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柳公权的楷书在书法历史上的地位是如何的?为何柳体在唐后几无大家?

柳公权的楷书在书法历史上的地位是如何的?为何柳体在唐后几无大家?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晴天 访问量:570 更新时间:2024/1/28 13:30:56

一、单从唐朝来看,唐人所说的颜筋柳骨,当时颜真卿柳公权就已经在楷书上齐名了;

二、从书法史上来看,历史上的楷书四大家颜柳欧赵,柳公权占有重要的地位,至于说楷书四大家谁的成就最高,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柳体,之所以从柳公权之后没有大家,主要是因为柳体笔力险峻,结构奇险,易赏难学。

回答完毕。希望这个回答,能给大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并附拙作一幅,欢迎方家批评指正!

柳公权的楷书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和颜真卿一样重要,“颜筋柳骨”不是盖的。为何柳体在唐以后没有大家呢?这个问题要从下面两方面来探讨:一个是柳书的特点,一个是书法本身的发展规律。

柳公权《玄秘塔碑》

第一,柳书的特点。柳书的楷法森严,差之一点则谬之千里。柳楷的特征是笔画锋利、瘦硬、险绝。柳公权把这样的用笔特征贯穿到每个字的每一笔,所以学习柳楷时稍有不对柳味就没有了。所以柳楷难入帖也难出帖,留给后人自我发展的空间较少。这对于书法家来说是很致命的,因为古代的那些书法家,谁不想自成一家,流芳百世啊。

明王铎楷书《延寿寺碑》

第二,书法本身的发展规律。可以说中国的书法史就是一部王羲之的学生互相PK的一段历史,历代不管哪个大家,几乎没有不学习王羲之的。不管每个书家的书法风格是如何演变的,基本上都是在师法魏晋的基础之上嬗变出来的(康有为等人的碑派例外)。柳楷虽然很好,在唐代的地位很高,但也没有必须学他的必要。

明姜立纲《节录张载东铭册》

当然后世学习柳公权楷书的书家也是大有人在,不是几无大家的。只不过前面我们说过,书家学习书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自成面目,形成自己的风格,因此很多书家仔细去看他们的作品,或者研究他们的学习书法的过程都能发现柳楷的影响。

功先生《临玄秘塔》

明代的大书法家王铎,他的楷书《延寿寺碑》就是浓浓的柳楷味道,与柳楷的《玄秘塔》非常相似。还有明代的大书法家姜立纲,他的书法点画雅健,体度浑厚,清劲方正,世称馆阁体。姜立纲的楷书当中就能发现柳楷的痕迹。还有当代的大书法家启功先生,晚年就十分喜欢柳楷,深受影响,曾经作诗云:“先摹赵董后欧阳,晚爱诚悬(柳公权)竟体芳。”

所以唐以后不是没有人学柳楷,只是取法多少的问题而已。

如何评价柳公权的书法?

谢谢邀请。关于柳公权的书法被世人所熟知,众人多有评价。从我练习书法开始,历经40余载,深有感悟。借此机会和大家探讨一下,也算是一大乐事,文中有言辞不当者还望各位书友海涵。

柳公权字诚恳,唐代著名书法家,官至太子少师,所以世人又称“柳少师”。他的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柳公权开始学习书法的时候,主要学习王羲之的书法,后来通过了解,认为唐代数颜真卿和欧阳询的字最好,于是就吸取颜真卿、欧阳询的书法之长。他的书法作品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结构严谨,笔锋棱角分明,如斩钉截铁,偏重骨力,书风苍劲有力,因此又被世人称为“颜筋柳骨”。

纵观柳公权书法作品,可以感觉到他的作品并不是一蹴而就,可以分为四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不同变化。他的一生作品很多,最有名的当数《金刚经石刻》和《玄秘塔碑》。其中,《金刚经石刻》是柳公权47岁所作,共有12块,每行11个字,原石在宋朝时被毁。敦煌石窟里的是唐朝时期的拓本,现被巴黎博物馆收藏。这是柳公权早期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严谨不苟,笔道瘦挺遒劲而含形姿艳媚,以纵长取形,紧缩中,开展四方,显得清劲而峻拔。“柳骨”由此可见一斑。

《玄秘塔碑》系柳公权64岁时所作,共28行,每行54个字,现存于西安碑林。我在2010年曾到过碑林,亲眼见过此碑,甚为震撼。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结字方面:内敛外拓,运笔健劲舒展,干净利落,四面周到。清王澍评价是“诚极矜炼之作。”明代王世贞认为“此碑柳书中最露筋骨者。”我们欣赏此碑文能够感觉到,书法骨力矫健,筋骨特露,刚健遒媚,结字瘦长,并且大小错落有致,变化丰富,所谓顾盼神飞,行间气脉贯通,全书无一处懈怠之笔,可谓是精之精品。

