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共计30项。民间美术:杨柳青木版年画,“泥人张”彩塑;民间舞蹈:挂甲寺庆音法鼓,杨家庄永音法鼓,大沽龙灯,汉沽飞镲,刘园祥音法鼓,林亭口高腿子高跷,海下文武高跷,蜡庙小车会;传统戏剧:天津京剧,评剧,卫派河北梆子;传统手工技艺:风筝魏风筝,杨村糕干制作工艺;民俗:天津皇会,天津天后文化,葛沽宝辇出会;曲艺:天津时调,京东大鼓,天津相声,骆派京韵大鼓,李派快板书,雷琴拉戏;杂技与竞技:回族重刀武术,拦手门武术,霍氏练手拳,北仓少练老会,北少林武术;传统医药:天津隆顺榕中药生产技艺。
徽州非遗项目的记录
徽剧徽戏是明代中晚期至清初,在“徽州腔”、“青阳腔”(合称“徽池雅调”)的基础上,经过多方吸收当时流行的优秀戏曲艺术。清乾隆55年“四大徽班”北上进京时,徽剧声名大噪、风靡南北,进入全盛时期。徽墨自南唐奚廷始,取当地的制墨原料用易水墨法,质量上乘,深得南唐后主李煜的赏识,赐其国姓,擢廷为墨务官。从此,歙州制墨名噪全国。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歙州更名为徽州,“徽墨”由此而来。歙砚歙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其主要生产制作地和成名地在古徽州歙县,故称歙砚。歙砚问世在汉、晋、唐代,名声日盛,尤其唐代开元龙尾砚石被发现后,歙砚的名声更大。
大同非遗的特产
大同特产:莜面考老老:是大同、雁北一带人民群众喜欢吃的风味食品。考老老用莜麦蒸制而成,配以羊肉梢子,加上各种作料,香味浓长,耐消化。这与大同雁北一带盛产莜麦面有很大关系。大同黄花:黄花,学名萱草,俗称金针菜,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蔬菜。嵇康《养生论》神农经上,有“萱草忘忧,乐为食之”的记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上也有专门论述,说它有利尿、健胃的功能。大同县是山西省黄花的主要产区之一,从明朝开始,就享有“黄花之乡”的盛名。大同的黄花有三大优点:一是颜色鲜黄,干净无霉,一色金光灿烂,绝少黑斑霉货;二是角长肉厚,线条粗壮,肥颀整齐;三是油性大,脆嫩清口,久煮不烂。因此,大同黄花为素食上品,受外商欢迎,成为山西省外贸骨干商品之一。恒山黄芪:恒山山区,最适宜于种植黄芪,山下的浑源县已成为我国的黄芪之乡。恒山黄芪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中药材,又是人们烹肉、泡酒、作菜、煮汤的佳肴。它的特点是条长顺直,皮光纤细,色泽黄亮,粉性大,空心小,是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的“正北芪”。大同艺术瓷:产于大同煤峪口煤矿陶瓷厂,产品造型别致,设计新颖,品种繁多,尤其是具有民族特点、地方特色的儿童玩具,别具一格,更为诱人。这里生产的陶瓷制品多达130多种,几百个花色,其中有许多富有民族传统和神话传说色彩的制品。如“大肚弥勒佛”、“老寿星”、“天女散花”、“嫦娥奔月”、“猪八戒吃西瓜”等等。黄烧饼:迄今有300O余年的历史。它选料上乘,做工精细,具有香甜酥脆、油多而不腻、利口不粘牙、久存放而色味不变等特点。多年来畅销娘子关外,主要产地在灵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