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分道扬镳”出自哪个历史人物?其中有什么典故呢?

成语“分道扬镳”出自哪个历史人物?其中有什么典故呢?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455 更新时间:2023/12/18 12:30:45

在现代成语中,我们把道不同不相与谋者的分手叫做分道扬镳。镳指马嚼子,扬镳即为驱马前行。分道指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鲜为人知的是,这个成语产生于一个有趣的历史故事。

“分道扬镳”语出自北齐·魏收《北史·魏诸宗室·河间公齐传》的一个故事中的一段话:“……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路扬镳。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说这话的是大名鼎鼎的北魏孝文帝,其来龙去脉是这样的:

东晋十六国之后,中国历史进入南北分裂、南北对峙的阶段,史称南北朝。北魏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第一个朝,于十六国时期由拓跋鲜卑所建,前身为代国。前秦于淝水之战崩溃后,代王拓跋什翼犍之孙拓跋珪举兵复国,都盛乐,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北魏孝文帝是北魏的第6位国君,他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5岁登基,24岁时正式接替祖母文明太后执掌政权,紧接着便开始了“文治”政策。公元493年起,孝文帝以南征为名义,将都城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至曹魏故都洛阳。在洛阳,他进行了许多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改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推行均田制、改革鲜卑旧俗、实行汉化政策等,大大促进了各民族的大融合。

成语分道扬镳的故事,便发生在这场大改革中的都城洛阳。

在孝文帝时期的北魏宗室中,有一个人原叫拓跋齐,后更姓改叫元齐,他颇富韬略,统兵有方,能征善战,曾建下了灭赫连夏、北燕等的不世奇功。孝文帝论功行赏,先封他为浮阳侯、浮阳公,后封他为河间公。元齐有一个儿子叫元志。他聪慧过人,饱读诗书,才华出众,能力超群。孝文帝很赏识这个元志,任命他为洛阳令,主掌洛阳地方政事。不久以后,孝文帝采纳了御史中尉李彪的建议,从山西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搬迁到洛阳建都。这样一来,洛阳地位陡升,贵为一国之都,洛阳令成了“京兆尹”。元志的权势自然也随之增大,年纪轻轻的他渐生骄气。

在洛阳,元志仗着自己的才能,对朝廷中某些学问不高的达官贵族,往往不放在眼里。一天,元志外出游玩,恰巧碰到一个叫李彪的官员乘坐马车从对面飞驰而来。这个李彪也很不简单,他字道国,儒生出身,精通典章,深得孝文帝信任,此时已经任职御史中尉,与尚书仆射游肇、幽州刺史常景等共同居住在洛阳东阳门外的昭德里,官位比元志高出许多。

按理说,官小的元志此时应该先让李彪过去,可他偏不让路,双方由此僵持下来。李彪见他这样目中无人,当众责问元志为何不让路,元志却说:“我是都城洛阳的长官,你不过是洛阳户籍中编入的一个住户,哪有长官给辖下住户让路的?”

两人互不相让,且争执不下,于是他们来到孝文帝那里评理。一见孝文帝,李彪先开口说话了,说他是“御史中尉”,官职比洛阳令大多了,洛阳令作为一个地方官怎敢同他对抗,居然不肯让道,真是岂有此理。元志丝毫不遑多让地说,他是国都所在地的长官,住在洛阳的人都编在他主管的户籍里,御史中尉也概莫能外,作为“京兆尹”,御史中尉李彪也是自己的辖下住户,应该是李彪给自己的属地长官让道才是啊。

宽厚的孝文帝听了他们的话,觉得他们各有各的道理,于是便笑着给他们提出了分路而行的解决办法,说:“洛阳是我的京城。我听了,感到你们各有各的道理。我认为你们可以分开走,各走各的,不就行吗?”

