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传承保护民间故事?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如工农村一样的故事村的消失已不是特例。2011年4月16日,能讲述1000多个民间故事、被誉为“东方的天方夜谭”的民间故事家谭振山走了,享年86岁。2012年5月2日,河北省藁城市耿村民间故事家靳景祥驾鹤仙游,享年85岁。2012年11月28日,锡伯族民间故事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何钧佑因病去世,终年88岁。一位位具有超凡记忆力和讲述口才的传统民间故事家纷纷离世,人们再也无法听到他们现场讲述那些鲜活的故事,再也无法见到他们讲述故事时那投入的神情。故事村没有了,故事家走了,而最有可能继承“讲故事”传统的后人,却肩负沉重的家庭重担,外出打工去了。传统民间故事的讲述环境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当代,民间故事究竟该如何讲述?传承保护民间故事的路又在何方呢?幸运的是,在政府的扶持下,一些地方仍延续着面对面讲故事的传统。比如,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讲故事、听故事的传统得到了发展,当地的“美丽洲故事会”已成了重要的文化活动品牌。在余杭区图书馆、街道分馆、村文化礼堂,人们品着青豆茶,尝着话梅、糕点,听故事的惬意场景,几乎每隔一周就会出现一次。据余杭区图书馆统计,馆内故事会的活动平均每场听众可达200余名。“我们的故事会活动不仅讲述口口相传的传统民间故事,还包括那些富有时代气息、反映当代生活的新故事,因此人气比较足。活动不仅挖掘了一批优秀的民间故事讲述人、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同时也培养了人们讲故事、听故事的习惯,从而促进了民间故事讲述的传承和创新。”余杭区有名的“故事大王”丰国需说。对于传统民间故事的保护,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刘锡诚看来,记录保存仍是当下最可取的保护方式。将头脑里储存了大量民间文学作品的故事家的讲述用文本记录下来,他们一旦过世,这些文本就成为了其生命和遗产的延续。然而在对民间文学作品的采录整理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工作者将传承人口述的故事进行删节、加工甚至是再创作的现象。乡土气息浓厚的民间故事摇身变成文学味浓、语言雅致、形象圆润的书面文本。一些专家对此持否定态度,认为民间文学有其本身多变而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因此在记录和保存民间文学作品时应该注意科学性的问题,不可随意乱改。对此,林继富指出,这种现象其实并不仅仅发生在我国,民俗学研究的先锋人物、德国著名的童话搜集家格林兄弟也曾对民间故事进行过加工和整理。比如,1812年版的《格林童话》第21篇《灰姑娘》,至1819年就被作者结合各种译文,按故事发展和自我构建的需要填充细节。更为严重的是,格林兄弟不仅篡改了他们声称是从农民口中直接采集的故事,还伪造了提供者的资料。比如,他们说,多拉斯·维曼是个理想的讲故事的人,她是凭记忆讲述古老黑森人童话的德国农民。然而,事实上她是个受过教育、有文学素养的中产阶级妇女,而且她的母语是法语而非德语。“其实,在民间文学的采录整理过程中,我们允许有整理文本或重构文本的存在,因为这种形式的文本可读性更强,可以被更多的人接受,在扩大地方文化影响方面具有一定价值。然而,科学的采录即逐字逐句地记录,对于保护传统民间故事来说其价值最为重要。”林继富说。专家们表示,除了记录民间故事传承人讲述的故事内容外,还应该加强对由民间故事传承人、听众、讲述现场与叙事传统构成的共同体进行研究,探索民间故事家的养成过程及其所在社区、村落讲述传统的特点。因为在民间文学类非遗的保护工作中,保护的不是某个个体,而是以传承人为代表的一种讲述环境、讲述传统。
更多文章
河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河北省传统手工技艺和民俗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这跟河北的地理位置有很重要的关系,主要是内蒙古、北京、河南、山东和东北的接壤之地,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多文化多民族聚集地,让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在这里交融和生根发芽。河北省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8)1161木板大鼓曲艺沧州沧县2142井陉拉花
锡伯族非遗文化有哪些急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
