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日记400字大全8篇
记忆的沙滩上,波浪冲刷着回忆的贝壳,我捡起一颗,打开一看,哦!那是一个让我感动的日子……一天晚上,肚子阵阵剧烈的疼痛把我从甜美的梦中揪了出来,我痛得在床上翻来覆去,终于,忍不住了,捂着肚子冲进了卫生间,吐了……第二天早晨,没精打采的我老早就醒来了。妈妈昨晚得很熟,没有发觉我生病了。但天气好像发觉了,变得阴沉了许多,太阳好像也怕被我传染,戴上了口罩。我不想让妈妈操心,硬着头皮吃了饭,迎着刺骨的寒冷,走向学校。在学校里,老师讲的课我无心听下去,只因这可恨的肚子又开始打内战了。轮到班主任的课了,我更加强忍着听讲,总担心老师那双慧眼瞧出我的心不在焉。可偏偏越加掩饰,就越容易露馅。“方嘉惠,回答我刚才的问题。”“……”我根本无心听讲,老师提的问题我怎么会知道呢?老师开始批评我,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难受。刚刚坐下来,还没等凳子焐热,我就当着老师的面来了个“一泻千里”,“噗”的一声吐了满地,全班同学的目光不约而同地向我看来,我捂着嘴向外面跑去,背后传来老师响亮的声音:“这孩子,生病了也不早说……”随着一声“报告”,我走进了教室,老师依旧在讲台上热情地讲着课,被打扫过的地面是那么干净,同学们的神态依旧是那么专注,只是在我的课桌中央多了一杯冒着热气的茶水,里面装着琥珀色的液体,闻起来,香香的;尝起来,苦苦的;回味起来,甜甜的……我感受到了!它不仅是一杯苦茶,它还是一份无言的关爱!我学会了炒鸡蛋一个星期天;我在家看电视。突然;妈妈叫我进厨房;我依依不舍地关了电视;走到厨房;对妈妈说:“什么事啊?”原来妈妈想教我学炒鸡蛋。我想:学炒鸡蛋肯定很有趣。于是;我跟妈妈学起了炒鸡蛋。首先;我从冰箱里拿出一个圆圆的鸡蛋;敲碎了鸡蛋壳后;把里面的鸡蛋倒进碗里。妈妈说:“炒鸡蛋前要先下油;再把鸡蛋倒进锅里;炒一炒;下一些调味料;再炒一炒;就行了。”我听了;把瓶子里的油往锅里一倒;这时锅里有了许许多多的油珠子;一些油珠子溅到我的手上;烫得我直喊痛。妈妈说:“该放鸡蛋了!”我听了;拿起碗;把里面的鸡蛋全都倒进锅里;只听见“哗啦”一声;更多的油珠子从锅里溅了出来。等我再看看锅里的鸡蛋时;鸡蛋早就烧焦了;成了一个“黑”鸡蛋了。妈妈急了;对我说:“快翻一翻鸡蛋啊!”我连忙把鸡蛋翻一翻;鸡蛋才没有完全烧焦。这时;我心里开始打退堂鼓了;对妈妈说:“哎;炒鸡蛋真难!我不学了!”妈妈听了;对我说:“做事不能半途而废;我相信你能行!”我想了一会儿;终于决定学下去。该下调味料了;我倒了一些酱油进锅里;再炒一会儿;就大功告成了。我尝着自己做的“怪味”鸡蛋;心里十分高兴;因为我又学会了一个本领。所以说;做事不能半途而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