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关于颜真卿的著名作品《颜勤礼碑》的简介,创作背景和关于颜真卿的?

关于颜真卿的著名作品《颜勤礼碑》的简介,创作背景和关于颜真卿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112 更新时间:2023/12/31 18:54:22

1、①简介:《颜勤礼碑》,唐颜真卿撰文书丹,自署立于大历十四年(779年)。楷书,碑文一通。残石175×90×22厘米。碑四面环刻,存书三面。碑阳19行,碑阴20行,行38字。左侧5行,行37字。右侧上半宋人刻“忽惊列岫晓来逼,朔雪洗尽烟岚昏”十四字,下刻民国宋伯鲁题跋。现存西安碑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初拓本。《颜勤礼碑》在拙重中见挺拔雄肆之气概,《麻姑仙坛记》则在宽博中见空灵洞达之韵度,堪称颜楷的双峰并峙。

②创作背景:

此碑全称《唐故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君神道碑》。颜勤礼乃颜真卿曾祖父,颜真卿撰并刊立此碑时,年71岁。此碑在欧阳修《集古录》中曾有记载,但清《金石萃编》等书却未著录,可见此碑在北宋时尚为人知。元明时被埋入土中,至民国年间才重新发现。据宋伯鲁1923年的题跋称:此碑1922年10月曾由何梦庚得之于西安旧藩廨库堂后土中,时碑虽已中断,但上下都完好,惟其铭文并立石年月,因宋时作基址而磨灭。初出土拓本,“长老之口故”之“故”字,当断处有断线纹,但不损笔画。其后“故”字下泐。首行“碑”字右竖笔未损。

③小故事:颜真卿作抚州刺史的时候,县里有个叫杨志坚的人,酷爱学习可是家里贫困,同乡人不了解他。他的妻子因为钱财的供给太少,向他要休书离婚。杨志坚写了一首诗送给她说:“当年立志早从师,今日翻成鬓有丝。落托自知求事晚,蹉跎甘道出身迟。金钗任意撩新发,鸾镜从他别画眉。此去便同行路客,相逢即是下山时。”他的妻子拿著诗,到州里去办理官府的公文,以便改嫁。颜真卿在评判的公文上说:“杨志坚很早就钻研儒家学说,很有作诗的名声,心里虽然羡慕高高地考中科举,自身却没有享受到一点俸禄。他的愚昧的妻子看他始终没有考中功名,竟然不想再和他一起生活下去,不愿意象冀缺的妻子,帮助丈夫成就事业;只想学朱买臣的女人,讨厌并抛弃自己的丈夫。给家乡带来耻辱,败坏了道德教化,如果不给以惩罚警诫,怎么能制止这类轻浮的行为呢?妇人应当打二十板子,任凭她去改嫁。杨志坚秀才,资助他粮食布匹让他随着军队暂时担任个职务。”四面八方远近的人们听说了这件事,没有不心悦诚服的。从此江表一带的女人,没有敢抛弃她的丈夫的。

2、人物简介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颜师古五世从孙、颜杲卿从弟,唐代著名政治家、书法家。

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中进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因受到当时的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黜到平原郡任太守,人称“颜平原”。肃宗时至凤翔授宪部尚书,迁御史大夫。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兴元元年(784年),遭宰相卢杞陷害,被遣往叛将李希烈部晓谕,凛然拒贼,终被缢杀。

颜真卿创立“颜体”楷书,与、、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

历史上的颜真卿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颜真卿一生最牛的三件事,书法只是业余而已!

颜真卿在书法人的心中,就是个大书法家。颜真卿除了书法很厉害,这辈子还办了很多大事,安史之乱中首举义旗,宣慰叛军李希烈终至被害,等等,堪称李唐王朝一代名臣!

今天我给大家讲述的是颜真卿在办这些大事过程中的细节,我挑选了最令我动容和深思的三个场景,我认为,这三个场景,非常有助于理解颜真卿书法的特质,我估摸学颜的人中,知道的只有千分之一。但我希望中书汇的同学,百分百都知道。

一,斩段子光,舔卢奕血这段故事发生在安史之乱期间。

755年冬,安禄山范阳起兵,铁骑南下,几日之内便渡黄河,陷洛阳,逼长安。正当玄宗抚叹“河北二十四郡竟无一位忠臣”,早有准备的颜真卿首举义旗!

