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家宝藏》、纪录片《中国》等文化类节目中有什么值得摘抄的文案?
《国家宝藏》
国家宝藏的文案真的太绝了!
一个不沉陷于世间蝇营狗苟、仰望星空的梦。我们的心情、我们虚构的妄自尊大、我们在宇宙中拥有的,某种特权地位的错觉,都受到苍白光点的挑战。
据坤灵之正位,仿泰紫之圆方,六百年紫禁城
宝刻渊薮汉青永照,九百三十年西安碑林
壮志谐风雅咫尺筑天堂,一千年苏州古典园林
守婆娑净土乘雪域雄风,一千三百年西藏布达拉宫
跞古今并鉴四大文明,一千七百年敦煌莫高窟
传千年之经义燃万古之明灯,两千五百年曲阜孔庙孔林孔府
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三千二百年广汉三星堆
金风震铄宏规大起,三千三百年安阳殷墟
《国家宝藏》更新
大运河贯通南北,链接长江与黄河,推动着长久的繁荣,凝聚了四海同胞。请浙江省博物馆传予河北博物院;二里头是鸿蒙初开的曙光,陶寺是混沌未凿的元气,探源最早之中国。请河南博物院传予山西博物院;
齐鲁山川,江南岁晚,华东的富饶是孕育衣冠风流人文荟萃的土壤。请南京博物院传予山东博物馆;
十里洋场与十三行,赋予华夏文明辽阔的眼界。请上海博物馆传予广东省博物馆;
川湘之间的血脉渊源经历无数锤炼,造就了豁达的胸怀与天府乐土。请湖南省博物馆传予四川博物院;
古楚与古滇,华夏的另一面,多样文化的碰撞,打造了中国最坚韧的气质。请湖北省博物馆传予云南省博物馆;
从皑皑雪原到黄沙莽莽,我们传递的是铁马冰河入梦来的豪情与热血。请辽宁省博物馆传予甘肃省博物馆;
从两千年前的长安出发到今天的乌鲁木齐,丝绸之路打开了文明交流的窗口。请陕西历史博物馆传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如果国宝会说话》
中文真的好美!每次看纪录片的文案都会被惊艳到
我们凝望着最初的凝望,感到另一颗心跨越时空,望见生命的力量之和。六千年,仿佛刹那间,村落成了国,符号成了诗,呼唤成了歌。
穿行在骨笛孔洞之间的,是九千年前人类的呼吸,那是文明的先声。那时风动,此时心动。
我和时光一起行走,穿着我的绳子已经腐朽,我的二百零四块碎片,被光线连接,二百零四个不同的象征,串接成闪光的句子,在身体上被佩戴成段落,组成了一个新的世界。
捧着陶鹰鼎,就捧起一六千年的泥土,也捧起一中华文明起源的泉水。
你,来自泥土,头微微扬起,仿佛仰望天空。六千多年过去了,我们进食,生存,繁衍,不断进化。而今凝望着你,我们依旧在思索,这一切的意义。
与他们对视,那些超越语言的心动,也许就是隐藏在我们生命里的谜底。我们是人,我们站在这里,也站在地球上。
我永远都记得去博物馆站在越王勾践剑前面时那种奇特的感觉。那一刻忽然觉得剑是有剑灵的,它沾染鲜血,背负生死,浓缩了无尽的爱恨情仇,穿过了千年时光,就这样来到你面前。
陶,是时间的艺术,泥土太干则裂,太湿则塌。为了成就一件完美的陶器,匠人们需要等,等土干,等火旺,等陶凉。
今天的我们,总感叹生活太快,时间不够用时,六千年前,古人就已经教给我们,如何与时间融合,如何与时间不较劲。
它不是青铜,是温暖的木头。
《如果国宝会说话》更新
我们哭着降临世界,却可以笑着走向永恒。
你,来自泥土,头微微扬起,仿佛仰望天空。六千多年过去了,我们进食,生存,繁衍,不断进化。而今凝望着你,我们依旧在思索,这一切的意义。
出生如光芒照耀,死亡如黑夜降临,人类一次次地发出悠长的疑问,也一次次地溶解在沉重的泥土。根源于对生和死的思考,人类开始了对自我的凝望。
世界各大文明的觉醒,大约都从人像艺术的诞生开始。这件仰韶文化陶壶,只不过是大地留下的亿万张迷惘的面庞之一。那些古人参照自身捏造出的形象,比他们的制作者拥有更漫长的生命,与大地同寿,至今容颜清晰。
我们凝望着最初的凝望,感到另一颗心跨越时空,望见生命的力量之和。六千年,仿佛刹那间,村落成了国,符号成了诗,呼唤成了歌。
九千年前,一只仙鹤死去,把翅骨留在原始人的村落里,人们捧着它,耳边响起鹤群哀悼的声音。
