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守为攻的拳术
我的家乡是天津,我来说一说我们天津著名爱国武术家霍元甲和他改良创造的迷踪拳。霍元甲的事迹经过影视作品的传播,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他的武艺武德有口皆碑。特别是他不畏强手,在旧中国被帝国主义列强欺侮的时代,打出了中国人的气势,打出了国威。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爱国精神的杰出代表!
所以如果说武术类要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个人觉得:霍元甲及其创造的迷踪拳应该排在前列!原因如下:
一、霍元甲的事迹和精神早已经深入人心,他真实的传奇故事和品德,在世时就受到了孙中山先生极力赞扬!并亲笔为霍元甲的"精武会馆"题写匾额:尚武精神!所以霍元甲成为了中华民族勇敢自强不畏强暴精神的生动符号。也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二.霍元甲创造的迷踪拳,也是有着悠久历史传承的。迷踪拳最早叫"燕青拳",传说是水泊梁山好汉浪子燕青所创。即便天不怕地不怕的黑旋风李逵只怕一个人,就是燕青。因为燕青的拳脚特别厉害,常常把五大三粗的李逵摔得倒地求饶。三、上面第二条说的,都来自是民间传说,无法考证。但是,从迷踪拳的传承历史上,有很多线索和相关人物可以考证。燕青拳的起源就在山东。后来改叫迷踪拳,又叫秘踪拳。从霍氏家谱和武术研究资料中,可以看到,迷踪拳起源于山东是确定无疑的。四、霍元甲的迷踪拳是从他父亲霍恩第那里学到的,而霍恩第再往上的前几代师父都是山东人。霍元甲的迷踪拳是在继承前辈传承的基础上,又加上了他个人的创新!把传统的迷踪拳改造得更加强大。但武林中有个旧习,是只传自己的儿子徒弟,不传外人。而霍元甲敢于打破父辈祖辈的陈规陋习,把迷踪拳公开传授给所有想强身健体的求学之人。所以霍大侠的武德和格局从这里就可见一斑!五、霍元甲改良创造的迷踪拳,特别实用。不追求好看的花架子,只追求实战效果。所以他能打败比他大了好几个重量级的西洋东洋武士。迷踪拳之所以叫作迷踪拳,是因为出手速度极快,无招胜有招,让对手看得眼花缭乱迷迷糊糊。实用性极强。霍元甲在技术上的贡献,是把传统武术的架子套路改造成更为简节实用的技击技巧。接近于现代自由搏击了。
你的家乡有哪些快要失传的传统手工艺?
在过去民间中有一句俗语叫“艺不压身”会一门手艺就好比有了铁饭碗一样,意思是无论什么年月都饿不死手艺人。
如今随着历史的变迁,生活的改变,机械时代的到来,传统手工中的一些工种也随之即将“消亡”这些传统手工种有:
1,传统纯手工中的木匠用工具,一些老木制品制做中的绝活,木制形体中的榫卯结构,传统油漆(生漆)中的工艺现在大部分即将失传。(小年轻的不愿作)
2,泥瓦匠,众所周知,现在新型建筑材料的兴起以及大型建筑机械的应用,在不久将来泥瓦匠也会慢慢的消失。
3,过去的传统铁匠,提到铁匠第一想到的就是抡大锤,是个很苦的力气活,而且收入微薄,记得有一句顺口溜“叮叮当,叮叮当,打铁要吃尜尜烫”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也是即将失传的手工种。
4,已知彻底消失的走街串巷传统手艺有:炉匠,碗匠,锅匠,篾匠,剃头匠,鞋匠等。
这些消失的或即将消失的手工艺行业,它们见证了历史与时代的变迁,也触动人们的怀旧情感,很赋有史诗般的韵味。
我家在中原,小时候农村有很多手工的活,手工技术,如牛车的车轴的制造,叫刮车轴,妇女们纺线织布的纺线技术和织布技术,木工打直线用的是墨斗,这些工艺,现在几乎都看不到了,回去谁家有纺线车,织布机都成古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