皇帝金口玉言,一言九鼎,两人听后连连称是。于是,元志和李彪从朝廷出来后就拿着尺子,将经常通行的道路进行了丈量,各取一半,从此各走各的道。此后,“分道扬镳”一语便逐渐流行开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南北朝孝文帝

更多文章

  • 宋词鉴赏之桃源忆故人·玉楼深锁薄情种,其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宋词,桃源忆故人·玉楼深锁薄情种

    桃源忆故人·玉楼深锁薄情种【宋代】秦观,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玉楼深锁薄情种,清夜悠悠谁共?羞见枕衾鸳凤,闷则和衣拥。无端画角严城动,惊破一番新梦。窗外月华霜重,听彻《梅花弄》。少游词的基本风格为雅丽,但也有少量俚俗之作,吴梅曾举俚俗之词数首,惟不及此。可见此词既雅

  • 宋词鉴赏之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其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宋词,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宋代】秦观,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这首词有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本事:“秦少游寓京师,有贵官延饮,出宠妓碧桃侑觞,劝酒

  • 《满江红,点火樱桃》一词的作者是谁?这首诗词的原意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宋朝,辛弃疾

    满江红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春正好,见龙孙穿破,紫苔苍壁。乳燕引雏飞力弱,流莺唤友娇声怯。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1]词牌【满江红】双调九十三字,前阕四仄韵,后句五仄韵,前阕

  • 《南歌子·游赏》的写作背景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朝,苏轼

    苏轼《南歌子·游赏》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赏析】:这首词写的是杭州的游赏之乐,但并非写全杭州或全西湖,而是写宋时杭州名胜十三楼,这十三楼是临近西湖的一个风景点。有这样的记载:“十三间楼去钱塘门二里许。

  • 梦到“捐款”有哪些寓意?代表了怎样的心理呢?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周公,解梦

    梦见捐款是什么意思?做梦梦见捐款好不好?梦见捐款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梦见捐款,心理世界的折射,说明你是个有怜悯之心,有爱心的人。好人会有好报的。爱心是永远没有国界的。与奉献同行,让爱心永驻。梦见捐钱,预示你的人际关系会更好,工作也会更成功;梦见别人来救济自己,预示着自己在经过奋斗

  • 宋词之秋蕊香·帘幕疏疏风透鉴赏,作者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词,秋蕊香·帘幕疏疏风透

    秋蕊香·帘幕疏疏风透,宋代张耒,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帘幕疏疏风透。一线香飘金兽。朱阑倚遍黄昏后。廊上月华如昼。别离滋味浓于酒。著人瘦。此情不及墙东柳。春色年年如旧。(墙东一作:东墙)上片写景,由室内写到帘外,是寓情于景。“帘幕疏疏风透,一线香飘金兽”这两句通过对细

  • 唐诗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如何鉴赏,李商隐在诗中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唐诗,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唐代李商隐,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首联以曲折的笔墨写昨夜的欢聚。“昨夜星辰昨夜风”是时间:夜幕低垂,星光闪烁,凉风习

  • 唐诗春雨如何鉴赏,李商隐在诗中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诗,春雨

    春雨,唐代李商隐,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春雨》抒写了诗人与情人相见时的欢乐,离别后的怀思和失恋中强烈的痛苦。此诗开头先点明时令,再写旧地

  • 成语上行下效的典故是什么?该典故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成语,上行下效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上行下效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春秋时,齐景公自从宰相晏婴死了之后,一直没有人当面指谪他的过失,因此心中感到很苦闷。有一天,齐景公欢宴文武百官,席散似后,一起到广场上射箭取乐。每当齐景公射一支箭,即使没有射中箭鹊的中心,文武百官都是高声喝彩:好呀!妙呀

  • 成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典故是什么?该典故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成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西汉时候,有一位勇猛善战的将军,名叫李广,一生跟匈奴打过七十多次仗,战功卓著,深受官兵和百姓的爱戴。李广虽然身居高位,统领千军万马,而且是保卫国家的功臣,但他一点也不居功自傲。他不仅待人和气,还能和士兵同甘共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