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民国书坛中的于右任,他的书法怎么样?

民国书坛中的于右任,他的书法怎么样?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330 更新时间:2024/1/16 7:05:42

于右任先生行书有很浓的魏碑味,自由奇拙,雍容大气。结构中宫紧密,变化多端。

于右任先生草书笔酣墨饱,内含骨力。姿态优美。他还创立了标准草书″,于1932年在上海发起成立草书研究社。集字编了《标准草书千字文》,然后自己手写一遍,再刊印出版发行。

今草是在章草基础上演变过渡而形成的,省略了章草中的雁尾″,将外肆的笔画如波画、挑画,变化为收笔,以便和下一字的呼应。提高了书写速度。使章草的每字独立变为流畅贯通形式。书写更自由潇洒,更能表情达意。

于右任先生原名伯循,字诱人。陕西三原人,晚年自号太平老人。″中国近代书法家、政治家、教育家。

1922年10月,他创办了上海大学并任职校长。1924年,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右任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

1926年,与冯玉祥、刘觉民等人解救西安之围,出任驻陕总司令。担任国民政府审计院长、监察院长。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上图书法作品为于右任先生所书。)

于右任书法之所以被书法界公认是好书法,主要在于于右任的书法有两个特点:

一是笔力雄健,笔法丰富;

二是骨干平正,稳中求险。

他最初学书从赵孟入手,写得熟而肥,后专攻北碑。北朝碑刻书法多用棱角森挺的方笔,六朝写经墨迹中多见圆笔与隶法。于右任早期书法多用方笔,稍后渐用圆笔,再后来随着结体上的放逸纵恣,在用笔方面有了大幅度的改变。

这位老者还有有很强的书法理论基础的,但是在有些观点上过于偏激。

书法需要技法,但是高境界的书法作品会将这些有形的技法无形化,正所谓大道无形,于老的书法看着东倒西歪,但是流自然,看着非常的舒服,我能感受到美,但是以我目前的水平还不能具体说出到底为什么美。

古人是如何练书法的?

今人练习书法,大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故练习十年,二十年,也不见多少长进。还美其名“吾学书二十年、三十年有余”,在专业人士眼里,只是徒增笑料罢了。

明末清初大书家王铎主张学古,曾言“书不宗晋,终入野道”,认为只有入古,才能出新。他自定书课,一日临帖,一日创作,以此相间,终生不易。王铎为后继者树立了正确学书的榜样。

下面用几个小故事来讲讲古人是怎样勤奋练习书法的。

张芝(?约192年),字伯英,汉族,敦煌郡源泉县(今属甘肃酒泉市瓜州县)人,东汉著名书法家,被誉为“草圣”、其书法被誉为“一笔书”。

张芝练习书法特别刻苦,“临池”这个词就来自于张芝学书的故事。传说为了便于练字,张芝在自己的家门前掘了一个方圆数丈的洗砚池。一天的书法练习完成了,他就上池塘边将砚台和毛笔上的余墨洗涤干净,以延长使用寿命。他每天坚持练习,长年累月,终于有一天,整个池塘里的清水竟然被染黑了。后来,人们把刻苦练字称做“临池”。

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代表作有《兰亭序》。

王羲之练习书法很刻苦,甚至连吃饭、走路都不放过,真是到了无时无刻不在练习的地步。没有纸笔,他就在身上划写,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划破了。有时练习书法达到忘情的程度。一次,他练字竟忘了吃饭,家人把饭送到书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馍馍蘸着墨吃起来,还觉得很有味。当家人发现时,已是满嘴墨黑了……王羲之常临池书写,就池洗砚,时间长了,池水尽墨,人称墨池。现在绍兴兰亭、浙江永嘉西谷山、庐山归宗寺等地都有被称为墨池的名胜。

怀素,俗姓钱,字藏真,永州零陵人。唐代书法家,以“狂草”名世。与张旭合称“颠张醉素”。李白诗云: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山中兔……

怀素对于书法的热爱程度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因为买不起纸张,怀素就找来一块木板和圆盘,涂上白漆书写。后来,怀素觉得漆板光滑,不易着墨,书写不易,就又在寺院附近的一块荒地,种植了一万多株的芭蕉树。芭蕉长大后,他摘下芭叶,铺在桌上,临帖挥毫。由于怀素没日没夜的练字,老芭蕉叶剥光了,小叶又舍不得摘,于是想了个办法,乾脆带了笔墨站在芭蕉树前,对着鲜叶书写。他写完一处,再写另一处,从未间断……日复一复,年复一年,竟秃笔成冢,洗墨成池,怀素也终成一代“草圣”。

学习书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古人尚且如此努力,才能成功,何况我们呢?选择了书法,就是选择了与寂寞为伍,与青灯为伴……书法学习没有捷径可走,不管是古人还是今人,要想成功,唯有多练。

