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公元708__784年),字清臣,祖籍琅琊临沂。颜真卿曾官至太子太师,被封为鲁郡开国公,因被后人尊称为“颜鲁公”,“颜太师”。
颜真卿出生在一个世代习书的家庭。25岁时参加京兆府府试,因成绩优异,被府举选参加次年的进士科考试,以甲科举第。官阶属二品,执掌吏部,权威并重。
建中三年(公元782年),被判军杀害,卒年77岁。宋人仰慕颜真卿品节,曾建忠义堂祭祀鲁公。
颜真卿早年学习王羲之、褚遂良的书法,后来师从张旭。在广泛涉猎钟鼎篆隶。南帖北碑的基础上,吸收民间书法的精华,纳古法于新意之中,生新法于古意之外,陶铸万象,隐括众长,终于形成了大气磅礴雄强豪放的艺术风格。
颜真卿的书法代表作是什么?
颜真卿的书法代表作有《多宝塔感应碑》、《麻姑仙坛记》、《东方朔画像碑》、《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争座位稿》、《自书告身》、《祭侄季明文稿》等。
1、《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是唐天宝十一年(752年)由当时的文人岑勋撰文、书法家徐浩题额、书法家颜真卿书丹、碑刻家史华刻石而成,是楷书书法作品。现今保存于西安碑林第二室。
此碑共三十四行,满行六十六字,内容主要记载了西京龙兴寺禅师楚金创建多宝塔之原委及修建经过。整体秀美刚劲,清爽宜人,有简洁明快,字字珠玑之感。
用笔丰厚遒美,腴润沉稳;横细竖粗,对比强烈;起笔多露锋,收笔多锋,转折多顿笔。结体严谨道密,紧凑规整,平稳匀称,又碑版精良,存字较多,学颜体者多从此碑下手,入其堂奥。
2、《麻姑仙坛记》全称《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是颜真卿楷书的代表作。
该碑立于唐大历六年(公元771年),后遭雷电毁佚,有原拓影印本行世。碑文苍劲古朴,骨力挺拔,线条粗细变化趋于平缓,笔画少波折,用笔时出“蚕头燕尾”,多有篆籀笔意。
其结体因线条厚重,为了在字的中宫留出余白,以避免壅塞,不得不竭力向四周扩张,外拓的写法被推向极致。
碑旧在江西临川,明季毁于火。楷书,据传世剪裱本计共901字。
3、《东方先生画赞碑阴记》,唐颜真卿四十五岁时所书,字体浑厚苍健,气势开张博大。
颜真卿书此碑时正值盛年(45岁),笔法刚健雄浑,遒劲严正,为颜碑中的珍品。此碑已初具后来颜书的规模,在研究颜书的发展上有重要意义。原石多经剜刻,面目全非。传世有宋拓佳本。千百年来,世人争相拓摹,推崇备至。
4、《颜勤礼碑》,唐颜真卿撰文书丹,自署立于大历十四年(779年)。楷书,碑文一通。残石175×90×22厘米。碑四面环刻,存书三面。碑阳19行,碑阴20行,行38字。左侧5行,行37字。
右侧上半宋人刻“忽惊列岫晓来逼,朔雪洗尽烟岚昏”十四字,下刻民国宋伯鲁题跋。现存西安碑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初拓本。《颜勤礼碑》在拙重中见挺拔雄肆之气概,《麻姑仙坛记》则在宽博中见空灵洞达之韵度,堪称颜楷的双峰并峙。
因字而死,大书法家颜真卿是如何被构陷致死的?
唐德宗时,卢杞深得其信任。卢也是当朝擅长书法者,据说写出的字很有二王之风,但他的书法没人喜欢,时人都推崇颜真卿的书法,这让他的小心眼里很不舒服。于是,卢居心叵测,奏请唐德宗,让颜真卿去劝说叛贼李希烈,结果颜真卿被李希烈杀害。
这个问题我此前在“卢杞是怎样害死颜真卿的?”问题中回答过。
颜真卿一生刚正不阿、不畏权贵,正因为如此,那些朝堂上的奸佞贪官十分忌惮。为排挤颜真卿,这些奸佞也是绞尽脑汁各种刁难。
颜真卿礼仪使之职时,虽然博古通今,但他的建议多被当时的权臣阻扰,难以实施。后来颜真卿因刚正而得罪宰相杨炎,被改为太子少师,仍兼礼仪使。到奸相卢杞任宰相以后,嫉妒贤能,对稍有不顺从自己的人,必定要赶死杀绝。颜真卿当时已年逾古稀,声望很高,言论正值,这就成了卢杞之辈的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在公元783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乱时,卢杞便奏请皇帝下旨派颜真卿前往说降。当时朝堂之上忠臣皆知颜真卿此一去凶多吉少,便密奏皇帝欲阻止颜真卿去往叛军中,可我们这位固执刚正的颜鲁公已视死如归,说“君命可避乎?”。颜真卿来到李希烈叛军中面对各种威逼利诱均是义正言辞,批评李希烈食君禄却不行臣事。后来颜真卿被李希烈叛军缢死于蔡州,享年77岁。
卢杞害死颜真卿使用的是借刀杀人之计,是谓狠毒之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