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农村老俗话说“十年难学老农夫,三年学个手艺人”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农村老俗话说“十年难学老农夫,三年学个手艺人”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710 更新时间:2024/3/2 9:04:04

农村老俗话说“十年难学老农夫,三年学个手艺人”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自古以来,劳动无贵贱,职业无高低,但是人们谋生的方式有360行,各行各业有自己的规矩规律,哪一行都不容易,想要学成手做好都不容易,各行也有入手难易之分,就像这句“十年难学老农夫,三年学个手艺人,就说明了各职业之间的难易不同。

庄稼人种地,看似是个很简单的事,但是要想做好其实很难,从选种到育苗、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的这一阶段,看似简单其实蕴含着各种突发的情况,任一个情况处理不好,都会导致农作物的减产,所以说即使学习了十年,还是不敢大意,也不一定就能种好地。

十年难学老农夫:就拿水稻种植来说,稻种选好了就高产,选的不对就影响产量,施撒化肥氮肥过多,就容易造成水稻倒伏和疾病的产生。收获阶段水分高出米率就低,晾晒水稻过度就会产生爆腰现象,所以说农业种植的过程中有很多变化,这里又没有一定明确的数据在指导,只能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现场来判断,并且就连水稻疾病和病虫危害也是逐渐发展变化的。所以这些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导致了农民要想获得好收益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种植水平和能力。

三年学个手艺人:除了种地的职业还有其它各种职业,但是也需要人们多多学习,掌握技巧,才能称为专业的人员,比如比较见的描述是“三年的剪子,五年的刀”,就说明了要想做好一个剃头匠,那么要经过三五年基本就会成为专业的人士。因为这些职业只是要把手艺练熟、练精就可以了,突发的情况很少。

两句俗语结合起来就是做任何事情想要做好都要不断去积累去学习,但是职业也有难易之分,就比如说种地、酿酒、打豆腐这些职业所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很多,所以一直干到老也不敢说自己是高手,而还有一些手艺是看联系和努力的程度来决定技术的高低的。各种职业有着自己特定的规律,所以要想做好,必须先掌握职业的特点。

农村老俗话说“十年难学老农夫,三年学个手艺人”大家认为说的有道理么?欢迎交流,更多农村精彩,欢迎关注。

学艺也好,种田也罢,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个天份,简单地说聪明。

以前在农村光靠种田肯定不好过,手艺人才会让家庭生活好一点,起码有点活钱。

农村有一句老话是艺好藏身,就是说有一门手艺在身,养家糊口没问题。

六七十年代农村手艺人一天工资1.20元和1.40元之间,加上一包烟三餐饭。

我结婚时家俱在农村请木匠做了一个多月,一天工资1.40元,手艺好的人工资高两钱。另外下午加一碗鸡蛋面条,做木匠也是力气活。

三年学艺出师,聪明不聪明全靠自己。我一个老年少学木匠,师傅是自己亲戚,可能对他克薄一点,至今不来往,后来改行了。

农民种田也是一门技术活,好多人种了一辈子的田也不一定在行,扶犁打耙,样样精通人很少,特别是抄田,就是把一大块田放水后整平,内行人三下五除二高处往低去赶,一会就整平了,在抄的同时就有技术,利用工具边抄边漏,如果不会的人一天也不一定抄好一块田,我父亲就是抄田高手。

农村秧,地也讲技术,会的人做农活是一门艺术,一个小锄头在手中变化无穷,不会的人秧苗遭了秧。六七十年代种田这个时候最快活,一二十多个人

在那做农活,边做边聊,从盘古开天地,到三皇五帝到如今,农村人虽然没有读书,但是讲历史轻而易举,因为过去从唱戏中知道的,戏曲传承了化,传承了历史。

还有在这个时候人们都会讲一些插晕打混的故事,边讲边做也不觉得很累。

农民种田在行的人做农活做得好受人尊重,如果做不好经常有人批评他,因为一个生产队就是一个集体,一年收成好坏决定了自己生活。

我叔是生产队长,当然很在行,也很吃苦,还是一个共产党员,在他带领下一个工分一毛钱,一个壮劳力一天就是一块钱,很多年我们生产队保持一个较高水平。那时我在水利上搞测量,常年抵两个民工,一个月多45个工分,一个月收入34.50元,一家三个人都有工分应该可以进400块钱以上,但是我父亲说没有那么多,只有一百多元。

我后来才知道我叔家九个人吃饭,大超支户,我家的钱一直帮他们家抵了超支款,一年两百多元,兄弟情可贵。

现在种田的人也少了,传统艺人几乎没有了,科学技术的进步淘汰了一切,我不知道是是福。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有哪些残疾人的励志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贺炳炎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他一生南征北战,历经枪林弹雨,先后11次负伤,身上留下16处伤疤,失去右臂,被称为“独臂将军”,是一位身残志更坚的典型代表。贺炳炎(1913-1960),湖北松滋人,1929年入党并参加了红军,他是贺龙元帅部下的一名赫赫战将,1933年3月,在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中左臂连

