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哪个成语是关于王羲之勤学苦练书法的故事的?

哪个成语是关于王羲之勤学苦练书法的故事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972 更新时间:2023/12/9 18:30:20

入木三分

rùmùsānfēn

【解释】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出处】唐张怀《书断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结构】偏正式。

【用法】用作褒义。称颂别人或评论深刻的用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补语。

【正音】三;不能读作“shān”。

【辨形】入;不能写作“人”。

【近义词】力透纸背、铁画银钩

【反义词】略见一斑

【例句】鲁迅的一些杂文~地揭示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嘴脸。

关于书圣王羲之的典故,你知道什么?

一:王导观书

王导是王羲之叔父,东晋丞相。羲之少年时期,学习书法十分刻苦,也很早就显露出过人的天分。有一天,王导看了小羲之写的字,对羲之母亲说:“我们王氏家族,一向被称为翰墨之家,我看羲之虽年幼,却出手不凡,将来必成大器。说完,从袖子里拿出一本字帖,郑重地对王羲之说:这是我收藏的前朝书法家钟繇的《宣示表》真迹,就传给你吧!好好习字,必有所成。

二:池水尽黑

王羲之热爱书法,经年累月,练笔不缀。他每天写完字以后,就拿着毛笔到池塘里清洗笔砚,日久天长,池塘里的水竟然都被染成了黑色。练习书法,贵在持之以恒,像王羲之这样,练到池水尽黑的程度,一定会有所建树

三:坦腹东床

太尉郗鉴在京口的时候,派遣使者给王导带信,说想在王氏子弟中选一个女婿。王导对使者说:“你就到东厢房去随意挑选。”使者回去以后,对郗鉴报告说:“王家的公子们都不错,听到来挑选女婿,个个都很矜持,只有一个人在东床上露着肚皮躺着,好像什么也没听到。”郗鉴说:“那就选他了。”询问之下,这个人就是王羲之,于是就把自己的大女儿郗璇嫁给了王羲之。

关于书圣王羲之流传世间的典故很多,诸如其夜贴春联的典故曾广为流传。

王羲之的书法在当时可谓名重一时,许多人甚至连王羲之只言片纸也都视若珍宝。传说在一年新年,王羲之连续在门口贴了三次对联,都被喜爱他字的人偷着揭走了。临除夕,不得不又写了一副。这次他怕再被人揭去,采取了一个小手段:将对联上下裁开,各先贴上一半。上联是“福无双至”,下联是“祸不单行”。这样果然奏效,人们见他写的不是吉庆红火的内容,反而是有些不吉利的话语,也就不在揭了。到了新年黎明时分,王羲之又各贴了下一半,对联就成了:“福无双至今日至,祸不单行昨夜行。”路人闻之,皆击掌叹绝。

以下为本人所临王羲之墨迹,请书友们指教!

王羲之苦练书法的主要内容

王羲之年轻时跟卫夫人学习书法,后来又游历名山大川,观察、学习了前辈书法家们的碑刻。他练习书法十分刻苦,据说,他曾在浙江绍兴兰亭的池塘边日夜练习,竟使一池清水变成了黑色。在休息的时候,他还常常想着字的结构,手指就在衣服上画,时间一长,连衣服也写破了。最后,他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二十岁时,有个太尉郗鉴派人到王导家去选女婿。当时,人们讲究门第等级,门当户对。王导的儿子和侄儿听说太尉家将要来提亲,纷纷乔装打扮,希望被选中。只有王羲之,好像什么也没听到似的,躺在东边的竹榻上一手吃烧饼,一手笔划着衣服。来人回去后,把看到的情况禀报给郗太尉。当他知道东榻上还靠着一个不动声色的王羲之时,不禁拍手赞叹道:这正是我所要的女婿啊!于是郗鉴便把女儿郗浚嫁给了王羲之。这故事便成了「东床」和「令坦」两个典故。在他身上出现的成语还不只这些,据说有一次,他把字写在木板上,拿给刻字的人照着雕刻,这人用刀削木板,却发现他的笔迹印到木板里面有三分之深。这就是成语「入木三分」的由来。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谁知道历史上还有哪些关于书法家在未成名之前勤学苦练的故事?(字在50以内就行)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书圣王羲之之子王献之的练字故事已是千古美谈。王献之自幼受父亲的影响,与众兄弟习字。论天资,他确实是超出常人,然而更加超出常人的,是他的刻苦。王献之的书房中有一口大缸,专为其研墨而设。春华秋实,由于王献之习字刻苦,转眼间已经用去了三大缸水。王献之打算用这最后一池墨写出的作品请母亲评论,兴冲冲地拿着一个

