • 论平仄音的重要性!近体诗中的平仄格律是怎么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传统文化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论平仄音的重要性!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懂得用平仄软件分析古诗,证明并非完全不懂平仄,但是从分析的这几首诗和分析方法来看,题主对平仄格律的误会极深。到底什么是平仄格律?平仄格律只是在进行近体诗创作时的一套帮助我们规范格式、避免音病的工具。那么,这套工具重不重要呢

  • 关于教师节,人们有统一、固定的庆祝形式吗?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传统文化

    教师节,旨在肯定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多次以不同的日期作为过教师节。直至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才真正确定了1985年9月10日为中国第一个教师节。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教师节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庆祝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