  • 崇州市有哪些古代遗迹故事啊?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罨画池罨画池是四川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四川崇州,素有川西名园之称。罨画,意为彩色的画。此园始建于唐代,成胜景于宋代,其景色以梅花和菱花烟柳为胜。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蜀州任官时,留下不少吟咏罨画池美景的诗篇。公园占地近50亩,其中池面22亩。池周楼桥亭阁古朴典雅,山石墙曲径通幽,名贵花木千姿百态

  • 正月十五元宵节,你的家乡有什么活动,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以其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深受老百姓的喜爱,组成形式多样。主要有舞狮表演,跑旱船表演,舞龙表演。高台,高跷表演。传统舞蹈。武术表演。腰鼓,太平鼓表演戏曲人物表演真可谓是多姿多彩,热闹非凡,民间传统文化热热闹闹过元宵节,寓意着农民朋友对来年美好生活

  • 租客带走女童失踪的疑点:两租客用衣物捆绑投湖,怎么捆绑的?走过的地方都靠海呀?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

    目前他们如何捆绑,没有详细介绍,媒体或者警方,没有详细说,因为没有视频,也没法说他们如何捆绑的,从目前公布的信息来看是,是7月8日0时,两名租客在东钱湖跳湖自杀,两人衣服捆绑在一起,起初是进入浅水区,渐渐进入湖中,深水区,淹没后,自杀成功。其实要理解不容易,就是两个人用衣服缠在一起,一块走向湖里,直

  • 天仙配发源大在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

    东台据传是《天仙配》董永与七仙女凄美爱情传说的发源地。2002年7月,国家邮政总局把东台作为《董永与七仙女》邮票首发地,这一传说故事现已被列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天仙配》的民间传说在国内外富有盛名,传说的发源地就在家乡东台,2004年,家乡申报“董永传说收录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获

  • 农村有什么地位很高的手艺人?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我爷爷是村里唯一的木匠,风光的时候,全村人都请他喝酒吃饭,尊称一声张木匠,直到今天,村里人见到爷爷,也都尊敬有加。记得我小时候,爷爷还年轻,每天都忙于工作,没有办法,十里八乡就他一个木匠,村里人想要做个家具什么的,没有爷爷还真不行。找我的记忆当中,爷爷除了早饭之外,很少在家里面吃饭,一大早就出门做工

  • “人生大舞台,戏剧小舞台”,清朝皇帝和他的家人们过着怎样的的“戏迷”生活?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清代的宫廷戏曲演出,是皇帝嫔妃的主要娱乐形式,不可或缺,他们设立专门机构、搭建各种戏台、专人为其撰写剧本,其中以乾隆、光绪两朝最盛。我对清宫廷戏曲发展只知皮毛,现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不足之处望诸君谅解:一、清宫廷的戏曲机构皇帝要看戏听曲以自娱,皇宫里当然就要有专门的组织机构。满人入关前不太懂

  • 你见过哪些令人震撼的手工艺品?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史百科

    我见过的令人震撼的手工艺为内画笔烟壶。我自己藏了百十个,巧夺天工,叹为观止。内画艺术是中国璀璨艺术之林中的一只奇葩,形成于清代,通过特殊工具一内画金属杆勾毛笔在玻璃、水晶容器磨砂内壁上作画的一种特殊工艺美术形式。清嘉庆以后,内画鼻烟壶的工艺水平已达到很高程度。著名人物有清咸丰时期的周乐元,清末民初时

  • 宁波的文化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史百科

    1、以王阳明、黄宗羲为代表的浙东学术文化,以天一阁为代表的藏书文化,以建于北宋的江南第一楼保国寺为代表的建筑文化,以始建于汉晋的上林湖越窑遗址为代表的青瓷文化,是宁波独特的文化。2、另外,还有以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之一的他山堰为代表的水利文化以及以著名商帮“宁波帮”为代表的儒商文化,还有丰富的宗教文

  • 潍坊91岁老人木版画10年还原四大名著:不想这么好的手艺没人传承。你怎么看这件事?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

    我们在此前就关注过不少像杨洛书老人这样的传承人,这些传承人的都有着相同的烦恼,就是对于自己专注热爱了一辈子的这门技艺的传承问题。杨洛书老人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杨洛书老人的木板年画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它兴起于明代,繁荣于清代。作为第19代传人,杨洛书老人出身于年画世家,7岁开始接触年画至今,可以说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