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河北沧州有什么土特产?

河北沧州有什么土特产?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872 更新时间:2024/3/24 15:49:39

农业特产

沧州金丝小枣

金丝小枣

沧州红枣又称金丝小枣,沧县、献县、泊头交界处及其周围是金丝小枣生产地。其中泊头市和位于产区中心的沧县崔尔庄是沧州红枣的正宗代表。无棣县金丝小枣栽植历史距今已有2300多年,现有百万亩枣粮间作,其品质、产量居全国之冠,被誉为“中华金丝小枣第一县”。

沧州枣树栽培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农民就获枣树之利。大城、沧县、河间、献县、泊头、盐山、海兴等县都是小枣盛产之地。

泊头鸭梨

鸭梨是河北省沧州市的特产,以泊头栽培面积最大,栽种最早,品质最好而得名,至21世纪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过去泊头鸭梨的主要集散地在天津口岸。故对外出口称“天津鸭梨”。泊头鸭梨果形俊秀,皮簿肉细,脆嫩多汁,香甜爽口。鸭梨含糖一般在10一13%,并含有果酸、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碳水化合物。鸭梨还是一种极好的药品。泊头市鸭梨注册商标为“玉娇”牌。

著名菜肴

羊肠汤

沧州羊肠汤,过去叫做羊肠子、羊杂。沧州地处华北平原的东部,却有着辖区内的孟村回族自治县。回族是此县的一个主要民族,这里的小吃多以牛羊肉为主。沧州羊肠子便是其中代表,羊肠子在解放前就是沧州市的早点小吃,光顾羊肠子摊儿的大部分是出卖劳动力的壮汉,时至今日喝羊肠汤的顾客也是男士居多。

沧州冬菜

冬菜

沧州冬菜是用本地产的一种帮薄、筋细、含糖多的优质大白菜,去掉老帮和绿叶,切成宽约1厘米,长约1.2厘米的小块,晾晒后拌上适量的精盐和蒜泥,装坛压实,牢固封口,经长时间自然发酵而制成。其色泽金黄,气味芳香,落口微甜,咸中略带辣味,且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诚为沧州之特产。

据《沧州县志》记载,清康熙年间,沧州古城内外已有数十家冬菜作坊,买卖兴隆,行销国内外。1936年,沧州冬菜曾在巴黎举办的商品博览会上荣获优质产品奖。

其他风味食品还有:油老虎、火锅鸡、红烧狮子头、虾酱、小鱼辣酱、驴肉火烧、任丘熏鱼、河间芝麻花酥糖、盐山皮蛋、白洋淀皮蛋、南皮窝头、交河煎饼、吴桥薄脆饼、肃宁香肠、沧州冯氏香肠等等。

另外沧州还有“铁狮王”白酒、“御河春”白酒、献县“献王”白酒、泊头“十里香”白酒,中捷农场“五姑春”白酒、葡萄酒、盐山“千童”枣酒、“东渡”老酒等酒类。

天津一带有没有捻军首领张宗禹的后续传说和活动轨迹?

说张宗禹很多人肯定不熟悉,但是说起僧格林沁大家自然是耳熟能详。在《武状元苏乞儿》里,僧格林沁可是大名鼎鼎的铁帽子王。

其实清朝的铁帽子王只有12个,除了济尔哈朗是舒尔哈齐的儿子外,其他11个全都是清朝皇帝的子孙后代,僧格林沁作为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图哈萨尔的后代,是蒙古王爷,所以自然没有资格担任铁帽子王。

不过因为僧格林沁对晚清的功劳巨大,被称之为柱石亲王,而且享有世袭罔替的资格,所以常常被大家误认为是铁帽子王。这位铁帽子王就死在了张宗禹手里。

张宗禹取代张乐行,成为捻军主要领袖。很多人对捻军没什么印象,因为同时期的太平天国实在是太出名了,清廷几乎是耗费了所有的人力财力物力,才勉强平定了太平天国。

因此捻军与之相比,就没那么出名了。其实捻军的声势一点都不比太平天国要差,从人数上来说,他们甚至可以跟太平军旗鼓相当,因为捻军后来与西北少数民族起义联合在一起,人数常常以数十万人著称。

