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关于王羲之认真写字的故事的谚语

关于王羲之认真写字的故事的谚语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381 更新时间:2024/2/25 12:58:24

【歇后语】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解释】王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据说有一次朝廷举行祭祀大典,祝词请羲之书写在祝版上,后来因为需要修改,工人们受命把它刮掉。谁知他们拿起祝版一看,发现每个字的笔痕都陷入木中三分,好像刀刻的一样,不由非常惊奇,赞叹不已。这个传说虽然有些夸张,但用来形容羲之笔力的强劲,还是不难理解的。现在多比喻刻画人物形象生动、逼真。【出处】民间

急急急!!!“黄娟初裁好著书”里用的蔡邕《曹城碑》的典故是什么?

曹娥碑不是《曹城碑》曹娥碑是东汉年间人们为颂扬曹娥的美德,纪念她的孝行而立的石碑。汉元嘉元年(公元151年),会稽上令度尚欲为曹娥立碑,先使属吏魏朗为之操笔,久而未出,遂命其弟子邯郸淳作碑文。邯郸淳时甫弱冠,只见他从容捉笔,少许构思,一挥而就,众人嗟叹不暇。碑以载孝,孝以文扬。蔡邕闻讯来观,手摸碑文而读,阅后书“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于碑阴,隐“绝妙好辞”四字。此碑早年散失。东晋升平二年(公元358年),王羲之到庙书曹娥碑,文字由新安吴茂先镌刻。此碑绢本手迹现存辽宁博物馆,上有梁代徐僧权、满骞、怀充等人题名,还有韩愈、宋高宗等人题款。现存的曹娥碑系宋代元佑八年(公元1093年)由王安石的女婿蔡卞重书。此碑高2.3米,宽1米,为行楷体,笔力遒劲,流畅爽利,在我国书法史上有着较高的地位。已近千年,弥足珍贵。围绕这块石碑,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传说。话说三国时,曹操杨修一起来曹娥庙祭拜。看到碑阴“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感到很奇怪,不解其义,最后还是杨修破译了这个谜语,说答案便是“绝妙好词”。他给曹操解释说:黄绢是有颜色的丝绸,那便是“绝”字;“幼妇”是少女,即“妙”字;外孙是女之子,那是“好”字;“齑”是捣碎的姜蒜,而“齑臼”就是捣烂姜蒜的容器,用当时的话说就是“受辛之器”,“受”旁加“辛”就是“辞”的异体字。所以“黄绢幼妇,外孙齑(ji)臼”,谜底便是“绝妙好词”。因为有了这个故事,便成就了“曹娥碑”作为“中国最早的字谜”的美誉。也正因为曹娥碑隐含着中国第一个离合字谜,被看作是中国文字隐语的图腾,字谜的鼻祖。也是因为这个典故的来历,在灯谜中的还专门设置了一个谜格“曹娥格”。历代的文人墨客也都喜欢到这里参读研究这块石碑。罗贯中、曹雪芹更是把曹娥碑地故事写入了自己的作品中。

王羲之吃墨的典故原文

王羲之小的时候,练字十分刻苦。据说他练字用坏的毛笔,堆在一起成了一座小山,人们叫它“笔山”。他家的旁边有一个小水池,他常在这水池里洗毛笔、冲砚台,后来小水池的水都变黑了,被人们叫做“墨池”。长大以后,王羲之的字写得相当好了,还是坚持每天练习。有一天,他聚精会神地在书房练字,连吃饭都忘了。丫鬟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催着他吃。他好像没有听见一样,还是埋头写字。丫鬟没办法,就去告诉王羲之的夫人。夫人和丫鬟来到书房的时候,看见王羲之正拿着一个沾满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弄得满嘴乌黑。她们忍不住笑出了声。原来,王羲之边吃边看着字,错把墨汁当成蒜泥蘸了。夫人心疼地对王羲之说:“你要保重身体呀!字写得已经不错了,为了苦练把身体弄坏就不值得了。”王羲之抬起头,回答说:“我的字说是不错,但那都是学习前人的写法。我要有自己的写法,自成一家,不苦练是不会成功的。”经过艰苦摸索,王羲之写出了一种妍美流利的新字体。大家称赞他写的字像彩云那样轻松自如,像飞龙那样雄健有力。王羲之被认为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书法家之一。扩展资料:人物介绍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李志敏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王羲之故居有两处。一处位于临沂市兰山区洗砚池街20号,为古典园林式建筑,占地约5亩,传说,王羲之幼年时刻苦练字后即到池中洗刷砚台,长时间后以至于池水呈墨色,于是人们名曰“洗砚池”。修缮一新的洗砚池、晒书台、鹅池、禊亭等遗迹,可一窥当时王宅的模样。新建的晋墨斋、书法展室和百米长的书法碑廊,可使欣赏到书圣的手迹、碑帖以及当代南北大家不同风格的书法作品。另一处位于在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东三十五公里处的金庭镇。原为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故宅(王羲之晚年隐居此处)。十三世孙王衡于此舍宅为观修炼,称名金真馆,后改称金真宫;宋永初十七年(440),褚伯玉奏改为金庭观。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羲之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我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书法家?他们有哪些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

