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草船借箭、借东风和空城计都是虚构的吗?

草船借箭、借东风和空城计都是虚构的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499 更新时间:2024/2/25 13:33:25

这些故事在历史上确有其事,只不过是发生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人物身上,而且都与诸葛亮无关。三国演义为了神话孔明,都加在了他身上而已。

谢谢悟空邀请!由于题目中没有提到诸葛亮,所以结合历史记载,而不是小说演义,这三个故事,有两个不是虚构,有一个是虚构的,那就是借东风。如果主角是诸葛亮的版本,就都是虚构的。

一、草船借箭确有其事但主角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故事记载于陈寿的《三国志》,在《三国志吴书吴主传》中记载了孙权“借”曹操的箭的故事。所以,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中的“草船借箭”,被借箭的人都是曹操。故事的大致情节都是相似的。孙权坐大船去观察曹操水军的军情,被曹操发现,但又不敢靠近,于是命弓箭手放箭,由于孙权的船是侧面对着水寨,所以一边扎满了箭后,就向一边倾斜,有翻船的危险。于是孙权命令船换一面对着曹军,等到两面受的箭均匀了,船不再倾斜了,扬长而去,留下曹操独自郁闷。后来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先变成周瑜(《三国志平话》),后变成诸葛亮(《三国演义》),由于《三国演义》流传最广,所以人们都记住了诸葛亮草船借箭。

二、借东风是虚构的这个纯粹是虚构的,以唯物的历史观来看,不仅没有在诸葛亮身上发生过,也没有在别人身上发生过。东风不是那么好借的,如果凭借深厚的气象学知识,也可能会预测到,但想要凭人力借自然界的风,这在古代是几乎办不到的,今天一样办不到。所以这个故事没有出现在《三国志》这类史书中,而是出现在《三国演义》里,大家都知道,在这本书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有如神人,所以,七星坛祭风、七星灯续命这些事发生在他身上就不奇怪了,文学是可以虚构的,为了突出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需要,是可以发挥想象写一些根本没有发生和夸大其辞的事的。但借东风也有一点影子,有关史料里描述了赤壁之战当时确实刮了东南风,曹操也败于此,还有就是著名的杜牧的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润二乔”。虽说杜牧晚于三国,却早于罗贯中。

三、空城计被多人使用记得易中天教授在《品三国》中曾经说过曹操和吕布战斗时使用空城计的故事,并没有发生在诸葛亮的身上。《左传》曾经记载,楚国令伊子元带领600辆战车攻打郑国,来到郑国都城下,郑文公采取叔詹的策略,大开城门,让群众在街道上淡定走动、从容不迫,楚国将领伊子元见到这样的情景也不敢擅自行动,下令在城门外扎营,以观其变。后来郑国的援军赶到,伊子元决定连夜撤军,为防止对方趁机进攻,他故意撤兵不撤帐,待郑国他们已知道他撤走时,也只剩下空的军帐。大概是历史上最早的空城计了,而且双方各使用一次。

唐朝将军张守圭也用过此计,他带领士兵修筑城墙,哪知敌兵来袭,他故意和将士在城墙上饮酒作乐、若无其事,敌人怀疑有诈,于是退兵。千百年来,用过“空城计”的人数不胜数。

空城计能够唱成的主客观原因有哪些?

谢邀。

这个精彩故事,蕴含了许多心理、哲学、兵法等方面的道理。从不同方面都可解读。

但双簧要演好,正反派都要够劲。

1、诸葛亮和司马懿思想层次都要在一个高水准。

两人的思想境界其实相差不多,都是用智慧约束冲动的理智型人物。

也只有彼此半斤对八两,才能把戏演下去。

双方任何一个换成冲动的猛将型人物,做事不过大脑提刀就要砍人那种,

这事就很难演下去了。

2、两人彼此要透彻地了解洞悉对方。

诸葛亮和司马懿是非常了解对方脾气、秉性的。

诸葛亮算准司马懿本性多疑,一定会想得太多,多虑者必胆怯,断不敢贸然冲进空城。

如果换成许褚、夏侯式的猛将,估计马都不会停,一秒都不犹豫,

就会直接冲上城楼,先杀个痛快,然后来个焚琴煮鹤。

这个妙计必然失效。

而司马懿对诸葛亮的印象就是,绝对谨慎从不弄虚作假。

他自觉聪明地认为诸葛亮这样性格的人,一生浓眉大眼的人怎会耍阴谋诡计呢。

玩也要玩阳谋呀。

司马懿的自负、多疑、自以为是,恰被诸葛亮利用了。

显然,空城计故事里的诸葛亮,计谋是高于司马懿的。

3、司马懿的自负固执。

司马懿军中肯定有头脑简单、胆大如斗的属下。

但凡有一个人建议,带小分队杀进去探个究竟。司马懿同意的话,诸葛亮也玩完了。

但司马懿固执地认为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城中必有诈。

他不允许也听不进别人的不同意见,从而给诸葛亮一个逃生的机会。

这故事当然只是故事,破绽颇多。历来主要疑问有三:

1、司马懿派狙击手狙杀诸葛亮行不行?

