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有什么适合四五年级孩子看的传记?

有什么适合四五年级孩子看的传记?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721 更新时间:2023/12/11 9:12:01

|弥小木

跨界学习者方军,曾经在他的《穿透式学习》中提到过,茨威格写的《麦哲伦传》,是他最喜欢的书之一。遇到周期漫长,特别困难的工作时,方军会反复阅读《麦哲伦传》,将书中的内容和他当时做的事,联系起来,《麦哲伦传》给了他很多发。

我们读历史真实人物故事,在其中会得到很多的精神食粮,具体得到什么,看个人关注什么。孩子也一样,多读人物传记总是好的。

《国与王后》讲述了历史上,50位的国王与王后的故事,展现他们不同于普通人的一生。

《国王与王后》由对童书充满热情的法国安妮-弗洛朗丝勒马松所著,配图则由同是法国的童书设计大师,多米尼克埃拉尔所画。

读历史的事,攒人生的劲

阅读是很私人的一件事,你从一本书读到了这种力量,他得到的是另一种感受,具体哪一点,因人而异。《国王与王后》的50位历史人物,每个人的人生都很精彩,很难说,谁的某一点会打动你。

既是作家又是经济学家的郝景芳,提到小时候心中“文学的光”,是马尔克斯、罗曼罗兰、福克纳等等,后来为了博尔赫斯和卡尔维诺致敬,写了《祖母家的夏天》和《看不见的星球》。

而郝景芳大学并没有选择文学专业,是因为高三时,看到薛定谔的文章,深入了解薛定谔之后,他成了郝景芳最大的偶像。薛定谔,照亮了郝景芳未来的人生之路。这些名人,一路引领着郝景芳前进,让她不满足于现状,等回头看,才发现,对这些人物的追逐,让郝景芳超越了大部分同龄人,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少年时,将谁定为人生偶像,很可能引领走向不同的人生方向。《国王与王后》中的50位国王与王后,他们的人生经历,也许其中某一点就启发了你。

生于1626年的克里斯蒂娜,6岁因为父亲在战场上牺牲,她成了瑞典国王。18岁真正掌权,28岁退位,精通8种语言,虽然个子矮小,但是一生目标明确,过得十分精彩。

一个人的身材矮小,并不阻碍她的成长。我家老大二年级的时候,在学校遭遇另一同学的言语嘲笑。那位同学不仅嘲笑我家老大矮,连带弟弟和她爸爸,一并嘲笑,言语讽刺。因为这件事,孩子回家后和我哭了鼻子。当时我和孩子说的是,身高不能说明什么,无须理会那位同学的恶意。如果那时,找到一位虽然身材矮小,但做出不凡成就的人的事迹来佐证,会更有说服力。

了解过,也相信,那么未来,再遇到被人嘲笑,身高便不会成为孩子的软肋。不仅仅是身高,人物传记中,能解答很多的人生困惑。书中人物的力量,于某一刻,注入生命。至于是什么?时间知道答案。

一人一页一画,开启阅读的引子

《国王与王后》的排版与设计,简单明朗,一个人,一页纸,附一张个人肖像。

曾经给我家老大,看过三种格式的人物传记。一种漫画式的,比如《丛林守护天使》;一种和《国王与王后》一样,一图+一张文字,比如《童年》;还有的就是最见的纯文字版。不用说,最容易拿起来看的是漫画式,第二的是一图+一文,最后看的是纯文字版。

暑假的时候,给我家老大,准备了两个人物传记。两册的冰心传记,和一本厚厚的《居里夫人传》。冰心传记虽然是两册,但两册合起来,还没《居里夫人传》的一本来得厚。我家老大,愣是先看《居里夫人传》,为什么?因为曾经在《童年》那本书里,对居里夫人有了粗略的了解,看到具体人物传记时,更有兴趣去了解。

《国王与王后》这种简单的人物传记的格式,和《童年》一样,更像是一个阅读的引子,对50位国王与王后有个粗略的印象,之后再去看相关的传记,主动性会更强。

书的厚度,决定不了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书的内容。用《国王与王后》打开孩子对历史人物的兴趣,挺好。

打破无处不在的刻板印象

女性的刻板印象,无处不在,比如“男孩学数学就是比女孩好”,比如“皇帝都是男的”。

某一天,听到我家10岁的老大,对3岁的老二说“皇帝都是男的,没有女的。”我忍不住,插嘴说道“不是啊,武则天是女的,也是皇帝。”

说完之后,并没有去找相关的资料,让他们细看。《国王与王后》里就提到了武则天,拿到这本书,看到武则天,孩子还兴奋地喊道“呀,她就是武则天”。

《国王与王后》里的女性皇帝,不仅仅有武则天,还有其他13位女性。和“女孩学不好数学”一样,很多才能,人们倾向于觉得男性更强,然而《国王与王后》里的女性领导者,展现出来的力量,打破了这种刻板印象。

