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介答嘴鼓是流行于福建省闽南地区和台湾省及东南亚闽南籍华裔聚居地的一种以闽南语表演的曲艺谐谑形式。答嘴鼓是一种喜剧性的说唱艺术。以闽南方言表演,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它以韵语对话为主要形式,其艺术手法幽默、风趣、诙谐,成为闽台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曲艺形式之一。二、艺术特点答嘴鼓的起源、沿革,以前都没有明确的文字记载。但老前辈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它是从市声发展而来的。闽南地区自古民间小贩招揽生意,乞丐行乞说的话都讲究押韵,即兴发挥,类似顺口溜。后来在市声的基础上形成一种念四句的韵语形式。由于念四句在民间广泛流传,人们日常谈天说地也运用来戏谑论争。戏曲舞台上的丑角表演,常运用答嘴鼓插科打诨。在闽南民间,也叫练仙拍嘴鼓。因之,练仙拍嘴鼓也就成为聊天、闲谈的代名词。拍嘴鼓、触嘴古、答嘴歌这些地方曲艺形式就是这样经过民间的长期流传而逐步形成起来的。答嘴鼓近似对口相声,但对白却是严格押韵的韵语,语言节奏感很强,并长于运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诙谐风趣的闽南方言词语和俚俗语,运用闽南方言复杂而富有节奏与音乐美的音韵结构组织韵语,注重情节的展示与人物的刻画,讲究使用包袱儿与韦登笑科(爆笑料)的艺术手段,以获取喜剧性的艺术效果,类似北方的对口相声。很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三、传承价值由于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语言相通,习俗相同,近些年来答嘴鼓艺术在台湾老百姓当中同样红火。1991年6月,台湾宜兰举行了台湾首届答嘴鼓比赛,促进了台湾答嘴鼓艺术水平的提高。闽南答嘴鼓艺术家林鹏翔的答嘴鼓节目通过各种媒体向四方传播,在海外也引起了强烈反响,成为海外专家学者研究闽台民俗和语汇的宝贵资料。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能完整听讲闽南话的人,特别是青年人和外来人越来越少。答嘴鼓的活动空间日益狭窄,创作表演人员和受众群体年龄普遍老化。随着林鹏翔等老一辈艺人的相继去世,答嘴鼓的艺术传承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这一曲艺形式面临断代失传的严重危机,亟需设法加以抢救和保护。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曲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上宇文家是情种吗
历史上宇文家发迹要从西魏权臣宇文泰开始,而宇文泰女人多,子女多,肯定不是情种。宇文泰死后,他的侄儿宇文护拥立其嫡长子宇文觉篡位,建立北周,西魏亡。宇文护的子女比之宇文泰也不少,这位肯定也非情种。宇文觉是个倒霉君主,只干了几个月,因不满宇文护专权,就被废杀了,死的时候才十五六岁,还没来得及展现多情的一面。宇文觉之后继位的是宇文毓,宇文泰的庶长子。宇文毓的妻子就是独孤信的长女(历史上除了她的七妹独孤伽罗外,其他独孤家女儿都没留下名字,电视剧《独孤天下》中的名字是编剧自己编的),不过在他刚登基时便死了。这里有两种说法,一是被宇文护毒死(独孤氏的父亲独孤信就是因反对宇文护而被迫自尽的,所以宇文护绝不想看到独孤信的女儿当皇后),二是难产而死,不过不管哪一种,独孤氏死后也没见宇文毓有啥悲痛欲绝的,因此也应该不是啥情种。宇文毓继位三年后,又因不满宇文护专权,而被宇文护毒死,随后登基的就是宇文泰第四子北周武帝宇文邕。这位老兄懂得隐忍,甘心当了十几年傀儡后才突然发难,一举干掉了宇文护,将大权收归己手。其后励精图治,国力日强,最终灭掉宿敌北齐,统一北方。不过在感情上,这位老兄皇后就有两个,其他妃子也不少,子女一堆,可见也非什么情种。宇文邕死后,继位的是宇文,这位可是历史上著名的荒淫皇帝,光皇后就并列立了四个,妃子更是多到吓人,没两年就把自己玩死了,只能称之为淫种,而非是情种。宇文死的时候太年轻,继位的新帝还是个孩子,朝政由最早的太子妃,也就是四个皇后里面地位最高的哪一位垂帘听政。而这位皇后就是杨丽华,她的老爹便是野心勃勃的杨坚,于是没两年北周就完了。北周灭亡时,那位末代皇帝宇文阐还是个小孩,自然跟情爱没半毛线关系。因此纵观整个宇文家历史,应该没什么情种。真正的情种是篡位自立,建立大隋的杨坚,他是一生只爱独孤伽罗一个,即便对方后来年老色衰,也从不变心,独宠皇后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