古人练书法比现在人刻苦认真,一般以拓片作为模本,或以家学老师的手本作为临摹版本。如王献之学王羲之。还有利用一切时间和不同载体练习书法,如狂草怀素就经常在芭蕉叶上练习书法,米芾就经常在袖笼里练习,过去人都穿长袖衣,以至于长期手指默练,把袖口都磨出了洞。听说王羲之经常晚上睡觉时用手指在他夫人身体上练字。夫人烦说:老在人家身体上摹画,自己没有体呀。一句话提醒了王羲之,是呀,我应该有自己体呀。后来王羲之就开创了自己的书体,被称为书.圣。总之,古人学书也是多种多样,多种形式。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与黄河有关的历史人物故事越短越好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大禹治水:传说在帝尧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鲧接受任务后,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继位以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

  • 关于少数民族中侗族的来历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虽然历史学家们都普遍认为侗族源于古代百越,但具体源于百越中的那一支,侗族母女油画尚无定论。秦、汉时期,在今广东、广西一带聚居着许多部族,统称之为“骆越”(“百越”的一支)。多数学者认为侗族是起源于“骆越”,也有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是起源于“干越”。魏晋以后,这些部族又被泛称为“僚”。明代邝露所著的《赤

  • 有关压岁钱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相关故事和传说故事一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热,变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有一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心肝宝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拿出八枚

  • 家住长江边,有哪些令你记忆至今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文史百科

    我的家住长江岸边的安庆,家附近有座庙,叫迎江寺,寺庙门口有两个大铁锚。今天就给大家讲讲铁锚的故事。传说,安庆是王母娘娘游东海的一条大船。王母娘娘悠哉哉地游完东海,就回天庭去了,这条大船却被搁在了东海口岸。振风塔是这条大船的桅杆,桅无蓬帆,船自然不会飘走,但是一旦有了蓬帆,说不定哪天这只大船就回被风吹

  • 初学行书,为什么不能从米芾开始?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初学行书为什么不能从米芾开始?”谢谢您的邀请和提问。我觉得学习书法太多的禁忌,那是一种没有根据的说法,这个书法不能开始,那个书法不能初学等等,其实到底从哪个书法开始可以是初学,真的你不好确定。你的问题首先就否定了初学可以学米芾,但是,又没有说出为什么初学就不能学米芾。比如说,有的人说初学不能从欧阳

  • 用青铜、丝绸、秀才、御道、秦腔编一个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

    有一西安老头坐在电视前看起了电视,电视里正在播放《宰相刘罗锅》。正在演播刘秀才考状员郎那段,老头看的正高兴着呢,两眼直溜溜的瞪着电视,乐呵呵的样子甭提了,看那罗锅子考上状元郎,那样子真的像个贼,罗锅子正在给两个随身说着,考上了绫罗丝绸有你们用的,拯救皇上的圣旨到了,罗锅子跪着接了圣旨。第二天早晨早早

  • 长江流域的崛起:中国的南北差异从何而起?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

    我们在探讨华夏几千年历史时,总是会从黄河流域谈起,华夏朝代最初的夏商周等,也都以黄河流域(北方)为势力范围,并因此发展出了璀璨文明。反观同时期的长江流域,在华夏历史很长一段时间内,基本没有贡献“文明”,即便前段时间在四川广汉出土了三星堆文明,也无法与北方黄河流域相提并论。但华夏后几个封建王朝,长江流

  • 写字心得作文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写字心得中国字的主要要点就是横平竖直,而横平竖直是立在写好笔画的基础上的。写字就像盖大楼,地基打的牢固才可以盖起插入云霄的大楼,而如果地基打的不牢,还没有盖完就摇摇晃晃的了。练字无捷径可言,只有两个字:多练!只有多练才能练出柔刚相间的笔法!在古代,书法好的人可以直接当官,因为练字能直接影响人的心理结

  • 欧阳询观古碑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1.意思欧阳询尝行尝:曾经良久而去去:离开数百步复反反:返回及疲及:等到2.翻译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就铺开皮衣坐下来观察,又睡在旁边,直到第三天才离去。3.欧阳询学习故事的启示:业精于勤。只有一心一意刻苦钻研,才能事业有成。欧阳询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劲,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

  • 中国著名书法家的故事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中国著名书法家的故事是:1、郑板桥学书法一个夏天的晚上,郑板桥和妻子坐在外面乘凉,他用手指在自己的大腿上写起字来,写着写着,就写到他妻子身上去了。他妻子生气地把他的手打了一下说:“你有你的体(身体),我有我的体,为什么不写自己的体,写别人的体?”晚上睡觉时,郑板桥想到,各人有各人的身体,写字也各有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