当时安禄山所控制的区域以及叛军动态,可见上图。颜真卿任平原郡太守,他哥哥颜杲卿任常山郡太守,都受安禄山统辖。安禄山造反,就意味着黄河以西,整个河北(黄河以北)陷落,情势当然万分危急,李唐王朝命悬一线。安禄山将攻克洛阳的“战利品”卢奕等三位高官的人头,派一个叫段子光的部将,宣谕河北诸郡,每到一处,就警示说,谁敢不服就是这个下场。没想到至平原郡,竟被颜真卿截下。颜真卿说,这些人,我都认识,人头是假的,你这是谎报!该当何罪!于是命人当即擒拿并腰斩了段子光。军心趋稳以后,颜真卿对部下说明了真相,祭哭三日。下葬之时,颜真卿见卢奕脸上有血迹,不忍心用手擦拭,就恭恭敬敬用舌头舔干净。历史没有在这个场景停留下来,我却记住了。颜氏兄弟的起义,相当于安禄山叛军后院起火,确实惹了大麻烦。随后,河北多个郡守纷纷反正,起义诸郡推颜真卿为20万义军盟主,共抗贼军。安禄山后院起火,被迫分兵北上夺土门(今石家庄南),围常山(今石家庄)。由于太原尹王承业拥兵不救,颜杲卿弹尽粮绝,城破以后,全家三十多口被杀,这其中,就包括在常山、平原之间联络的颜杲卿之子颜季明,也就是颜真卿《祭侄稿》中的“侄”。现在我们回头看这个场景。颜真卿曾做过执礼的官。我们不知道古人是否有这样的礼节,对所尊重的死者,下葬时要以舌头舔净其血迹。这一个沉重的动作,让我们看到了颜真卿对英烈的无比尊重,对血腥、对死亡的蔑视,面对危难时的勇气和果敢。这种气度,我们称之为“杀伐气”,它与“书卷气”并不对立,但一个书斋中的人,却很难有“杀伐气”。这个舔净死者首级血迹的人,已经是一个浴血的将军。

二,左迁蒲州,上书极言。

颜真卿平原起义得到朝廷重用,迁宪部尚书,兼御使大夫,但肃宗还朝长安以后,由于他知无不言,为宰相所忌,被贬外任同州,次年转蒲州刺史。蒲州,治所在今天的山西永济,长安东北,洛阳以北,曾是帝舜京都蒲坂所在。颜真卿在《蒲州刺史谢上表》说:“此州之地,舜所都,表里山河,古称天险,余凶未殄(tian,三声,消灭),防御是先,况扼秦、晋之喉,抚幽、并之背,既号股肱之郡,实资心膂(心与脊骨,喻亲信得力之人或重要的部门职任)之贤。”这句话的大意是,蒲州这个地方自古就是险要之地,现在那些叛军余孽还未扫清,必须做好防御。这里扼秦、晋之喉,抚幽、并之背,这么重要的地方托付给我,实在是皇上把我当做心腹之臣来重用我啊。明明是被降级使用,却偏偏认为这是朝廷重用自己,这个人是不是傻啊!是傻!所以大家是不是有种感觉,颜真卿的字,有点儿傻。