穿行在骨笛孔洞之间的,是九千年前人类的呼吸,那是文明的先声。
捧着陶鹰鼎,就捧起一六千年的泥土,也捧起一中华民族起源的泉水。
陶,是时间的艺术,泥土太干则裂,太湿则塌。为了成就一件完美的陶器,匠人们需要等,等土干,等火旺,等陶凉。今天的我们,总感叹生活太快,时间不够用时,六千年前,古人就已经教给我们,如何与时间融合,如何与时间不较劲。
五千年前的风早已止息,而它还保留着在风中的姿态。
五千年前的人类,创造了红山文化,那是自然和人类彼此直面的时代,生命和心灵,以及全无杂念的想象,在双手中表达和传递。地理空间相距遥遥的文明,竟具有相同的感应和灵犀。
欢迎关注公众号:月慕兮辞
《如果国宝会说话》2.0
那时风动,此时心动。
有时候,我们对着光源去看玉,就像五千年的先民一样,看他的清澈和透明,看它挺直的脊梁在空中跃起。这块玉成为我们身体延伸到空中的部分,在时光中飞翔,起舞。
谁能读懂这双眼睛,它仿佛从人类古老而幽暗的意识深处,穿越而来,无声地述说着先民的爱,恐惧与信仰。
略微拱起的弧形铜胎上,三百多片绿松石,历经三千多年,纹丝不动,光洁依旧。上古神兽目光如炬,凝视它的眼睛,墓主的深思,是否穿行到先祖的世界。它们沉默无语,它们无需言语。这双曾经见证过中国最早的王朝的眼睛,依然看着人来人往,星辰轮转。
此刻,我们写的横竖撇捺,曾经一笔一划地刻在骨头上。因为刻骨,所以铭心。
从高贵到不祥,再到呆萌,猫头鹰一直就是那个猫头鹰,但是人心变了好多回了。
对于一个并不从事学术研究的普通人来说,欣喜的不仅是了解到商周更迭的年份,更是拜千年不断的文字所赐。通过一件文物,三十几个字,居然能跟三千年前的祖先们交流。而簋上半部分形状,被现代人用的碗沿袭来下,依然作为食器盛放谷物,被我们捧在手掌,也捧在心上。
凝重雄奇的造型,严谨又富有变化的纹饰,但只有慧眼才能看见它的心。此刻,它被安置在国宝的最高展台,因为它记录了上古时期,一对十几岁少年的心跳,一段关于王朝不忘初心的对话。
中国,三千年前被镌刻与方寸之间,深埋于地下。三千后,埋藏它的泥土,和这泥土连接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都被它命名,叫做“中国”。
《中国》
乱世带来了碰撞,碰撞催生了融合,融合孕育了盛世。有情,有义,有爱;有诗,有歌,有梦。他们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但他们见证了中国。理想主义者孔子用近乎固执的行动去实践理想,这远远超出了成败本身的意义。
有一瞬间,他感觉这个年轻人仿佛正在走进浩瀚星空。
怀抱着希望和理想,辛苦的行程也就不乏浪漫色彩。
岁月苍茫,曾经,在一个温暖的春日黄昏,孔子独自来到大河岸边。看着川流不息的河水,他发出了一声悠远的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航拍中国》
你见过什么样的中国,是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还是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是四季轮转的天地,还是冰与火演奏的乐章。像鸟儿一样,离开地面,冲上云霄,结果超乎你的想象。在此回望山东,自有中华,它便在中心。脚沾泥土,手捧海水、行尊仁礼,心向苍穹。
中国有许多省份,名字都与大地上的山河湖海有关,只有云南的云,来自天上,人们用彩云之南,来形容这片天地。
它吸纳更多支流,然后投身一条更大的河流,干流与支流融为一体,也改换为一个更加响亮的名字长江。
公众号“月慕兮辞”待更新
《国家宝藏》文案已更新,为了方便整理,更新的内容在上面。(后面更新会以公众号为主!)
更多文案收集整理在“月慕兮辞”公众号,如果你也喜欢收集分享文案,欢迎来玩,也可以进文案群。
公众号“月慕兮辞”已更新《如果国宝会说话》2.0
这篇回答也已更新!
(改天有时间会整理出完整版,发布在公众号,应该月底,或者端午节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