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历史名人故事简短?
郑板桥,潍县知县,两袖清风,爱民如子,扬州八怪之一,大画家善长画竹。
曹鸿,王寿朋二位清朝状元,潍坊流传很多他们的故事,刘同,刘墉,历史上的清官。
潍坊风筝之都的传说故事?
鲁国大思想家墨翟制作第一只木鸢是风筝最初的原型,到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是真正开始在民间流行起来却是在明代。到了清朝中期的时候,潍坊开始出现专门从事风筝制作的民间艺人。
相传古时候有位姓陈的哑巴艺人,手艺非常好,扎得风筝不仅新颖好看而且放得又高又稳,也因为如此非常的有名气。
潍坊抗日英雄的故事有哪些?快!是潍坊的?
今年90岁的抗日老英雄张英吉,出生于寿光市侯镇泊头子村。
幼时家贫的他,整整讨了三年饭,过足了苦日子。备受日本人的压迫,张英吉在给日本人干活的时候多次“使坏”。参军之后,张英吉亲眼见证了日本人缴械投降的时刻。7月29日,记者对张英吉老英雄进行了采访。幼时家贫讨饭三年张英吉老人回忆道,当年日寇入侵寿光后,到处烧杀抢掠,经常到村里进行扫荡。每当日寇来到泊头子村的时候,张英吉便与家人跑到邻近的村庄躲起来,日寇走后才敢回家。为了养家糊口,张英吉小小年纪便到家境好的人家去“扛活儿”,运气好的时候还能从东家家里得到一些饭菜,这样他可以拿回家给父母兄弟果腹。1942年,恰逢自然灾害,张英吉一家无米下锅。张英吉告诉记者,那个时候,最幸福的事情就是能吃榆树叶,榆树叶子黏黏的还有点甜,大家都喜欢吃。“村里人把榆树叶子吃完后,只能吃杨树叶子,杨树叶子又苦又涩难以下咽,只能硬着头皮吃。”张英吉说。为了让家人能吃饱饭,张英吉每天都上街乞讨,足足讨了三年。给鬼子干活不断“使坏”那时驻扎在当地的日本人经常勒令村里的青壮年为他们干活,如建碉堡等,如果不干就会被打,甚至有生命危险。1942年,驻扎在当地的日寇要建碉堡,强迫包括张英吉在内的一帮青壮年前去“出夫”。张英吉告诉记者,虽然表面上给日本人干活,但是他与同去的村民没少给日本人“使坏”。张英吉说,给日本人建碉堡时,他和同伴常常偷工减料,原本一周能干完的活,总要拖上一个月,用的材料专挑质量不好的充数。“当年,我们还往日本人喝的水里撒过尿。”张英吉说,他们经常往敌人的饮食里加“料”,“一想到鬼子喝尿,我们就特别解气”。见证鬼子缴械投降1945年1月份,张英吉加入了渤海三分区直属营。不久后抗日战争便取得了胜利。所以,张英吉真正在战场上打鬼子的机会并不多,这成了他的一个遗憾。1945年8月份,在淄博张店的火车站,张英吉亲眼目睹了日军撤离的场景。张英吉说,当时他所在的部队恰好行军至淄博张店火车站,远远地看见一排排日本士兵往火车站方向行进,一个个无精打采、耷拉着脑袋,不复往日的神气。日本兵一个个将枪支缴到了国民党兵手中,然后垂头丧气地乘坐火车离开了。看到这一幕,人群中有人在欢呼:“日本鬼子投降啦!”此话一说,人们随之振奋起来。抗日战争胜利后,张英吉又参加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并在朝鲜荣立一等功。1954年,29岁的张英吉回到了老家,9年的军旅生涯,成为他一生中闪亮的一页。记者李楠通讯员曲伟宗国新兰
山东潍坊的红色故事有哪些?
在潍坊烈士陵园里,青松挺立、翠柏苍劲,26米的“革命烈士纪念碑”高高矗立,凝视着城市的发展变迁,4米高的烈士名录碑上刻有1117位烈士的英名,他们中有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烈士庄龙甲、王全斌,有打入敌人内部获取重要情报的中共党员卢志英,还有参加抗日战争的马宝三、曹世范等英雄,这里镌刻着每一位英烈的英雄事迹,也记录着以他们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为民族独立、伟大复兴所走过的艰辛历程。
云龙民俗文化?
