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一般是指陆上丝绸之路,如果广义上讲,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这个问题属于旅游标签,那么就简单说说陆上丝绸之路的旅游情况吧。
陆上丝绸之路,起源西汉,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
丝绸之路,精华路段在甘肃,一是源于甘肃狭长的地形,二是源于黄河,三是古代甘肃属于边塞,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外加丰富多变的自然环境,现如今得到部分开发,每年7月到9月,丝路旅游格外火热。
丝路旅游看什么?一是看自然景观(甘肃除没有大海,其他地貌都在甘肃可以看到雪山、草原、湖泊、寺庙、丹霞、湿地等);二是人文景观(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马蹄寺石窟等);三是历史景观(从汉代开始,丝绸之路一直是一条黄金路段,留下了深厚的历史);四是美食文化(汉族、回族、藏族、裕固族、东乡族等多民族群居、杂居,饮食文化多彩多样);五是拍风光人物摄影大片。
给一个丝绸之路旅行线路,请参考:
第一天:兰州集合。
第二天:兰州西宁青海湖。
第三天:青海湖茶卡盐湖德令哈。
第四天:德令哈大柴旦敦煌。
第五天:敦煌一日游。
第六天:敦煌莫高窟嘉峪关。
第七天:嘉峪关七彩丹霞张掖。
第八天:张掖武威兰州
第九天:兰州解散。
《西游记》是古丝绸之路上的故事吗?
谢邀回答!
《西游记》是古丝绸之路上的故事吗?
明代作家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主要描写唐僧及其弟子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去西天取经的故事。虽然是一部神话小说,其实是根据流传在民间,关于唐代著名的高僧玄奘,西域取经的故事撰写的。
玄奘是唐代著名虔诚的佛教徒,杰出的翻译家,享有世界声誉的旅行家,也是最全面地记述古代丝绸之路沿途情况的伟大著作家。奘玄从西域丝绸之路的中道出国,从西域南道回国,历时17年,游历三十多个国家,行程五万余里,大大促进了中原与西域、中国和印度等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奘玄的《大唐西域记》记叙了沿途见闻,为我们了解西域、中亚、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历史情况,了解丝绸之路的面貌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是一部闻名世界的历史地理名著,具有重大科学价值。
由此我们是可以说《西游记》是古丝绸之路上的故事。
丝绸之路是如何诞生的?
汉朝丝绸之路一场由无业游民推动的历史变革!
大家知道,自公元1492年哥伦布开启欧洲大航海时代之后,真正对这段历史起到推动作用的其实是大量的欧洲无业游民甚至罪犯。而在此1600多年前的中国,也有类似的一幕推动开辟丝绸之路的,是大量汉朝的“贫人子”以及“妄言无行之徒”,也正是这些缺乏引导、没有纪律的开荒者在给整个中国历史立下汗马功劳的同时,也给汉朝在西域的声誉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张骞西行在之前文章中,国史君(国史通论)讲到,汉朝得以开辟丝绸之路的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在对匈奴的全面战争正在进行且日渐激烈之际,汉朝得知了西方尚有一个曾经强大的大月氏国与匈奴有着不共戴天之仇(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所以,汉武帝决定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张骞受命带领一百多位使者,以匈奴人堂邑父为向导,开始了他的第一次西行。
这场被司马迁称为“凿空”的旅途注定是充满坎坷艰险的,张骞等人历经十三年,突破各种险阻,最终和堂邑父二人安全地回到了长安城(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他们几乎是空手而归,但带来的却是中华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张骞回国后给汉武帝作了一份正式的报告,其中有两个重要信息:第一、大月氏已经“乐不思蜀”,他们已经忘记了与匈奴的仇恨(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对联合汉朝共同夹击匈奴的计划并没有多大的兴趣。第二、西域各国的地理人文以及与匈奴的关系,我基本上都打探清楚了!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为了联络乌孙以及宣扬大汉国威,张骞率领三百余名随从以及大量财物,开始了第二次西行。这次,汉朝才真的在西域建立了威信,此后一年多中,西域各国与汉朝开始了频繁的往来(其后岁余,骞所遣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丝绸之路逐渐发展起来。
开拓时代自博望侯开外国道以尊贵,其后从吏卒皆争上书言外国奇怪利害,求使。天子为其绝远,非人所乐往,听其言,予节,募吏民毋问所从来,为具备人众遣之,以广其道。随着西域各国与汉朝建立联系,汉朝也开启了大规模开拓西域的序幕。张骞因为出使西域有功而被封为博望侯,随从他出行的副使们为了谋个一官半职也开始争相上书请求出使西域,汉武帝为了开拓这条历史性的道路,对主动请缨者基本上是来者不拒。