2、司马懿派一支敢死队冲进去一探实情究竟行不行?

3、司马懿围而不打,困住诸葛亮个把月行不行?

不论哪种方法,都可避免中计减小自己的损失。寻常人都能想到的解决方案,聪慧善谋的司马懿会想不到?

只是《三国演义》的故事太精彩,人们从情感上都相信这就是真的。

罗贯中为了抬高诸葛亮,把司马懿贬低得不像正常人。

借用鲁迅说“孔明多智而近妖”的话,空城计贬低司马懿“仲达弱智而似傻”。

我们听个精彩的故事就好,万不可当真,这事细琢磨是经不起推敲的。

“空城计”是《三国演义》里最精彩的戏份之一,它之所以能够“唱”成功,是有其主客观原因的。

一、客观因素

(1)蜀军新败,无兵可派

“空城计”出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诸葛亮摆空城计前,蜀军刚刚经历了“街亭失守”,摆在诸葛亮面前的路,只有退守汉中,保存实力,以图将来。

诸葛亮一番操作:急唤关兴、张苞分付曰:“汝二人各引三千精兵,投武功山小路而行。如遇魏兵,不可大击,只鼓噪呐喊,为疑兵惊之。彼当自走,亦不可追。待军退尽,便投阳平关去。”又令张冀先引军去修理剑阁,以备归路。又密传号令,教大军暗暗收拾行装,以备起程。又令马岱姜维断后,先伏于山谷中,待诸军退尽,方始收兵。又差心腹人,分路报与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官吏军民,皆入汉中。又遣心腹人到冀县搬取姜维老母,送入汉中。

大部队撤退了,能派的兵,也都派出去了。现在突然飞马来报,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所以,摆“空城计”实乃不得已而为之。

(2)魏军来将,司马仲达

如果换其他人,诸葛亮断断不敢摆空城计。而魏军来将,恰恰是司马懿。

司马懿是《三国演义》后期的重点人物,演义里关于诸葛亮和司马懿的“斗法”,有好几回,可以说,双方都是“知根知底”。司马懿知道诸葛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诸葛亮知道司马懿“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

试想,如果魏军换个将领兵,尤其是换个莽将,不了解诸葛亮平时谨慎,一拍脑袋冲进去,那诸葛亮也就活不到一百零三回了。

二、主观因素

司马懿的大智慧

司马懿真的是料定诸葛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便引兵而去?

他完全可以派一股小部队前去进攻试试。即便是怀疑城内有伏兵,他可以把西城包围起来,只围不攻啊!

其实司马懿深谙“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道理。放眼三国,能与诸葛相抗的,只有司马懿,这一点,司马懿心里何尝不跟明镜似的?如果这一次,他杀了诸葛亮,他司马懿在曹魏政权的路也就到头了。

这一情节几乎和第五十回“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异曲同工。诸葛亮安排关羽把守华容道,难道不清楚后果?为了“收服”关羽,而放走宿敌,孰轻孰重,诸葛亮掂量不出来?只有一个解释:曹操不能杀。

“空城计”也是一个道理:诸葛亮还不能死。

司马懿的智慧,在三国,绝对是顶级存在。曹魏政权中,谋臣武将也是数不胜数,但最后的结果,司马氏一统三国,就是最好的证明。

所以,司马懿主观放生诸葛亮,这一说法也是不无道理的。

综上,“空城计”能够成功,是主客观多方因素结合的结果,可以说,缺一不可成功。“空城计”谁成谁败,当时来看,肯定是诸葛胜,但从长远来讲,司马懿并没有输。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衡水都有哪些神话传说和名人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

    路过:大约,1875年间。滹沱河改道。当时,一个富有的小村庄。名曰楼家庄。全庄七十二座楼而得名。水季,大水至。一夜之间,河床滚出几里地。大清早,一翁立于水上。众皆惊。试之,瘀沙已凝。于是乎,冲出来一片美丽的桃园,,,衡水,是冀中南一颗灿烂的明珠。历史悠久,名人倍出,象古时儒家学派的大思想家董仲舒,唐

