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权是唐代人,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那么关于柳公权有哪些故事?下面是我为你搜集柳公权拜师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柳公权拜师的故事《柳公权拜师》是一则小故事,旨在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世人,做人不能骄傲自满。所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学习是没有止境和终点的,只有勤学苦练才能使自身的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状态。柳公权酷爱书法,自幼就临摹书法大师的作品,在全村中,是一名“小书法家”,深受全村百姓的称赞。有一次,他和几个小伙伴举行“书会”,柳公权写下“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这时,一位卖豆腐的老伯挑着豆腐从前面路过,看见了柳公权的作品。他认为柳公权小小年纪,就如此心高气傲,便皱了皱眉头。他沉吟片刻说,柳公权的字写得一点都不好,就像自己卖的豆腐一样,软软塌塌,没有一点美感和骨筋,还不如别人用脚写的作品,就这样一幅作品还敢在人前卖弄。柳公权听完老伯的话,十分生气,便呛声老伯让他写一幅作品试试。老伯听后笑着说,自己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但是在华京城有很多书法很厉害的人。柳公权听后,想去华京城一探究竟。第二天,柳公权五更起床,前往华京城,一进城门,他看见一棵槐树下围了很多人。柳公权十分好奇,他挤进人群中一探究竟,只见一位没有双臂的老头用脚写字。这位老头坐在地上,右脚夹着笔,左脚压着纸张,正在挥洒自如地书写对联。老头的字体肆意飞扬,赢得阵阵喝彩,柳公权佩服不已。柳公权跪在地上,希望这位老伯能收他为师,老伯自嘲自己出身卑微,没办法为人师表。在柳公权的苦苦哀求之下,老伯拿出一张纸写下: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柳公权恍然大悟,回家之后日夜练习书法,手上被磨起了厚厚的茧,但是柳公权依然不放弃,最终成为了一代书法大家。柳公权行书作品《蒙诏帖》是柳公权行书代表作品。《蒙诏帖》书写的内容是:“公权蒙诏,出守翰林,职在闲冷。亲情嘱托,谁肯想赢,深察感幸,公权呈。”这幅作品又名《翰林帖》,高为26.8厘米,全长为57.4厘米,是柳公权行书作品,现在被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柳公权在楷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但是流传的行书作品数量不多,从《蒙诏帖》中可以鉴赏出柳公权在行书上的书写特点。《蒙诏帖》写于公元821年,此时柳公权四十四岁,正是他创作书法的巅峰时期。因为年少力强,在这幅作品中,柳公权用大体的行书一气呵成,充满了遒劲的力道之美。字形散而神不散,给人一种空灵动感之态。在第一帖中,柳公权用大型字体写出了“公权蒙”三个字,字形连绵庞大,气势磅礴的感觉迎面而来。在用笔上,柳公权下笔很有力,所以写出来的字体遒劲富有力道之美。因为这幅作品写于柳公权四十四岁,足以见他精力之饱满,下笔有神韵。在之后的字体上,柳公权字体形式颇富变化,在写作中他加入了技巧,虽然字形大小不一,但是字形连贯,连绵起伏造就了气势上的壮观。在后三行中,柳公权的字体由大变小,逐渐显露出了柳体骨瘦的神韵,字体一气呵成。在《蒙诏帖》中柳公权将气脉和力度融于其中,字里行间凸显“柳骨”秀美清瘦的特点。柳公权书法字帖《柳公权书法字帖》是后人为了学习柳公权的字体而制成的一部书法入门书籍。在字帖里面,总结了柳公权的柳体形式,便于后人临摹。柳公权书法方面最高的造诣就是楷书。他的楷书作品十分秀丽美观,字体比较瘦而硬,下笔的力度很足;书法作品干净秀丽,一幅作品一气呵成,比较连贯流畅;除此之外,书法作品的结构很严谨,字体之间充满整体性和力度美。后人想要学习柳公权在楷书方面的书法技巧,就制成了《柳公权书法字帖》。这种字帖内容,有多种样式,针对各个年龄段和不同学习阶段,均有不同的字体内容。举个例子而言,小学生学习书法大多都是从最基本的入门开始学习,为了打好基础,买的就是最简单的“柳体”入门书籍。字体简单,笔画较少,便于入门学生的练习和使用。除此之外,现在倡导的方块汉字,从一定角度上来说和楷体十分相近,学习柳公权的楷书作品,也有助于写好汉字。对柳公权书法感兴趣的书法爱好者,他们长期临摹和研习柳公权的书法作品,总结出了柳体在书写方面的技巧。随后,著有字帖一书,在书中详细地介绍了柳公权楷书的书写步骤和书写技巧,比如一撇一捺怎样写才会有“柳体”的形态。猜你喜欢:1.关于柳公权的典故2.古代励志故事大全3.名人教育孩子的励志故事4.书法名人励志故事5.谦虚而成功的事例
更多文章
欧阳询楷书自学8个月了怎么样,有进步么?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这位网友,首先应该肯定您对学习书法的热情与毅力。您学习欧阳询楷书才8个月,就已写出这样的成绩,可喜可贺。你选择欧阳询的楷书作为学习书法的入门之路无疑是正确的,因为他在历史上被誉为“唐人楷法第一”,“正书翰墨之冠”。唐代以后很多书法大家都有学习欧体的经历。事实也证明,学习欧体是通往成功实现理想的一条可
