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即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或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及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安徽第三批非遗名录是哪些
安徽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们是民间文学类《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安丰塘的传说》;曲艺类《四弦书》、《寿州大鼓》、《淮词》;传统技艺类《石斛泡制技艺》、《舒城小兰花制作技艺》;民俗类《邀大岭》。
大学生最感兴趣的非遗文化
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繁多,所以,要选取你感兴趣或者与你的专业相符合的项目来做。另外,比较建议选择自己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语言和地缘优势会比较明显。活动方面,可以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社区、进高校做讲座,有条件的可以举办一些演出或者研讨会;也可以拍摄纪录片,通过影像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记录和保存;也可以亲自去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技艺,在学习中总结体会。
关于缙云的非遗。。
为了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建立科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确保本县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鼓励和支持传承人有组织地开展传承活动。县文广新局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共建立了“缙云婺剧”、“缙云剪纸”、“缙云根雕”、“迎罗汉”、“钢叉舞”、“缙云索面”等14个非遗传承基地。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许多非遗传承基地在非遗传承保护工作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为本县非遗保护工作作出了较大贡献。为此,县文广新局研究决定,从7月中旬开始至9月15日前,在全县范围再组织开展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的推荐和申报工作。这次申报条件明确规定:所报基地项目名称必须是本县已列入市级及以上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对所传承的项目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且该项目具有公认的代表性、权威性和影响力;有一定规模的可正常开展传承活动的固定场所;有一名以上熟练掌握该项目技能的代表性传承人,且能以收徒授艺、举办培训班等形式组织开展传承活动的;近三年来收徒授艺人数至少在5人以上的;受当地政府支持,且传承经费有保障的。具备上述条件的单位或学校,先要向所在乡镇(街道)文化站提出申请,经推荐,填写申报书,附相关活动情况、活动场所和工作计划等图文资料,上报县文广新局,组织实地考察、评审、公示、批准公布。申报有关详细事项可向所在地乡镇(街道)文化站或县非遗保护中心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