1851年,这是一个敏感的年份,因为太平军就是这个时候兴起的。其实同年在安徽亳州一带,张乐行带领的捻军也爆发了起义。

捻军以飘忽不定著称,他们是打到哪儿吃到哪儿,跟太平军相反,没有长期占据某座城池的意思,因此难以发展壮大。

张乐行被推为捻军的首领,号称大汉明命王,建立了五旗制度。张宗禹正是张乐行的族侄儿,所以早就跟着张乐行起义了,也是捻军集团的核心人物。

张乐行与清军交锋多次以后,感觉实力不济,所以主动向太平军靠拢,成为了太平军的征北主将,他最辉煌的战绩那就是三河之役,在陈玉成和李秀成的配合下,击败湘军斩杀浙江布政使李续宾,吓得曾国藩要跳河。

僧格林沁带着大队人马围攻捻军以后,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张乐行孤掌难鸣,各种战败。因此不少捻军将领选择投降,尤其是李勤邦表面上依附于张乐行,背地里却出卖了他,最终导致僧格林沁将张乐行父子活捉,凌迟处死。

此后张宗禹便成为了捻军的核心领袖,但是他也是势单力薄,为此他请求赖文光成为领袖。并且收拢了太平军余部,组建了一支全新的捻军,张宗禹出任梁王。

斩杀僧格林沁,张宗禹终于惹祸上身。说实话,在太平军被灭了以后,清廷压根就没把捻军放在眼里,所以围剿捻军的重任一直都交给僧格林沁,丝毫没有其他增援安排。

没想到的是,张宗禹是个指挥天才,他选择采取运动战的方式与僧格林沁斡旋,一连几十天奔走了十多个县城。

而且他们是有目的性的,本来在中部的捻军,这么晃悠着就到了北方,尤其是到了山东北部时,清廷坐不住了,这山东再往北,这不就是直隶和紫禁城了嘛!

于是清廷逼迫僧格林沁与捻军决战,让他快点消灭这支部队。显然张宗禹的作战方式起到了效果,僧格林沁迫于压力,必须要找捻军决战,为此数十天拼死追赶,舟车劳顿。

整整3个半月的时间后,张宗禹认为伏击的机会来了,因为此时的僧格林沁已经暴跳如雷,而且他的军队处于极度疲惫的状态。

于是张宗禹便在山东曹州设下了三处埋伏,僧格林沁果然带兵冲入包围圈,最终被全歼1.1万人,僧格林沁本人也战死沙场。

僧格林沁被杀,这可是震动清廷的大事情,他们终于意识到了捻军的厉害之处。为了防止捻军继续北上,清廷立刻召集了曾国藩前来对付捻军。

可惜曾国藩打太平军是一把好手,对付捻军却无能为力,曾国藩被撤了钦差大臣的职务后,清廷改任李鸿章左宗棠共同出兵征讨捻军,张宗禹这下子麻烦可大发了。

在左宗棠和李鸿章的合力围攻之下,捻军根本就吃不消。于是在同治五年,捻军兵分两路,由赖文光带领的为东捻军,向东走,由张宗禹带领的是西捻军,向西走。

张宗禹还是很牛的,他到了西北立刻与少数民族起义联合在一起,实力庞大,一时间连左宗棠都难以招架。

不过他引兵直奔京城的计划,使得清廷几乎将天下所有的军队都派到了西北去围剿张宗禹。结果张宗禹当然是战败了,至于他的下落说法有很多。

张宗禹战败后还活着,这是很多人所认可的。关于张宗禹的结局,其实众说纷纭。从官方角度来说,张宗禹的确是死了,李鸿章和《清史稿》都断言张宗禹投水而死。

除了这个说法以外,其实还有另外三个说法。第一种就是出家为僧的说法,这是很多落幕英雄们的归宿,比如说李自成的结局中,也有出家为僧的传说。

第二种则是失踪了。因为李鸿章压根就没找到张宗禹的尸体,他怎么能断言张宗禹就死了呢?这是左宗棠指责李鸿章的依据。

最让人吃惊的就是第四种说法,在《沧县志》中,张宗禹在投河以后,居然逃到了沧县的孔家庄,并且化名童子师,在这里好端端地又活了20来年。临死之前才告诉身边的人,自己是张宗禹。

