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弥小木
跨界学习者方军,曾经在他的《穿透式学习》中提到过,茨威格写的《麦哲伦传》,是他最喜欢的书之一。遇到周期漫长,特别困难的工作时,方军会反复阅读《麦哲伦传》,将书中的内容和他当时做的事,联系起来,《麦哲伦传》给了他很多启发。
我们读历史真实人物故事,在其中会得到很多的精神食粮,具体得到什么,看个人关注什么。孩子也一样,多读人物传记总是好的。
《国王与王后》讲述了历史上,50位的国王与王后的故事,展现他们不同于普通人的一生。
《国王与王后》由对童书充满热情的法国安妮-弗洛朗丝勒马松所著,配图则由同是法国的童书设计大师,多米尼克埃拉尔所画。
读历史的事,攒人生的劲
阅读是很私人的一件事,你从一本书读到了这种力量,他得到的是另一种感受,具体哪一点,因人而异。《国王与王后》的50位历史人物,每个人的人生都很精彩,很难说,谁的某一点会打动你。
既是作家又是经济学家的郝景芳,提到小时候心中“文学的光”,是马尔克斯、罗曼罗兰、福克纳等等,后来为了向博尔赫斯和卡尔维诺致敬,写了《祖母家的夏天》和《看不见的星球》。
而郝景芳大学并没有选择文学专业,是因为高三时,看到薛定谔的文章,深入了解薛定谔之后,他成了郝景芳最大的偶像。薛定谔,照亮了郝景芳未来的人生之路。这些名人,一路引领着郝景芳前进,让她不满足于现状,等回头看,才发现,对这些人物的追逐,让郝景芳超越了大部分同龄人,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少年时,将谁定为人生偶像,很可能引领走向不同的人生方向。《国王与王后》中的50位国王与王后,他们的人生经历,也许其中某一点就启发了你。
生于1626年的克里斯蒂娜,6岁因为父亲在战场上牺牲,她成了瑞典国王。18岁真正掌权,28岁退位,精通8种语言,虽然个子矮小,但是一生目标明确,过得十分精彩。
一个人的身材矮小,并不阻碍她的成长。我家老大二年级的时候,在学校遭遇另一同学的言语嘲笑。那位同学不仅嘲笑我家老大矮,连带弟弟和她爸爸,一并嘲笑,言语讽刺。因为这件事,孩子回家后和我哭了鼻子。当时我和孩子说的是,身高不能说明什么,无须理会那位同学的恶意。如果那时,找到一位虽然身材矮小,但做出不凡成就的人的事迹来佐证,会更有说服力。
了解过,也相信,那么未来,再遇到被人嘲笑,身高便不会成为孩子的软肋。不仅仅是身高,人物传记中,能解答很多的人生困惑。书中人物的力量,于某一刻,注入生命。至于是什么?时间知道答案。
一人一页一画,开启阅读的引子
《国王与王后》的排版与设计,简单明朗,一个人,一页纸,附一张个人肖像。
曾经给我家老大,看过三种格式的人物传记。一种漫画式的,比如《丛林守护天使》;一种和《国王与王后》一样,一图+一张文字,比如《童年》;还有的就是最常见的纯文字版。不用说,最容易拿起来看的是漫画式,第二的是一图+一文,最后看的是纯文字版。
暑假的时候,给我家老大,准备了两个人物传记。两册的冰心传记,和一本厚厚的《居里夫人传》。冰心传记虽然是两册,但两册合起来,还没《居里夫人传》的一本来得厚。我家老大,愣是先看《居里夫人传》,为什么?因为曾经在《童年》那本书里,对居里夫人有了粗略的了解,看到具体人物传记时,更有兴趣去了解。
《国王与王后》这种简单的人物传记的格式,和《童年》一样,更像是一个阅读的引子,对50位国王与王后有个粗略的印象,之后再去看相关的传记,主动性会更强。
书的厚度,决定不了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书的内容。用《国王与王后》打开孩子对历史人物的兴趣,挺好。
打破无处不在的刻板印象
女性的刻板印象,无处不在,比如“男孩学数学就是比女孩好”,比如“皇帝都是男的”。
某一天,听到我家10岁的老大,对3岁的老二说“皇帝都是男的,没有女的。”我忍不住,插嘴说道“不是啊,武则天是女的,也是皇帝。”
说完之后,并没有去找相关的资料,让他们细看。《国王与王后》里就提到了武则天,拿到这本书,看到武则天,孩子还兴奋地喊道“呀,她就是武则天”。
《国王与王后》里的女性皇帝,不仅仅有武则天,还有其他13位女性。和“女孩学不好数学”一样,很多才能,人们倾向于觉得男性更强,然而《国王与王后》里的女性领导者,展现出来的力量,打破了这种刻板印象。
比如在位40年的恩津加,她有非常优秀的军事和外交才干;比如被称为“欧洲的祖母”的维多利亚一世,将不太安稳的国家,治理得蒸蒸日上;还有比如带领英格兰,成为海上霸主地位的伊丽莎白一世,她一生就是她自己的王,不是谁的妻、谁的母。
这些女性领导者,她们身上展现的力量,除了能打破孩子的刻板印象,还有什么?让孩子自己去体会吧。
历史、人物、力量,从书本中领悟、阅读,用无声的方式,为孩子的人生,注入一股股的力量。阅读的方式,最简单,也最具穿透力。用《国王与王后》,打开孩子阅读人物传记的大门吧。
我是@弥小木,如果内容对您有启发,欢迎分享,并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