云龙民族文化基本内涵的分析研究,可以将之分为道教文化、儒学文化、佛教文化、白族文化、山俗文化五个基本类别。
苗族民俗文化?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黔、湘、鄂、川、滇、桂、琼等省区,以及东南亚的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那么苗族的风俗是什么?
1生活习惯。苗族有吃油茶的习惯,其是将油炸后的爆米花,掺水煮成的待客茶,其还有吃山泥鳅和青菜的习俗。
2节日习惯。苗族除了汉族的节日外,还有三月初三青年男女对歌恋爱、四月初八吃乌饭、六月初六敬土地神、十月初二过小年等。
3婚丧习惯。苗族的恋爱是以歌为媒介的,在农历三月初三的时候,青年男女要对歌恋爱,其还有逃婚的习俗。而且一般在结婚前就要开始哭嫁。
4建筑习惯。苗族地区盛产木材,因此其过去的房屋都是木质结构的。苗族的房子一般都为吊脚楼,其分为两层,上层住人,下层圈养牲畜或堆放杂物。
5服装习惯。苗族服饰其苗语叫做“呕欠”,主要是由童装、便装和盛装组成。
苏州民俗文化?
农桑稻作
春牛芒神祈丰年苏州的稻耕民俗
一网鱼虾一网钱苏州渔民的习俗
采桑摘茧说蚕事苏州蚕农的习俗
上梁立柱兴家园苏州的造房习俗
粗汉野民造船匠苏州的造船习俗
婚丧难离轿盘头一种古老的职业
艺花人家花里眠山塘的种花习俗
日常生活
美哉江南米
鲜矣太湖鱼
小吃诱人翻花样
喝茶喝出名堂来
醇酒佳酿蕴文化
粗衣美服皆风情
楼台俯舟楫苏州的民居
舳舻过画桥水乡的交通
民间信仰
驱蝗刘猛将
佑渔大禹王
灵旗社鼓说迎神苏州的出会
五日财源五日求吴地的财神
荡志耗财的上方山庙会
颇含喜剧精神的轧神仙
人生礼仪
古婚制的活化石苏州传统婚俗
从纳采到迎娶旧婚俗中的六礼
情寄同心结苏州婚俗中的祝愿象征
意寓柔糯甜苏州婚俗中的求吉意蕴
“媳妇气煞骂媒人”婚嫁陋俗种种
迎接新的生命民间的生养习俗
初涉人世的仪式满月和周岁
祈盼福寿的心香生日与寿辰
灵魂观念和殡葬习俗
预营后事与喜丧观念
死出风头为炫耀
隆重点主明继承
文体娱乐
春信微茫何处访苏州的探梅习俗
荷风送香招画舫苏州的赏荷习俗
石湖串月波万迭
四季郊游乐无穷
鸣虫飞鸟皆成趣
摩拳擦掌校水龙
村民湖滨竞击石
闲人野外看春台
茶馆书场戏院
私塾船学文邦
岁时节令
人事自循新岁例年俗渊源
屋尘收拾号除残掸尘习俗
灶君朝天欲言事送灶习俗
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联习俗
从《祝福》说起苏州的年夜习俗
由“爆竹”道来苏州的岁朝习俗
火树银花贺上元元宵的来历
灯月迷离夜阑珊灯节的故实
“不禁夜”和“走百病”
“清明节”与“寒食意”
节分重五何自起端午原始
青箬黄粱入金盘粽子由来
碧艾香蒲处处忙端午的祛毒习俗
穿针弄影河汉长苏州的乞巧习俗
一年明月今宵圆苏州的中秋习俗
醉把茱萸仔细看苏州的重阳习俗
相传冬至大如年苏州的冬至习俗
福建民俗文化?
福建民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比如尚义尊礼、崇儒重教等观念培育了福建的民风习俗,其中体现最为直观的就是福建习俗中的祖先崇拜。
福建是个多民族的省份,除汉族外,还有舍、回、蒙、满、高山等31个少数民族。主要的节庆有:春节、元宵灯节、端午节、中秋节。另外,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劳动中,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最富特色的有:端午龙舟赛。惠安女服饰、舍族婚礼、崇蛇习俗和人鱼同乐等。
新年民俗文化?
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包水饺,收红包
南方民俗文化?
出方
南方过年最看重的就是这个仪式,大年初一早上,家中男丁早早起来开门全家男丁穿新衣,先向祖宗神位摆供品,点燃香烛,在鞭炮声中大开门户,向大利方向烧香作揖、敬天地,这叫“出方”,祈求天地保佑,能在一年里消灾避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