谢邀简答:柳公权书法斩金截铁,以骨力胜。犹如修炼成功的道者,清瘦格高。

柳公权遍临、师承晋至唐时期各家名贴,得力于欧阳询、颜真卿。形成自己独特风格,世称柳体。与其兄柳公绰书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其鲜明面目奠定了其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公认为中国古代楷书四大家。

柳公权是晚唐著名书家,其对后世影响极大,学者甚众。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柳公权的书法特色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柳公权书法有什么特点?柳公权唐代书法家,诗人。柳公权书法被称为柳体,自成一家,书法极具特点,柳公权的书法以瘦劲闻名,楷书行书都很精妙,所以在书法上成就很大,被后世所推崇学习。说到柳公权,就不得不说颜真卿了,在盛唐时期颜真卿的“颜体”及同时代柳公权的“柳体”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美誉,这就是柳

  • 颜真卿与柳公权的书法为什么被称为“颜筋柳骨”?柳也是学颜而自成一体,柳体里有颜体的影子吗?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颜筋柳骨,两大楷书书写体,名留千古。两者都是继承传统书法的结晶,颜体中也有骨的线质,柳体中也有筋的笔法,只是筋骨线质比例数不一样而己,柳线质骨的比例数高达90%以上,而颜线质筋的比例数70%左右。从书写笔法的变化上看,颜柳都没超越王羲之用笔笔法,只是笔法变化的比例数多少吧了。柳的切笔笔法多,颜的笔片

  • 有关黄河的神话故事 简短点。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不见黄河心不干公元0年,有一个顶天立地的小伙子叫做易乐易独孤政,其实这个小伙长得那个帅啊,谁都不知道!为什么呢?因为一般人只能看到他的脚和魁伟的身体,根本看不到他的面容!所以一般人都叫他“文定”!这个文定由于大家都不熟悉,所以没有那家的闺秀中意过他,因此平常人眼里,“文定”一直是孤身一人!再加上大家

  • 柳育龙《历代柳姓文学人物汇编》这本书故事多吗?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史百科

    董先生个人观点:一,柳公权,陕西人,唐朝最后一位伟大的书法家,楷书四大体之一,筋骨劲韧,书体绝。至今依然是鲜有人超越。二,刘育龙,陕西蓝田人,对于柳姓家谱研究颇深,是这方面为数不多对研究专家。多次出书,在柳姓后裔中影响深远。另外他喜欢文学写作,出版《行程记》等散文诗歌集,作品接地气,有生活。三,关于

  • 黄河,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

    黄河源头很小,却是中国第二大河流,为什么被称作母亲河?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这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我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气候多样,地形地貌结构复杂,江河湖泊众多,面积960万平方公里,14亿人口,面积世界第三大国,人口总数第一大国。长江是我国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径流量世界第三大河。黄河

  • 请概述一个有关黄河的民间故事或神话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

    2、【鲁班修造将军柱】桑园峡内黄河水流湍急,就在桑园峡中段黄河激流中却有一个屹立的大石。百姓称之为将军柱。传说这个将军柱是鲁班修建的。当年鲁班周游列国时,来到桑园峡边上,为方便两岸人民的来往。鲁班把桥墩的位置选在了将军柱的这个地方。从此,鲁班早出晚归,负责施工,,半年过去了,桥墩在渐渐长高。有一天,

  • 关于书法家的故事,急!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王羲之,东晋的一位大书法家。曾经在蕺山,看见一个老妇人在卖六角扇。王羲之在她的扇子上书写,每把扇子上写五个字,老妇人有点生气。王羲之就对老妇人说:“只要说是王右军写的,可以买到一百钱。”老妇人按照他的话做了,人人争着买扇子。过了几天,老妇人又看见王羲之,求他再在扇子上写字,王羲之笑着不回答。守义而战

  • 名人故事一则五十字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

    《唐伯虎潜心学画》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

  • l柳公权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

    心正笔正柳公权不但是一位有名的大书法家,还是一位为人耿直、敢于直言的人.有一年,皇帝唐穆宗在一座寺院里,看到了柳公权写的字,心里十分喜爱,很想见一见他,在一起谈论谈论书法.正巧,没过多久,柳公权从自己做官的地方夏州(现在陕西北部)来朝廷办事.唐穆宗听说柳公权来了,就让他来见自己,把他留在朝廷里做了右

  • 黄河母亲像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文史百科

    “黄河母亲”雕塑,位于兰州市黄河南岸的滨河路中段、小西湖公园北侧,长6米,宽2.2米,高2.6米,总重40余吨。是目前全国诸多表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雕塑艺术品中最漂亮的一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全国首届城市雕塑方案评比中曾获优秀奖。雕塑由甘肃著名的雕塑家何鄂女士创作,整体造型是一位神态娴雅的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