总结:天津没有张宗禹的痕迹。就算张宗禹后来真的活了下来,他的大多数传奇故事,都留在了河北沧县,也就是现在的沧州。

虽说沧州和天津之间的距离并不遥远,但是我认为张宗禹这种人物,在隐姓埋名以后,是不敢到处乱窜的。尤其是跨地区的乱窜,越靠近京城,这个排查就越严格。

所以他也没有留下什么故事在天津,在沧州倒是留下了不少故事。比如说张宗禹为干娘抢来了贡奉皇室的贡枣,武艺高强,令人咋舌。

参考资料:《清史稿》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沧州适合种什么药材?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当归、山药。沧州地形地貌沧州地处冀中平原东部,地势低平,起伏不大,海波最高17米,最低2米。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其西部是太行山山前冲积扇缘的一部分,中部是由黄河、漳河、滹沱河、唐河等河流冲积形成的广阔平原,东部为渤海潮汐堆积形成的滨海海积湖积平原。气候条件受纬度和地形影响,表现为明显的暖温带大陆季

  • 吴桥杂技是什么时候国家废物只文化遗产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

    桥杂技是河北省的汉族民俗杂技艺术。提到“杂技之乡”人们多以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素称。据有关史料记载,吴桥杂技历史最悠久。相传、牌坊村等不下十多个村。吴桥古城东南面是一群土丘传说是孙膑与庞涓打仗时摆“迷魂阵”的遗址。吴桥人习武练杂技之所以早,据说与此有关,村东有座孙公庙,吴桥是孙武后代的封地。吴桥姓孙的

  • 刘三姐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

    传说她生于唐朝(公元618公元907)中宗年代,真名叫刘三妹,是广西(中国南部)壮族人,活跃在广西柳江流域,是个优秀的民歌手。她有着出口成歌的本领。三妹不但歌唱的好,人长的也非常漂亮,天生丽质又聪明,什么活都不用学,一看就会。在三妹17岁这年在对歌的时候,她认识了一位青年,这位英俊的小伙子,也是一个

  • 消失的老手艺人里,有哪些是回不去的时光?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

    据我所知,这些将要消失的手艺有蔑匠,桶匠,棕匠,铁匠……等等,时代在迅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在废旧立新,打败你的不是你的竞争对手,而是与你风牛马不相及的东西,你们说生产柯达胶卷的公司是被对手打败吗?九十年代后,由于塑料用品以及不锈钢制品的普及,蔑制用品用量‘惨遭下滑,蔑匠这行当也一天不如一天,农民的竹制

  • 徐文长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史百科

    立斩健儿徐渭曾在一座酒楼上喝酒,有几名军士也在楼下喝酒,酒后不肯付钱。徐渭暗中写短函迅速告诉胡宗宪,胡宗宪立即下令将几人绑进衙门,一齐斩首,全军都极其震骇。猜妒致祸冯梦龙《情史类略》记载:山阴徐渭,字文长,高才不售。胡少保宗宪总督浙西,聘为记室,宠异特甚。渭常出游,杭州某寺僧徒不礼焉,衔之。夜宿妓家

  • 世界遗产的故事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孔府、孔庙、孔林位于山东省曲阜市。曲阜孔庙为我国最早、最大的祭祀孔子的祠庙。占地约10万平方米,殿堂466间。主要建筑物有金、元两代的碑亭、明代建造的奎文阁和清代重修的大成殿。孔府与孔庙毗邻,为孔子后裔直系子孙衍圣公住宅。孔林为孔子及其后裔的墓地,立有历代颂扬孔子的碑刻。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

  • 什么叫“非遗”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非遗”即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或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及实践

  • 寿山石非遗文化从何缘起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中华瑰宝寿山石(ShoushanStone),中国传统“四大印章石“之一。分布在福州市北郊晋安区与连江县、罗源县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带。若以矿脉走向,又可分为高山、旗山、月洋三系。因为寿山矿区开采得早,旧说的“田坑、水坑、山坑”,就是指在此矿区的田底、水涧、山洞开采的矿石。经过1500年的采掘,寿山

  • 中国的世界级非遗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中国已有39个项目跻身世界级非遗,项目总数位居世界第一。其中,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31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1项,具体非遗名录详情可参考网站“有待-人人可编辑的非遗百科全书”查看我的非遗梦徐培初我爱做梦,梦想在山顶,山顶住着一位老人,名字叫鲁迅。诗歌

  • 《传统的味道》观后感400字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传统的味道》最突出的特点是作者采访的扎实深入。从一篇篇文章中可以看出,晓蕙采访前就做了大量工作,联系有关专家、搜集信息,对要采访的项目进行研究;然后再深入到乡村巷陌,在“非遗”项目的发源地实地探访,欣赏“非遗”传承人的技艺,听他们讲述一段段鲜活的故事。之后,梳理出一个清晰的线索,用通俗而生动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