比如在位40年的恩津加,她有非常优秀的军事和外交才干;比如被称为“欧洲的祖母”的维多利亚一世,将不太安稳的国家,治理得蒸蒸日上;还有比如带领英格兰,成为海上霸主地位的伊丽莎白一世,她一生就是她自己的王,不是谁的妻、谁的母。

这些女性领导者,她们身上展现的力量,除了能打破孩子的刻板印象,还有什么?让孩子自己去体会吧。

历史、人物、力量,从书本中领悟、阅读,用无声的方式,为孩子的人生,注入一股股的力量。阅读的方式,最简单,也最具穿透力。用《国王与王后》,打开孩子阅读人物传记的大门吧。

我是@弥小木,如果内容对您有启发,欢迎分享,并关注我。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有哪些如神一般存在的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资治通鉴上记载了很多神人,有些有名字,有些连名字都没留下,但留下了很多故事,这是本遍地都是智慧的书,是想上进之人取之不尽的智慧源泉。在古代,这书是给皇帝看的。主编是丞相司马光。普通人看,一样会受益匪浅。千百年来,斗转星移,科技爆炸,唯一不变的是人性。看资治通鉴就是了解人性,这世界由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组

  • 历史人物故事800字(有哪些有趣的历史小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历史……秦武王,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其名赢荡……身高体壮,孔武好战,尤其喜好比武角力。在位第四年,与臣下比赛举鼎,结果大鼎脱手,砸断胫骨,当夜气绝而亡。年仅二十三岁,谥号为“烈”……1.苏秦与前倨后卑《战国策》记载,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金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归之家,妻不

  • 有哪些历史人物可以作为作文素材?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纸条君的口袋里有满满的历史人物故事呐与大家分享一些不落俗套的素材收好啦(~ ̄ ̄)~如果说柳永的词像白雾里远在天边的星星和月亮,让人仰望,那么他的仕途之路便是地上坑洼不平的石子路,甚至还被当时的皇帝拉入黑名单。柳永的仕途之路并不顺遂,青年时期的柳永,有着一腔热血、满怀抱负,曾经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期望在

  • 起名字要避开取著名历史人物的名字吗?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

    写在前面。之前对我说他名字蛮不错的我班上一个人叫李隆基,嗯没错,李隆基,完了之后老师问问题,经常点到他(同情):来皇上,您来说这个应该怎么写!有一次基哥(我们喜欢这样叫)上课睡着了,老师看到了之后就说:(小声)皇上就寝了,咱们小点声~(全班大笑)有一次历史老师讲到李隆基,就让基哥来讲下感触,重点吧基

  • 煮豆燃萁历史人物的名字?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曹操的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曹植。曹丕即位后,忌曹植之才,曹植从一个养尊处优的贵公子,变成了处则谨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有一次,曹丕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作不成就将行以大法(处死)。曹植才思敏捷,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吟出一首“孙空基煮豆燃萁”的《七步诗》。曹丕听后,勾起手足之情,深感羞愧,最终

  • 中国历史故事视频讲解大全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数据告诉你哪些是高质量的历史纪录片。我爬取了B站2020年最新的所有历史纪录片,一共734部,整理成了excel,来看看哪些是你值得看的纪录片吧。排名分四个维度进行,分别是:播放量、投币数、弹幕数、评价人数每个维度取前50部纪录片一、播放量前50的历史纪录片二、投币数前50的历史纪录片三、弹幕数前5

  • 中国历史故事 视频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

    数据告诉你哪些是高质量的历史纪录片。我爬取了B站2020年最新的所有历史纪录片,一共734部,整理成了excel,来看看哪些是你值得看的纪录片吧。排名分四个维度进行,分别是:播放量、投币数、弹幕数、评价人数每个维度取前50部纪录片一、播放量前50的历史纪录片二、投币数前50的历史纪录片三、弹幕数前5

  • 中国历史故事视频播放(历史题材视频素材哪里找?)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一、《历史那些事》2018年10月24日,b站重磅推出了继《人生一串》后的又一部实验性历史纪录片:《历史那些事》,迅速在b站引发热议。纪录片共有八集,包括苏轼、溥仪、乾隆、嵇康、何宴等众多历史名人故事。为什么说它是实验性历史纪录片呢,因为它和传统的历史纪录片有着直观不同。以至于不小心点进去的观众,很

  • 有哪些高质量的关于中国历史的纪录片?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

    B站的很多纪录片没有广告,高清,质量都是非常好的,先给下自己收藏的高清无广告链接:再说长江: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120529?from=search&seid=5642587832757776626河西走廊:河西走廊新疆味道:新疆味道第3集:炙热的味蕾

  • 弘扬中华文化,感悟民族精神的演讲稿怎么写?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中国文化,并非专门指传统的、古典的文化。当今以及过去的一切,发生在华夏大地上的文化,无论是本土孕育出,亦或是舶来文化,凡是融入了华夏这片土地的,皆属于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之所以特意提出舶来文化的概念,是因为华夏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对文化的包容性极强,并且对未知的文化有着天然的、狂热的追求。也就是它山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