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大圣邀。已见网友回答米友仁与父米芾比较书法问题就不多赘述,简单评论仅此。米芾作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米芾书法历来备受争议,有人认为他的书法生性不羁,险绝有余,更有甚者认为是“平民丑书,还传他书写一首诗赋往往三四遍不过,自己满意的仅二三个字,直到50岁后才渐成自己的风格,但仔细研究他的书法感觉,隶、楷、行、草无一不精,并在书画收藏鉴赏方面很有造诣,我认为人们的欣赏水平不必苛求一致。他儿子米友仁,继承了其父米芾的衣钵也是一位书画家,虽不及父亲名望和成就,但特立独行,自成一体,有些方面与父比较有过之无不及,应该说比起书法他的画更受公众认可,据说高宗皇帝喜欢他的为人和画作,时常让他参与宫庭和社会书画鉴赏,足见米友仁自身功力和社会影响力。我作为一个书画爱好者,在喜爱米芾作品同时也欣赏其子的艺术成就,但愿中国书画艺术瑰宝世代传承,不断创新,发扬光大。
米芾是北宋著名的书画家,是宋四家里最具争议的人物,但是作为书法家、画家他颇具个性的作品是无可争议的,米点烟雨无疑是中国艺术的瑰宝之作,最近发现的失传的米芾《鲍参军舞鹤赋》极具激情和饱满的情绪,运笔狂放而且字的间架结构气势磅礴。
米芾人格上争议很大,毁坏了许多珍贵的国宝级的书法作品,如褚遂良临《兰亭序》、谢安《八月五日帖》、王《伯远帖》、戴逵《观音像》、六朝《英布像》、曹不兴《如意轮图》、韩干《马》、黄筌《牡丹》、徐熙《石榴》等被称为民族罪人。
米友仁,南宋时人,系北宋书画家米芾长子,世称“小米”。书法绘画与父米芾并称“大小米”。深得宋高宗的赏识,承继了他父亲“米氏云山”的表现方式,以表现雨后山水的烟雨蒙蒙而见称。书法绘画上基本与他的父亲的风格一样,也可以称为很有造诣,但从书法的角度来看,缺乏饱满的个性与创新精神,只能说他是一个继承家学的、不错的书法家而已。但他用没骨法取代了隋唐北宋以来的双勾法,是其个人在艺术上的成就,在中国绘画史上有些不可磨灭的成就。
米芾的《鲍参军舞鹤赋》(选择了几个片段)
能写会画的米芾为何会“书坛”得意官场“失意?
特立独行的人一般都是天才,所以艺术上有成就理所当然。但既然特立独行,自然不符合大众的口味,更加不符合官场的规矩,官场失意是正常的。要是官场得意了,说明他是个名利心重的人,怎么会潜心于书画艺术?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南宫既然得到了熊掌,鱼对他来说就不值得牵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