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三州六府”的秦琼,在真实历史上是什么样的人?

“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三州六府”的秦琼,在真实历史上是什么样的人?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453 更新时间:2024/2/3 6:07:46

演义里的秦琼是这样描述的:马踩黄河两岸,锏打山东三州六府一百单八县,孝母赛专诸,交友似孟尝,神拳太保,天下兵马大元帅,秦琼秦叔宝。而真实历史上的秦琼与演义稍有不同。

一,第一猛将

《隋唐演义》里秦琼的武力排名是第十三,但是在正史里,他绝对是初唐第一猛将。据记载李世民每次出征,遇敌将有耀武扬威的,就命秦琼出阵,秦琼跃马挺枪,斩敌将于万马丛中,无人能挡,这样的战绩,称得上勇猛无敌。但秦琼虽勇,斩将夺帅,堪称猛将,却不擅长兵法,所以说演义中说的兵马大元帅有点评价过高了。

二,忠义无双

按说秦琼是李世民阵营最能杀惯战的将军了,但是在最关键的“玄武门之变”中,却不见秦琼的表现,这实在让人不解。如果他参加了政变,怎么会战绩乏善可陈呢?最直接的原因是秦琼是一个忠义的人,他最重情义,不忍心看到兄弟相残,所以消极避战。这也是秦琼品格高尚之处,他的仁义得到了民间的广泛认同,各种演义、戏曲、评书纷纷赞扬,所谓金杯银杯,都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三,敕封门神

李世民为夺嫡,杀了兄弟并其子,所谓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晚上他就经常梦到兄弟的鬼魂前来索命,只得让两员大将秦琼、敬德宿卫禁宫,但是二人年纪大了,时间一久也吃不消,于是李世民就让画师给他们画像,贴在门上,从此也就相安无事了。这事传到民间,老百姓纷纷效仿,慢慢的秦琼、尉迟恭就替代了原来的门神,流传到今。

在河北曲阳的王处直墓,出土了一对武士浮雕,雕刻的就是秦琼和尉迟恭,可见在唐末五代的时候,秦琼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

中国古代守门神最早记载于周代时期,周代之初已经有了祀门的文化,只是独缺门神,而演义中的秦琼因何成就门神,源于民间信仰,且当时开唐时期秦琼不仅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并骁勇善战、仁义忠君,他的演化是在元、明时期由民间信仰转变成戏剧、演义、最终成就门神。

真实的秦琼究竟是如何?历史里,当得门神的人,皆是骁勇善战、且忠君方可被民间奉为驱邪避凶的门神,例如岳飞、关羽、包拯之类都被神话过的,而秦琼能登上门神,皆因个人忠义。

秦琼,字叔宝,出生于隋末唐初的齐州历城,初始的他与以上门神一般无二,同是小将,而非大富大贵,他是在投奔唐后随李世民南征北战才崭露头角,也是历史有名的“万马千军中斩敌人首级”的骁将。

也是因为在建唐时期因为过于骁勇落下浑身是伤,在唐统一后这位忠君功臣于贞观十二年病逝,生前的他乃左武卫大将军、封翼国公,死后还追赠徐州都督、胡国公,不仅如此,秦琼还被谥“状”,荣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其后因骁勇与忠义在民间奉为门神之一。

论战力封神,秦琼在这块是当之无愧,真实的正史里记载,李世民这个时代英雄辈出,且好战男儿多不胜数,每逢李世民遇见敌方骁将在阵前叫嚣,李世民都会命令秦琼讨伐,而秦琼面对这种骁将都是跃马挺枪刺敌军于万军众中。

对于这种堪称历史神迹的事情,对秦琼而言皆是司空见惯,在家常不过,你要知道,这些可不是演义里的秦琼,而是真实的秦琼,演义里的那些「虎牢关三英战吕布」「赵云长坂坡七进七出」「马超杀得曹操割须弃袍」等等皆是假的。

这也是为什么能当得门神的就是关羽、秦琼、尉池恭之类,在正史里,能与这两人一较高下的,不是同期的只含后期名将文鸯,这位也是正史里能在八千骑兵阵中,七进七出,杀得敌军不敢追击的人物。

论秦琼战绩,很多都说不完,因为唐初这个时代是将星云集的时代,太多骁勇男儿,哪怕秦琼都只能排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末席,而非名将般留名史册,这也是三国演义的题材多于隋唐演义,只因历史出了诸葛亮,嫣生你周瑜

