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都会回答万事利吧。万事利集团有限公司前身是杭州笕桥绸厂,创办于1975年,目前已经是2019中国民企的500强,算是丝绸界里面的大哥大。
但是其实除了万事利,杭州还有不少老字号以及有名号的丝绸公司,下面就列举几家。
都锦生:1922年,都锦生在杭州茅家埠家中办起都锦生丝织,目前都锦生已经是国内最大的丝织工艺品生产出口企业之一。
达利发:1993年“达利发”品牌创立。
喜得宝:杭州喜得宝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49年,前身为杭州丝绸印染厂,1997年与杭州丝绸炼染厂组建了杭州喜得宝集团公司。
一般认为第一是万事利,其次是喜得宝吧
刚到杭州,听司机说杭州知名的丝绸品牌有:万事利、都锦生、喜得宝丝绸、凯喜雅丝绸?
看样子司机是本地人,没骗你呀,确实是这样,万事利、都锦生、喜得宝丝绸、凯喜雅杭州的知名丝绸品牌就这些。
万事利是杭州G20峰会指定产品,而喜得宝是杭州唯一的丝绸百年老店
杭州红门局都有哪些故事?
传说中的红门局随葬财宝、杭州织造的请安折子。
名字由来从五代十国期间的吴越国到宋朝、元朝、明朝、清朝,杭州一直都是官营织造机构的所在地。包括吴越王钱首设的织室、南宋的织造署、元朝的织染局、明清的织造局等等
,到了明清、由于织造局的大门是朱漆涂成的红色,也称红门局。
目前,红门局在杭州是一条宽五六米、长几百米的小巷,东起定安路,西至劳动路,位置上还是杭州的黄金地段。
由于毁于太平天国运动,所以现在看着很一般,没有什么特别,但是在古代,这里不仅是负责丝绸的官署所在地,还曾是清朝皇帝南巡下榻的内行宫。
传说的红门局宝藏杭州报业下的都市周报曾写过一则传说,说红门局曾被太平天国某王爷充作府第,后来清兵围城时病逝,该王不能归葬故乡,于是就地葬于红门局中,一起葬入的,是不计其数的“金珠重宝”。
这个传说我找了很久的出处,却没见。只是看见有人说是清朝光绪年间,有个进士叫裴景福,他写了一本书叫《河海昆仑录》,第五卷提到了这个红门局宝藏的事。还明确了在南院的十几株椿树边,里面一共放了三口棺材,除了安葬的一口外,边上两口则装满了“金珠重宝”,听到风声悄悄盗墓的全都暴病身亡。
但是小王翻了下这本书,惊喜的发现《河海昆仑录》一共才四卷、根本没有第五卷,所以这个传说连基本的依据也没了。
请安织造杭州织造与江宁织造、苏州织造并称江南三织造,曾有一任杭州织造叫孙文成。这个人在去年火过一次,就是因为他的请安折子。
他基本每月都要给皇帝上一次奏折请安,问“皇上您好吗”?,皇帝每次也回复“朕安”。
虽然来来回回看着挺逗、也很无聊,但其实属于皇帝派往地方的亲信官员,向皇帝请安问候的一种奏折。而且不是想请安就能请,何官、何事、何时递请安折均有不一样规定。
像山东巡抚佛伦就是请安太多,被皇帝嘱咐不用时常请安,而像孙文成“三大织造”这类的就不影响,而且还可以另附其他地方事宜,只要听到的都可以上奏。
曹雪芹的祖父是曹寅,曾任江宁织造、苏州织造。东阁大学士熊赐履卸任后,到江宁养老,曹寅就受到康熙的指派去监视熊赐履。在《江宁织造曹寅奏报米价及熊赐履行动并进诗稿折》中,曹寅除了介绍地方的粮价外,还汇报了监视情况,“打听得熊赐履在家,不会远出。其同城各官有司往拜者,并不接见......”,相当于康熙在江南一带的眼线,所以随时递请安折子相当于随时密报地方动静。
杭州红门局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