汉朝因此而得到了三个好处:第一、西域的苜蓿、葡萄、汗血马等物开始流入中国,汉朝与西域的贸易活动逐渐展开,双方互通有无、互利共赢。第二、汉朝开始与乌孙国和亲,共同牵制匈奴。第三、也是最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汉朝开始在西域设置常驻官员,派遣士卒在西域屯田,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将西域纳入中原王朝的势力范围。
负面影响但是这个开拓时代辉煌的背后,依然存在着很多负面的影响,《史记大宛列传》中记载:
来还不能毋侵盗币物,及使失指,天子为其习之,辄覆案致重罪,以激怒令赎,复求使。使端无穷,而轻犯法。其吏卒亦辄复盛推外国所有,言大者予节,言小者为副,故妄言无行之徒皆争效之。其使皆贫人子,私县官赍物,欲贱市以私其利外国。外国亦厌汉使人人有言轻重,度汉兵远不能至,而禁其食物以苦汉使。汉使乏绝积怨,至相攻击。而楼兰、姑师小国耳,当空道,攻劫汉使王恢等尤甚。总的来说,汉朝开拓丝绸之路之初带来的负面影响包含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汉朝派遣至西域的使者大多是无以谋生的贫家子弟,他们虽然是出国办公事,但主要目的依然是谋私利,汉朝送给西域各国政府的礼物甚至都会被这些使者当做私货牟利,这就难以达到汉朝派遣他们联络西域各国的预期效果。又由于西域“绝远”,汉朝对使者在西域的犯法行为并不能施行有效的管理。
第二、这些汉朝使者除了对内的犯法行为之外,还凭借强盛的汉王朝为后盾,对西域各国颇不尊重,导致西域列国对汉朝颇为不满以至于开始对汉朝施以报复,比如故意不卖给汉朝使者食物甚至发兵劫掠汉使。
第三、汉朝对这些顽劣的使者也没有办法,毕竟受过“良家子”大多不愿意去西方苦寒之地,所以汉朝只能给这些触犯法律的汉使处以严厉的惩罚,并将出使西域作为他们赎罪的方式之一,这就让之前的两种负面影响进入了恶性循环。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负面影响,就是汉朝开拓丝绸之路的本意是拉拢西域各国共同抵御匈奴,但汉朝使者的一些恶劣行径导致汉朝失去了很多本来可以团结的盟友他们因在西域受到“欺负”,回来就给汉朝廷告状,说这些西域国家非常弱小且灾害不断,应该乘机出兵征服(使者争遍言外国灾害,皆有城邑,兵弱易击)。其结果就是“天子以故遣从骠侯破奴将属国骑及郡兵数万,至匈河水……虏楼兰王,遂破姑师。因举兵威以困乌孙、大宛之属”,汉朝对西域的战争最终以李广利的失败而告终。这些西域国家本来都极有可能成为汉朝的盟友,却被逼投靠了汉朝的敌人匈奴。
张骞的“凿空”之旅让汉朝开辟了丝绸之路,进而与西域各国建立联系,而这场变革最初启动之时却是筚路蓝缕。汉朝因大规模派遣无组织、无纪律的“妄言无行之徒”出使各国,导致汉朝对西域国家发动了本来没有必要的战争。但是开辟丝绸之路的历史功绩是不容任何人抹煞的,这可能就是庄子所说的“始生之物,其形必丑”吧!
丝绸之路的开端应该是从三段开始的,最西一段始于古希腊人,或者说亚历山大大帝推动的对东方的向往与好奇;最东一段始于中国,中国汉朝对匈奴的征伐,让汉朝掌控了西域地带,打开了向外输出的通道,并得以建立对西来商人的管理与贸易;中间一段始于波斯帝国,波斯帝国的发展和对商业的热爱,得以连通东方与西方在贸易上的往来。
从亚历山大大帝到古罗马,在西方人的眼中,东方是一个神秘且奢侈、富裕的地方。这个东方的概念显然更大,并不单纯只是指向中国所在的远东,它包含了所有欧洲以东的地区,尤其是埃及、波斯、印度等地方的财富让罗马人惊叹不已。田野的收获,商品的数量,以及成群的牲畜,让罗马人觉得,东方的人不用劳作,就可以享乐。罗马人对东方不断地逼近和征战,是他们对东方的富裕以及奢侈生活的向往。
在罗马人开始向东方探索的同时,汉朝也开始向西靠近。在汉朝完成对匈奴的征伐之后,汉朝开始掌握西域地区的商贸活动。中国由此打开了向西贸易的大门,这使得中国的丝绸得以走进世界,而丝绸之路的东方之端也就此诞生。汉朝对外来贸易的管控有着一套严格正规的管理体系,不仅制定了专门的贸易规则,还对西域的商人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所住旅店的顶级,货物的价值,以及贸易的行程,就像今天的海关和对外贸易管理一般,可见应对全球化的措施从早古时就已存在。
贸易最主要的产品是丝绸,丝绸不仅是奢华的奢侈品,有的时候还扮演着国际货币的角色,因此很多商贸路上的国家对丝绸都有着大量的需求。波斯和贵霜帝国推动了丝绸的世界旅行。首先,贵霜帝国的发展,确保了更多来自中国的货物可以通过贵霜帝国流向地中海。同时,中国同波斯的交往也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多的波斯商人来到中国,带来中国需要的商品,同时又将丝绸等货物运往地中海。
波斯是中国和罗马的中间线,罗马通过波斯以及古印度的港口,获取大量来自中国的商品,尤其是丝绸,成为了罗马人的新宠。丝绸的滑、薄让不少罗马人趋之若鹜,甚至引起了保守派的恐慌,甚至颁布法令禁止男人身着丝绸,但也无法阻挡人们对丝绸的喜爱。这就像是一种文化的入侵,因异文化物品在本国内的疯狂流行而引起的担忧,无论在哪个时代都存在。
罗马人对丝绸的大量购买,使得帝国造币总数的一半流入到了东方的贸易市场。这种大规模的跨境贸易也催生了严格的运货合同,如果毁约了,例如没有在规定的时间交货、付款,将会面临严厉的惩罚,这也表明跨境的大规模贸易已成为常态。当然罗马不只是单纯的买方,同时也是卖方,罗马的玻璃、银器等同样也是市场上的紧俏货。
东西方贸易的发达带动了丝绸之路沿线上城市的发展,很多小村庄变成的小镇,小镇发展成商业大城市,越来越挺拔的建筑拔地而起,一座一座连接着丝绸之路的最东端和最西端。
参考资料:
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