在万军中取敌人首级这种事情在三国里,哪怕关羽都屈指可数,而秦琼对于这种神迹却是家常便饭,只是时代变迁了。文/探索历史奇闻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短文写了王羲之的哪两件事?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第一次还带着亲戚朋友去,发现鹅被杀了叹息惋惜多日;第二次愿意替人家写书来换鹅,得鹅后颇为高兴,足见他的率真,执着和坚毅.王羲之爱鹅突出的是他的风霜高洁、幽雅清高、才智不凡、胸怀鸿鹄之志。原文“晋王羲之,字逸少,旷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

  • 葛优的书法怎么样?你如何评价他的书法?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

    我认为,葛优的书法有一定的传统根基支撑,并有自己的个性凸显,且用笔老道,点画质量较高,技术含量也不算低,在演艺圈内,葛优的书法应为中上乘。上图为葛优书法融通四海。俗话说字如其人。葛优做为影视明星,人品好,演技高超,深受人们喜爱。很少见到葛优在网上晒书法,这说明一个问题:葛优是一个不喜张扬的人,这就是

  • 一位书法大家的姓名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王献之依缸习字》王献之,字子敬,是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他自己也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王献之三四岁的时候,母亲就教他背诗诵诗,到五六岁的时候,就能够出口成章,顺口吟出几句诗来。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发显得机警聪敏,而且还特别喜欢习字。王献之家有一只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与这个大水缸密

  • 坑州在那个省份的???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杭州,简称杭,是浙江省省会,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北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交通、传媒、通信和金融中心。杭州是著名的旅游城市,以风景秀丽著称。与苏州并称“苏杭”,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市内人文古迹众多,以西湖风景区最为著名,周边有大量的自然及

  • 有关黄河的传说。(50-100字之间,别低于50字,少一些好。)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很久很久以前,宁夏非平原,沟壑纵横,无良田,尔德栽黄瓜于山,以河水灌之,瓜长嫩且甜。一日,尔德伏园上,梦青云化叟,谓尔德曰:“今有二风,日中黄风至,瓜蔫,而后黑风至,蒂落。风劲,毋摘瓜。”尔德惊,醒来,不见叟。却见黄风来,瓜蔫,顾叟之云,不动。黑风来,尔德怒,摘瓜小以掷黄河,河裂,又愈之。尔德晕阙,

  • 古代是谁用干了一桶水写书法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

    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7岁时开始练习书法,他练字十分刻苦,经常在水池边练字,池水都染黑了。后来因更换写字的木板,工匠发现王羲之笔力强劲,字迹已透入木板三分深。后用“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遒劲,也比喻见解、议论深刻、确切。[2]这就是成语“入木三分”的由来。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

  • 王羲之练字的故事求解答啊!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1,入木三分王羲之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时在父亲的枕中看到古代的《笔说》,就偷来读。父亲(发现后)问:“你为什么偷我秘籍?”王羲之笑而不答。母亲说:“你看《笔说》。”父亲见他小,怕他不能守住秘密。就对王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后,我传授给你。”王羲之诚恳的请求父亲:“现在就给我用吧。倘使等到我成人,恐

  • 唐朝丝绸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

    薄如蝉翼,这个形容词来形容唐朝的衣服足够了。这充分说明那时候的丝绸纺织水平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初中历史课本第二册中国古代史里提到了唐代丝绸很薄,举的例子是一个波斯或者大食的商人来觐见一个唐代官员,他说,官员的衣服很薄,隔着两层就能看到官员胸口的黑痣。但是官员听后哈哈大笑让他仔细观看才发现那官员穿了5层

  • “丝绸之路”的有关故事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西天取经的玄奘玄奘是唐代著名的高僧,虔诚的佛教徒,杰出的翻译家,也是享有世界声誉的旅行家和最全面地记述古代丝绸之路沿途情况的伟大著作家。贞观三年,他深感佛说分歧,难得定论,“誓游西方”,到佛教的发源地天竺(古印度)取经,探求答案,“以释众疑”。贞观十七年,带657部经论返归长安,受到热烈欢迎。唐太宗

  • 听了王羲之从小苦练书法啊,最终成为大书法家的故事,你想起了一句什么谚语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世上无难事,只怕肯登攀。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吴。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功夫不负有心人王曦之是东普著名的书法家,能写楷草行隶等书法,他的书法被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传说,他很赏识张芝的草书,休息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