《大唐中兴颂》摘选

获取《大唐中兴颂》高清电子版字帖关注卫星公众号【谷鸣书社】留言:《大唐中兴颂》

此摩崖石刻在今湖南永州祁阳县浯溪碑林中。文后有黄庭坚读后感:“安知忠臣痛至骨,世间但赏琼琚词”句。这种傻,就是儒家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就是范仲淹总结的那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忠君是不是愚忠?我认为,这个“君”更应该理解为国与民,而不是皇上,只是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忠于祖国与忠于朝廷忠于皇上被混淆为一件事。在这一点上,不能苛求颜真卿。为什么对这件事我看的比较重呢?因为我想起了书圣王羲之的事情,他为什么告誓先祖,辞官隐退。不好意思啊,好像有点揭短的意思。五十二岁,王羲之受不了王述的羞辱(由此看出其性格中的敏感脆弱一面),在父母墓前发誓不再当官。王述(303年-368年),字怀祖,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东海太守王承之子。谢安称赞王述:“去了皮都是真率”。简文皇帝司马昱评论王述:“他的才干既不出众,对于名利又不淡薄,但只凭一点真率便足以胜过他人许多。”王述因丁忧辞去会稽内史职,由王羲之接任(同时加右军将军衔)。但王羲之内心深处着实瞧不上这个他认为庸俗愚笨的家伙,很不成熟地在吊唁过程中把王述戏弄了一番。细节就不说了。三年后,传来王述任扬州刺史的噩耗,因为会稽辖属扬州,王述成了自己的顶头上司!“惹不起躲得起”,王羲之既不想辞官,也不想申请调动(他爱上了兰亭),于是便异想天开一厢情愿地上书朝廷,请求将会稽划属越州治下。可惜的是这事被他派去活动的人给办砸了,使羲之“大为时贤所笑”。呵呵,不仅时贤笑,你是不是也笑了?后来王述查到了王羲之在会稽郡种种不法行为,掌握了真凭实据,然后叫他自己看怎么办?应该说,王述还是给了王羲之面子,给了台阶下,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王羲之于是告誓先祖辞官隐退。故事讲完了,你自己做评判吧。

三,众劝不止,孤胆犯敌。

安史之乱后,各地节度使多为安、史旧部,他们有强烈的地方割据情结。这也是李唐朝廷最为头疼的一件事。朝廷派李希烈讨伐李维岳等敢和朝廷叫板的逆臣,结果李希烈反而与叛军勾结,准备独霸一方,直接威胁到洛阳。下文直接引用《资治通鉴》第229卷。上问计于卢杞,对曰:“希烈年少骁将,恃功骄慢,将佐莫敢谏止。诚得儒雅重臣,奉宣圣泽,为陈逆顺祸福,希烈必革心悔过,可不劳军旅而服。颜真卿三朝旧臣,忠直刚决,名重海内,人所信服,真其人也!”上以为然。甲午,命真卿诣许州宣慰希烈。诏下,举朝失色。真卿乘驿至东都,郑叔则曰:“往必不免,宜少留,须后命。”真卿曰:“君命也,将焉避之!”遂行。李勉表言:“失一元老,为国家羞,请留之。”又使人邀真卿于道,不及。真卿与其子书,但敕以“奉家庙,抚诸孤”而已。后来的情况大家都知道,受尽各种威逼利诱,颜真卿不动如山,最终被叛军绞死在蔡州龙兴寺,享年77岁。说到这里,我想起了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中,给我们民族留下的宝贵记忆。我想起了荆轲,想起了田光,想起了樊於期,想起了高渐离,耳畔响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燕赵悲歌。这样“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勇气与担当,不正是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年而不绝的勇于担当、敢于战斗的精神吗!这时候再看颜真卿的法书,是不是笔笔千钧,字字如山?

《家庙碑》摘选

获取《家庙碑》高清电子版字帖关注卫星公众号【谷鸣书社】留言:《家庙碑》

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1200多年后的今天,每每展开颜真卿的碑帖,每每用毛笔摩挲着颜真卿的每一个字,我们仍旧可以充满感情地体验书法世界。

传统经典已是逐渐暗淡的黄昏,但即使在晦暗阴沉的岁月中,蓦然仰视颜真卿这座巨制丰碑,则常常感受到尊严与勇敢,感受到自身血液的重新温暖,乃至澎湃激荡!

这,正是“颜真卿书法节”的宗旨!

看完三件事:

1.点赞,让更多的人也能看到这篇文章(收藏不点赞,都是耍流氓鸭!)