锡伯族是中国境内的一支少数民族,与古代鲜卑和近代满族有一定的关系。有一种说法说沙俄曾以此名称创造北亚的新地名西伯利亚。现有人口近19万人。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地区的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和辽宁、吉林等省。新疆锡伯族人口为4万余人(其中查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为2万余人),辽宁沈阳约5万人,其余主要分散居住在北
姜昆、李金斗领衔“首届非遗相声大会”,对行业有哪些积极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
姜昆、李金斗这帮人所搞的“首届非遗相声大会”带来的唯一积极影响,就是让主流相声更团结,却离民众越来越远了。“首届非遗相声大会”就是蹭德云社的热度12月8日,由姜昆、李金斗等领衔的“首届非遗相声大会”开幕,将进行为期6天的表演,有30多家演艺团体,100多位相声演员共同参与,堪称相声界的一大盛会。其中
为什么总是刺配沧州?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除了历史上被施耐奄为编故事提及过,就是今天各种媒体为自身需要所进行的各种炒作了,究竟为什么,做为沧州的人们也莫明其妙,题主想弄明白?别说头条,就再加上百度也不行,还是找找施耐奄们去打听打听吧。首先感谢沧州新鲜事的邀请河北省历史遗迹之沧州篇武垣城遗址武垣城遗址位于今肃宁县县城东南偏北7.8公里处。外城
皮影戏为何能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怎样更好的传承?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
皮影戏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8日,湖北省云梦皮影艺术团和山东省泰安市范正安皮影工作室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2011年11月27日,总部位于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正在巴厘岛举行的保护非物质
锡伯族人民怎么生活?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锡伯族人民世世代代劳动生息在我国东北地区。大小兴安岭、呼伦贝尔草原,是锡伯族最早的活动区域。后来锡伯族移居嫩江、松花江流域。至明末清初,渔猎仍是锡伯族主要的生产方式。清康熙初年,锡伯族由科尔沁蒙古属下编人满洲八旗,迁居辽宁境内,散处在沈阳、金县、复县等地。锡伯族迁居辽宁后,学习农业生产技术,逐渐过渡
部分具有市场活力的非遗项目是怎么成功的?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
记忆+创新=社会变革。这是我一直在探索的事情,所以很有必要回答一下。而且会以最成功的“稀捍行动”中的羌绣保护项目为例子这是一个好问题,也是值得所有做文化保育和非遗传承的人一起思考的问题。传统的保护非遗的方式都是“养独苗”,这样虽然很有必要,但是也很危险,万一最后的传承人没了,我们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一
非遗文化怎样与自媒体融合?有前景吗?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非遗文化怎样与自媒体融合,有前景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魁宝,是民族一代一代传承至今。自媒体是大数字时代的新兴产物,在当今网络覆盖世界的今天,传媒是不可确少一环,它影响着整个世界。从“酒香不怕巷子深”到“好东西就是应该拿出来分享”的华丽转变,自媒体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容纳在自己
你的家乡还有多少传承下来的手艺人?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
我属于少数民族,有很多手艺都保存,流传了下来,如编草鞋,编竹筐,等,但最出名的苗银手工,苗服腊染父母辈都会,都交给了女儿。很多都会用银炼熔,放到准备好的模具中,冷却就行,精致的花纹都会请教长者,关系较亲的也会教你,但一般情愿帮你做,也不教。我见过奶奶,妈妈们做腊染苗服,先用蚕丝在木具上织好布,都是白
崂山民间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1、崂山茶的传说若干年以前,崂山太清宫处来了一位年轻的白面书生。据说,该生原籍杭州,家境殷实,只因自小两大嗜好,一是酷爱品茗饮茶,二是广习琴棋书画,而于八股学业上则聊无用心。所以屡试不第,遂心灰意冷,终致携琴揣茗,离家出走,遍访华夏名山大川,广寻天下画朋琴友。一日,来到崂山太清宫处,但见山清水秀,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