    我国古代著名书法家有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王献之、赵孟\、黄庭坚等,每一位都是影响时代的人物,书法更是影响了代代人,简单来说就是以书法为主要创作的艺术家。或者说是精通书法的人。注意:1、王羲之,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广采众长,自成

  • 你在练字的过程中遇到过哪些有趣的事情?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

    有时写第一个字时就晕墨了,只好裁掉再干别的。再就是偏旁部首不谐调。还有一首诗抄完纸不用了。手章盖反了或一印泥不均……学习好友@不二斋的邀请。学习书法真是很有趣。比如说,有些笔法你用心琢磨,就是写不出来,结果,一不小心,也不知是怎么写出来的,于是,赶紧再重复一遍,结果,也没有写出来。我的临摹习作。我是

  • 中国古代有哪些有名的书法家?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可以参考下面的资料像汉的张芝,蔡邕,魏晋南北朝的钟繇,索靖,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怀素,柳公权,宋朝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蔡京,宋徽宗,元朝的赵孟\,明朝的董其昌,文徵明,唐寅,徐渭,清朝的朱耷,吴昌硕,这些都是大家~王羲之,其代表作为《兰亭序》;颜真卿,其代表作

  • 我国古代被誉为“草圣”的士一位大书法家是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

    草圣张旭张旭(生卒年不详),字伯高,苏州人曾任常熟县尉。唐代大书法家。以草书而闻名。唐朝文宗皇帝曾向全国发出了一道罕见的诏书: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斐的剑舞可成为天下的“三绝”。诏书一到洛阳城,顿时轰动了那些饱学之士。他们纷纷向张旭道喜,庆贺他以卓绝的努力夺得了最高奖誉。张旭作揖一一致谢,并设宴款

  • 陕西和山西之间隔了一条黄河,如此长的距离是否有几个合适的渡口?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我在山西省正西面的柳林县,仅柳林县就有四个渡口去往陕西。1,碛口。碛口镇位于柳林县的北面,举例柳林县的西北角王家沟仅几公里。现在碛口是历史文化名镇,当地重要的旅游景点。上次去的时候,骑着摩托车,沿着黄河,风景很美。碛口实际上是黄河的一个拐弯处,水流比较湍急,可是拐过弯后又乖乖的,所以在碛口附近,很多

  • 有关于书法故事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书圣王羲之很喜欢鹅他认为养鹅不仅能陶冶情操,还能从观察鹅的动作形态中悟到一些书法理论。有一次王羲之出外游玩,看到一群很漂亮的白鹅,便想买下,一问之下知道这些鹅是附近一个道士养的,便找到那个道士想与他商量买下那群鹅那个道士听说大名鼎鼎的王羲之要买,便说:只要王右军能为我抄一部《黄庭经》,便将拿些鹅送给

  • 西安不是中原,不属河洛文化,没有母亲河黄河,是华夏之根吗?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陕西是中华之根,延安是中华之魂。提问者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陕西有个西岳华山,本来就号称华夏之根,陕西有座大山秦岭,历来被称作华夏之脊,陕西有个关中,自古就是中原之龙首。中原、中国一开始就指的是关中。关中乃四塞之地,四周大山环绕,中间是一望无际的原野,所以《诗经小雅》中讲:“漆沮之从,天子之所。瞻彼

  • 古代著名书法家的故事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

    古代著名书法家的故事如下:1、王羲之入木三分传说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他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书法技艺炉火纯青,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入木三分”就是从这个故

  • “丝绸被面”的故事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苏州流传一则“丝绸被面”的故事:一千多年前,虎丘山下,有个叫刘春的织绸好手,被府台老爷拘到府里,限期一个月内织出为其女儿做嫁妆用的二十四条真丝嵌金被面,要金凤凰和牡丹花的花样,逾期织不成将被收监严办。后来,在牡丹仙子的帮助下,刘春终于按期织出。直到今天,人们仍喜欢到苏州去买丝绸被面。濠上观鱼:“子非

  • 黄河经过陕西哪些城市?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黄河经过陕西省流经延安市、榆林市和渭南市,但都是在省界处。黄河按照顺序依次经过:青海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最后注入渤海。陕西省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古人才辈出,帝王将相、风流雅士不乏其人。近代以来,更是涌现出许多历史名人。刘志丹(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