2.点关注我,跟谷鸣学习更多书法知识。

3.关注公众号【谷鸣书社】,窥探晋唐笔法。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临沂(今山东临沂)。唐代名臣、书法家。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颜真卿登进士第,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后因得罪权臣杨国忠,被贬为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时,颜真卿率义军对抗叛军。后至凤翔,被授为宪部尚书。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兴元元年(784年),被派遣晓谕叛将李希烈,凛然拒贼,终被缢杀。他遇害后,嗣曹王李皋及三军将士皆为之痛哭。追赠司徒,谥号“文忠”。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赵孟、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古代有哪些著名书法家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1、颜真卿颜真卿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为了学习书法,颜真卿起初向褚遂良学习,后来又拜在张旭门下。张旭是唐代首屈一指的大书法家,各种字体都会写,尤其擅长草书。颜真卿希望在这位名师的指点下,很快学到写字的窍门,从而一举成名。但拜师以后,张旭却没有透露半点书法秘诀。他只是给颜真卿介绍了一些名家字帖,简单地指点

  • 为什么说颜体被称为“楷书第一家”?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谢邀。首先告诉大家的是,中国书法史上没有颜真卿楷书是“第一楷书”的说法和定论,只是评其书法为除二王一路之外,独辟溪径,另开一代书风的书法大家。题主所言“第一楷书”可能是代代相因的民间传言,但这也说明颜楷确实在社会民众中有着巨大的影响力。那么,颜楷为什么在民间有“第一楷书”的说法呢?下面,我按我学书多

  • 颜真卿练字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

    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来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源笔意,自成一格,一反初唐书风,2113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凛5261然,人称“颜体”。颜体奠定了他在楷书千百年来不朽的地位,颜真卿是中国书史上4102富影响力的书

  • 除了王羲之还有哪些书法家的勤学苦练的故事情详细说明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工草书隶书,也善画画儿。他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父亲很高兴,夸赞道:“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小献之听后心中沾沾自喜。还有一次,羲之的一

  • 你知道哪些古代历史人物不为人知的一面?例如李白会武功而且还不错,颜真卿守城抵御过叛军?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生活中,我们喜欢将人简单分为好人和坏人,但是人都是有两面性的,很多时候,我们不能简单的定性一个人。正如题目所说,李白是我们熟知的浪漫主义诗人,但是他也写出了“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豪迈作品,颜真卿是我们熟知的书法家,但在安史之乱中他也曾统领二十万军马在河北腹地抵抗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叛军数年。限于我

  • 有没有关于黄河的传说?能说出来分享吗?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

    如果太阳系是一个生物的话,他有两个肾。黄河连着阳肾,长江通着阴肾。黄河九曲弯连弯,下水道呢。古人到很晚都不知发源地,有说黄河之水天上耒,有说发源于昆仑山等等。大禹治水,几千年可能是误解,本人判断,农耕社会初期人囗增长,需要大量土地。疏浚堰塞湖,得较平较多的土地。大禹治理黄河时有三件宝,一是河图;二是

  • 关于黄河的神话故事100字以内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展开全部从前有个小伙叫黄河,英俊神武,一日骑马打猎路过员外家,遇到一女子,女子暗暗丢下一镯子给他便离去了。从此黄河每次经过院外家便张望,希望看到那女子。半月后的一天,他又遇到了女子,两个呆了很久才分开。后来黄河再也没见到女子,原来是员外把女儿关起来了。并出了难题,说谁能百里外射准铜钱就将女儿嫁给谁。

  • 关于赵孟的故事有哪些,30字?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关于赵孟的故事很多,举一例:赵孟才艺绝世,丹青艺术被称为元朝第一。赵孟的楷书与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成为楷书四大流派:颜、柳、欧、赵。一天,朋友在他家谈论书法,他挥笔背临颜、柳等人的字帖,然后叫人拿来真迹,一个一个字地对照,不仅点画绝似,还深得神采。朋友们非常叹服赵孟的楷书与唐代欧阳询、颜真卿、

  • 有关古人勤学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史百科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

  • 米友仁书法与其父亲米芾相比如何?你怎么看?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谢大圣邀。已见网友回答米友仁与父米芾比较书法问题就不多赘述,简单评论仅此。米芾作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米芾书法历来备受争议,有人认为他的书法生性不羁,险绝有余,更有甚者认为是“平民丑书,还传他书写一首诗赋往往三四遍不过,自己满意的仅二三个字,直到50岁后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