有关黄河的神话传说 400字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
黄河的故事从前,有一个小伙子叫黄河,长得一表人才,骑得烈马,拉得硬弓,百步之内,指哪里射哪里,分毫不差。每天早晨日头一冒红,黄河就骑马出去打猎了。每次他都经过一家员外的花园。这天打猎回来,他又经过那花园,看见墙头上一个十八九岁的姑娘正笑眯眯地望着他。姑娘一甩手扔下了一只手镯就躲到墙后去了。黄河跳下马
关于名人靠勤奋成才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华罗庚韩愈高尔基王羲之与墨池达芬奇画蛋,司马迁写《史记》马克思写《资本论》花了40年时间数学家陈景润证明“哥德巴赫猜想”苏秦政治家古人炼字的故事1、僧敲月下门有一次,贾岛骑蹇驴访李款幽居,于驴背上得诗句“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中树,僧推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古
欧阳询的行书为什么没有他的楷书影响大?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现在的书法家动辄说自己五体皆精,其实,书法史上真正做到五体皆精的书法家是很少的,人的精力有限,书艺的主改方向也不同,能写好两三种书体就算很不错了。欧阳询的行书当然也算不错了,其《张翰帖》《卜商帖》《梦奠帖》等,笔锋劲健,取势妍妙,结体纵长,充分表达了瘦硬峻峭的风神,突破了二王规范而别具一格。但不足之
米芾拜石的典故是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史百科
米芾拜石说的是米芾喜爱石头的一个典故。那么这个典故到底是讲什么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米芾拜石的典故是怎么来的,希望大家喜欢!米芾拜石的典故米芾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画家,他的行书是他所有的爱好中成就最大的。虽说如此米芾还有很多的兴趣都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他从小就喜欢写诗赋词,他六岁的时候就能背诵几
黄河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20字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百度一下就有了!在古代,人们都黄河周边生活。黄河记载了中华文化,哺育了中华儿女。早在远古时期,中国境内的原始先民就生活、奋斗和繁衍在黄河流域。所以,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黄河哺育了中华儿女,人们常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意义就在这里。参考文献:百度知道古时候,在华阴潼乡有个叫冯夷
写扇面除了对纸性要了解,还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
扇面书法作品的书写,是所有书法作品中布局最难的一种。首先要计算字数,根据扇面的大小尺寸、扇面中的格路,选择好要写的内容,把总数统计出来,然后计算每行的字数。扇形因为上宽下窄,书写要求分长短行。长行多少字,短行多少字,都要精确计算,还要留有标题和落款的位置,一点都不能马虎。计算好了以后,就是书写的问题
你如何评价吴玉生的这幅四字书法作品卖了2.6万?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书法家吴玉生善楷,有较深的书法功力。吴玉生的字,师法古人,且有个性融入,已自成一家,实属难得!他的一幅横幅书法作品卖2.6万元人民币,属正常现象。物有所值嘛!上图为吴玉生楷书横幅作品“融通四海”吴玉生的这幅楷书作品创作于戊戌秋,用笔老辣,结字严谨,点画(线条)质量圆润,厚重,大气磅礴,纯中锋用笔,起
关于黄河的故事或传说(不超过60字)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从前,有个打渔的老头,他有个女儿叫黄荷。有一天,老头在河中捞起一个小男孩,这男孩和黄荷一般大小。老头将男孩带回家,给他起了个名子叫黄河。黄河渐渐长成了一个英俊威武的小伙子,老头便把美丽贤慧的黄荷嫁给了黄河。有一年过年的时候,老头突然得了一种病,什么也吃不进去,急得一家人团团转,又求神,又请医,还是治
欧阳询的《九成宫》和智永的《千字文》相比,哪个更好?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虞、智、欧体相比,看比什么?比个性,其书法特点,都是第一,比共性,欧体的法度最严谨,几乎无懈可击。笔法、汉字结体都是一流的!谢谢你的提问。你的问题呢,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楷书范例问题。一个是书法欣赏问题。所以,我们从两个方面来说。你说的唐代张怀对欧阳询的评价排在虞世南、褚遂良之后,这是唐代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