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里的秦琼是这样描述的:马踩黄河两岸,锏打山东三州六府一百单八县,孝母赛专诸,交友似孟尝,神拳太保,天下兵马大元帅,秦琼秦叔宝。而真实历史上的秦琼与演义稍有不同。
一,第一猛将
《隋唐演义》里秦琼的武力排名是第十三,但是在正史里,他绝对是初唐第一猛将。据记载李世民每次出征,遇敌将有耀武扬威的,就命秦琼出阵,秦琼跃马挺枪,斩敌将于万马丛中,无人能挡,这样的战绩,称得上勇猛无敌。但秦琼虽勇,斩将夺帅,堪称猛将,却不擅长兵法,所以说演义中说的兵马大元帅有点评价过高了。
二,忠义无双
按说秦琼是李世民阵营最能杀惯战的将军了,但是在最关键的“玄武门之变”中,却不见秦琼的表现,这实在让人不解。如果他参加了政变,怎么会战绩乏善可陈呢?最直接的原因是秦琼是一个忠义的人,他最重情义,不忍心看到兄弟相残,所以消极避战。这也是秦琼品格高尚之处,他的仁义得到了民间的广泛认同,各种演义、戏曲、评书纷纷赞扬,所谓金杯银杯,都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三,敕封门神
李世民为夺嫡,杀了兄弟并其子,所谓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晚上他就经常梦到兄弟的鬼魂前来索命,只得让两员大将秦琼、敬德宿卫禁宫,但是二人年纪大了,时间一久也吃不消,于是李世民就让画师给他们画像,贴在门上,从此也就相安无事了。这事传到民间,老百姓纷纷效仿,慢慢的秦琼、尉迟恭就替代了原来的门神,流传到今。
在河北曲阳的王处直墓,出土了一对武士浮雕,雕刻的就是秦琼和尉迟恭,可见在唐末五代的时候,秦琼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
中国古代守门神最早记载于周代时期,周代之初已经有了祀门的文化,只是独缺门神,而演义中的秦琼因何成就门神,源于民间信仰,且当时开唐时期秦琼不仅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并骁勇善战、仁义忠君,他的演化是在元、明时期由民间信仰转变成戏剧、演义、最终成就门神。
真实的秦琼究竟是如何?历史里,当得门神的人,皆是骁勇善战、且忠君方可被民间奉为驱邪避凶的门神,例如岳飞、关羽、包拯之类都被神话过的,而秦琼能登上门神,皆因个人忠义。
秦琼,字叔宝,出生于隋末唐初的齐州历城,初始的他与以上门神一般无二,同是小将,而非大富大贵,他是在投奔唐后随李世民南征北战才崭露头角,也是历史有名的“万马千军中斩敌人首级”的骁将。
也是因为在建唐时期因为过于骁勇落下浑身是伤,在唐统一后这位忠君功臣于贞观十二年病逝,生前的他乃左武卫大将军、封翼国公,死后还追赠徐州都督、胡国公,不仅如此,秦琼还被谥“状”,荣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其后因骁勇与忠义在民间奉为门神之一。
论战力封神,秦琼在这块是当之无愧,真实的正史里记载,李世民这个时代英雄辈出,且好战男儿多不胜数,每逢李世民遇见敌方骁将在阵前叫嚣,李世民都会命令秦琼讨伐,而秦琼面对这种骁将都是跃马挺枪刺敌军于万军众中。
对于这种堪称历史神迹的事情,对秦琼而言皆是司空见惯,在家常不过,你要知道,这些可不是演义里的秦琼,而是真实的秦琼,演义里的那些「虎牢关三英战吕布」「赵云长坂坡七进七出」「马超杀得曹操割须弃袍」等等皆是假的。
这也是为什么能当得门神的就是关羽、秦琼、尉池恭之类,在正史里,能与这两人一较高下的,不是同期的只含后期名将文鸯,这位也是正史里能在八千骑兵阵中,七进七出,杀得敌军不敢追击的人物。
论秦琼战绩,很多都说不完,因为唐初这个时代是将星云集的时代,太多骁勇男儿,哪怕秦琼都只能排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末席,而非名将般留名史册,这也是三国演义的题材多于隋唐演义,只因历史出了诸葛亮,嫣生你周瑜。
在万军中取敌人首级这种事情在三国里,哪怕关羽都屈指可数,而秦琼对于这种神迹却是家常便饭,只是时代变迁了。文/探索历史奇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