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这样的,王羲之是东晋(301一361)著名书法家,字逸少,祖籍琅邪(今山东临沂)人,后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出身于两晋时期的名门望族,传说他还是一位信奉道教的信徒。
王羲之除了对书法的爱好之外,还有一个特殊的爱好就是喜欢鹅,打听到哪里有好鹅,不管路途有多远都会跑去欣赏一番,甚至不惜重金将其买下。渐渐地他这一嗜好也就不径而走,很多人就知道他特别喜欢鹅。
话说山阴城外有座道观的一位老道,很想收藏王羲之的字,在揣摩透了王羲之爱鹅的这心思之后,就精心地养了一群鹅,这群鹅呢养的也确实出众,老道每天就将鹅赶到王羲之有可能经过的道路旁的池塘去放养,目的是为引起王羲之的注意。
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果然有一天王羲之从这里路过看到了这群鹅,马上被吸引住了,挪不动脚步了,直接问是谁家的鹅,待道士赶来说明情况后,就问道士卖不卖,开个价。老道故意吊起了王羲之的口味说不卖。最后说你实在想耍还有一个办法:“听说你王右军的字是一绝,贫道乃玄门上清派,宗门有《黄庭经》一卷,垦请你为敞观书写此卷,以便留诸后世”。意思就是说可以用鹅换字,王羲之应允之后就随老道来到了道观,然后就有了后来的小楷《黄庭经》传世。王羲之也满意地宠鹅而归。
所以《黄庭经》还得了个别号叫《鹅换帖》。
那为什么王羲之那么喜欢鹅呢?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王羲之喜欢鹅是为了书法,
据清代《艺舟双辑》里解释说“书法其要在执笔,食指需高钩,大指压食指,中指之间使食指如鹅头昂曲者,中指内钩,小指贴无名指外距,如鹅两掌拨水者。故右军爱鹅,玩其两掌行水之势也”。意思就是说鹅的两掌拨水之势,可以对握笔和书写有所启悟。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与书法毫无关系,不应该把两者硬扯到一起,说古代的道家与医学和化学是联系在一起的,修道的人为了延长寿命,达到长生不死的目的,会服用大量的丹石(丹药),而鹅的内脏有解除人五脏丹毒的特殊功能,故而被道士们所重视,被列为上品,王羲之出生自天师道世家,曾“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据《晋书王羲之传》)。所以说鹅换字并不是为了书法,而是为了吃鹅解毒和滋补身体。究竟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呢?请各位谈谈自己的看法吧。
王羲之是因为行书《兰亭序》而被尊为书圣的吗?
王羲之得书圣冠名,是王羲之死后多年唐朝皇帝唐太宗极度喜欢王羲之书法,民间一直留传王羲之的书法故事,比如:卫夫人说她儿子墨水写了三大缸,只有一点象羲之,这一点还是他父亲王羲之点上去的。这说明王羲之用点画,出神入画,随心随意,闲熟到极致,把点画当作书法的精髓。王羲之一生创写的书法作品个个都精彩,生活月历也有不寻常的故事,是个文人,人品人格都知晓,可谓文武双全。而《兰亭序》是王羲之的颠峰之作,极致之作,可谓神来之笔,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后人无法复制,唐代几十书法家,都临写过《兰亭序》没一人超越,笔法墨韵戒律,无人能比。总之,王之书圣冠名不是因写《兰亭兰》而得,而是《兰亭序》而起因。因为《兰亭兰》是王羲之智彗的结晶。
不全因为兰亭序》,但兰亭序》也是重要原因之一。王羲之的字好,这没有问题,但还有其他二个原因,其一是王家是当世的名门望族,有深厚的家学渊源。其二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推崇。但有一点,王羲之被称为书圣,应该是唐以后的事情,具体那朝那代?估计没有定论。个人观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