  • 包公为什么额头上有个月亮呢?是不是真的啊!用什么东西做的.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关于包公额头上的“月牙儿”,传说很多,有说是小时候被马蹄踩的,有说是小时候自己画的(画一太阳,内中有一月亮);有说是生来就有的胎记;也有说包拯是天上文曲星下凡,可以“日断阳、夜断阴”。而在安徽合肥包公祠中的一幅包拯老年时的写真像里,额头上并无太阳和月亮。“宋龙图学士”像,证实了种种传说的虚构。人的额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一经加热,溶液中难溶解的物质就______到瓶底,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化学现象。(2)这个故事感人至深,故事主人公的______就是世博特使金晶。(3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正确答案:D解析:第一句,“沉淀”是指溶液中难溶解的固体物质从溶液中析出。和文段“溶液中难溶解的物质”意思相符。第二句“原型”,通常是指作品中塑造的人物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和文段中的“故事”相符。第三句,“佯言”是指诈言,说假话。和文段中“退出”、“加紧活动”这种前后不一致的行为相符。故,本题

  • 洛阳老八件为什么能从唐朝流产至今,它的历史来源是什么,以及他有什么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懂得糕点制作的人从老八件的做法就能看出,这些糕点的历史绝对不会超过两百年甚至不超过一百年。更不要说是从什么唐朝开始流传至今的。至于传说,就是卖点噱头,知不知道都是那么回事儿。剪纸《清明上河图》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用剪纸的方式诠释国宝级《清明上河图》,来描绘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见证汴京当年繁荣

  • 衡水中学校长的孩子到西藏去做高考移民,你还相信高考神话吗?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社会热点心理解析】衡水中学校长的孩子到西藏参加高考,因不合规被取消报考资格。这件事最该被关注的是什么?是高考,是衡水中学,还是衡水中学校长的孩子怎么在违规的情况下还能成功报考的?!可怜天下父母心这条新闻在教育界不能说不震动。衡水中学在教育界几乎等同于“高考神话”的代名词,这样一所学校的校长的孩子,

  • 关于迷途知返的伟人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

    1、公元三世纪中叶,义兴阳羡(今宜兴市)传颂着周处除三害的故事。周处(242-297),字子隐,义兴阳羡人。其祖父周宾为三国东吴咨议参军,后转广平太守。父周鲂为东吴名将,任鄱阳太守,赐爵关内侯。周处父亲死亡,母亲过于溺爱他,年少时身材魁梧,臂力过人,武艺高强。好驰骋田猎,不修细行,纵情肆欲,横行乡里

  • 佛山有哪些文化遗产?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

    佛山有以下几种文化遗产:1、佛山狮头是广东省古老的传统手工艺品。始创于清代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的最大特色是造型生动传神,设色鲜艳美观,制作精巧坚固。2、广东醒狮属于中国狮舞中的南狮,是一种地道的广东省传统民间舞蹈,是广东舞苑中的一宝。历史上由唐代宫廷狮子舞脱胎而来,五代十国之后,随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免费在线听mp3音频资源,求百度网盘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史百科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免费在线听mp3音频百度网盘资源链接:?pwd=wycs提取码:wycs手艺人成功的背后是一条曲折坎坷的求艺之路。在这条路上,他们留下了太多曲折精彩的故事。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遗产,是相对于有形遗产,即可传承的物质遗产而言的概念。是指各民族人民世

  • 一位“非遗”手艺人如何转身成“网红”?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1.网红不好当,道路千万条,投资需谨慎。2.如今信息网络时代,三百六十行,网红如同春笋般崛起,可将自己的“非遗”打造出来。3.通过抖音短视频等当红网络平台运营自媒体。4.可以找多个平台同时发布手艺,每天更新。5.仅供参考。做手艺要耐的住寂寞,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木匠为什不能失传,因为人们生活中各行各业

  • “棋圣”聂卫平表示:“若我当中国足协主席,先把足协所有人换掉”。对此你有何看法?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现如今的中国男足就是世界第一大难题,并不是哪个人能够拍着胸脯保证,就一定能够搞好的,说大话谁都会,可中国足球现需要干实事的。众所周知,聂老在围棋项目上的造诣颇深,但是让他来管理中国足球,还真有点不合适。近日,中国围棋协会副主席聂卫平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谈到了国家集训队在中国杯上的表现时,聂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