  • 黄河的历史人物故事。民间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民间故事:1传说中有个小伙子叫黄河,英勇无比.恋上一富豪的女子.但女子的父亲看不起他,就让他百步之箭,进一个铜钱的孔里.他做到了.女子的父亲又让他在百步之外射一箭,穿透原先的箭他也做到了.又要求他在百步之外射中铜钱并接住它.他知道其夫在刁难他,就一箭射向她父亲.怎知他以前学过武功,躲开了.他很气恼,

  • 王羲之刻苦练字的故事简短一些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1、故事王羲之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王氏,他七岁就擅长书法。传说晋帝当时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他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书法技艺炉火纯青,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2、人物简介王羲

  • 王羲之的书法有啥作为?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一招鲜吃遍天,王羲之可以傲人了,还有什么不满足的既已足可傲人,更可以虚怀了,一个天下无双的书法大家,跟一个才气上名不见经传的人去比什么王羲之却喜欢攀比,其攀比不是一招鲜吃遍天,而是要招招鲜包圆天,书法、文章、地位、家庭、事业、财富、美誉以及琴棋书画茶酒诗词都不输人,这,活得就苦了个人认为这是确有其事

  • 要几个流传于黄河流域的简略一些的英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大禹治理黄河时有三件宝,一是河图;二是开山斧;三是避水剑。传说河图是黄河水神河伯授给大禹的。古时候,在华阴潼乡有个叫冯夷的人,不安心耕种,一心想成仙。他听说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为仙体。于是就到处找水仙花。大禹治理黄河之前,黄河流到中原,没有固定的河道,到处漫流,经常泛滥成灾。地面上七股八

  • 收集王羲之书法家的故事选其中一个简要介绍一下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

    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的大书法家。他出身士族,加上他的才华出众,朝廷中公卿大臣都推荐他做官。他做过刺史,当过右军将军(人们也称他王右军)。王羲之从小喜爱写字。据说平时走路的时候,也随时用手指比划着练字,日子一久,连衣服都划破了。经过勤学苦练,王羲之的书法越来越有名。当时的人都把他写的字当宝贝看待。据说有

  • 汉唐时期的“丝绸之路”是由哪些人开辟的?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丝绸之路是中亚人开辟的,早在上古时期,丝路就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通道,西方的青铜技术、马拉战车都是通过这条线过来的。后来波斯帝国专门开辟了国家形式的亚洲大陆贸易线,丝路属于该贸易线东延段,早在张謇之前就由中亚商人开辟了。张謇之后,不过是建立了官方认证而已。我们一般所说的丝绸之路是指“陆地丝绸之路”,一

  • 当代名人你认为谁的书法写的最好?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我个人认为当代真正写的好的人是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原因如下,一是毛主席的书法具有扎实的传统基础,从小就临过颜体,小楷等,并长期持之以恒临池不辍,形成了扎实的书法功底,为以后的书法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毛主席的眼界。不论是在艰苦的环境还是革命胜利后的环境,毛主席都遍读各家名帖,这就大大提升了眼界,

  • 由锦上添花 衣锦还乡 锦绣河山等成语看出中国丝绸与传统文化的密切关谈谈你的感受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中国是礼仪之邦、衣冠古国。孔孟儒家学说对于中国礼仪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完善有着深远的影响。中国丝绸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煌煌礼制的一个缩影。可以说,中国古代的丝绸服饰是分尊卑、别贵贱的礼仪制度工具之一,是封建宗法制度的物化表现。古代帝王所穿戴的服饰具有特殊的标记,需要有一套正规的服饰制度来加以规定,而

  • 欧阳询是如何学习王羲之的?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这题不知怎么回答,欧阳询学没学过王羲之都未可知,至于怎么学习的王羲之就更无从说起,欧阳询以楷书著称,王羲之以行书著称,其实欧阳询的行书也非常好,我们可以对比下欧阳询与王羲之的行书,看欧阳询是否学习过王羲之。上图为欧阳询行书《千字文》图为王羲之《兰亭序》话说后世行书皆师兰亭之法,也就是说后世的行书都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