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施传说”的故事是真的吗?

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施传说”的故事是真的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933 更新时间:2024/2/22 3:48:07

西施是中国四大美女之一,她的传说故事也成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据说,吴国奸臣伯曾在越国灭亡前夕收受了越国的大量贿赂,才同意将西施等二十名美女送到吴王夫差面前。

据说,吴国重臣伍子胥的死也与西施脱不了干系,是她一直吹枕头风,才使得夫差下定决心杀了伍子胥。

上述说法均来自于《左传》、《国语》和《史记》,似乎已经是定论,今人在纪念西施的时候,还夸赞她“为国献身”的气节。

事实上,这是典型的“把历史当童话看”。

吴国为什么要灭掉越国?因为越国与吴国有不共戴天之仇:吴王夫差的父亲,前任吴王阖闾被越王勾践所杀。

面对如此深仇大恨,如果吴国有机会灭掉越国,夫差怎么可能犹豫呢?

史书说是因为夫差贪图越国进献的美女(主要是西施)和金玉,

可问题是:如果灭掉越国,美女和金玉难道会少吗?

我一向不主张看低统治者的做法,而夫差能够在父亲非正常死亡之后顺利上位,同时还打得越国差点灭亡,他绝不是泛泛之辈。

之所以不灭越国,不是夫差不想做,而是他做不到。

后世诸葛亮打算南征孟获的时候,为什么要以攻心为主呢?

因为孟获代表着南蛮势力,诸葛亮可以相对轻松地杀死这个人,然后怎么办呢?只能陷入南蛮民众的汪洋大海。

到了那个时候,光是平定南蛮的军费就能把整个蜀汉拖垮。

诸葛亮为什么要南征孟获?只是为了保证自己在北上讨伐曹魏的时候,南蛮不会跳出来趁火打劫。

换言之,诸葛亮只要保证南蛮臣服即可,并没有打算占据南蛮亲自治理,更不打算把整个南蛮灭种。

说吴国和越国的事,为什么要先说诸葛亮南征孟获呢?因为这两件事的性质差不多。

越国是越人首领,遍布于浙江南部的广大山区之中,如果吴国真打算彻底征服这个国家,就必须有长期钻山林打游击的觉悟。

灭了越国有什么好处呢?其实没什么好处,越国是个穷国,比起楚、晋、齐等大国来差得太多。

在夫差伐越的时候,他固然有为父亲报仇的想法,但政治家的感情相对淡漠,与国家利益相比,个人感情又算得了什么呢?

现在越国表示臣服,夫差只需要和他们签订几个不平等条约,基本就算大功告成了。

但夫差显然干得更好:他直接把越王勾践夫妻带回了吴国圈养,难道这还不叫成功吗?

如果诸葛亮在逼迫孟获臣服之后,又把孟获带回成都圈养,谁敢说诸葛亮的南征不成功呢?

夫差的评价之所以在后期走向反面,完全是因为他在与中原诸国的竞争中耗费了太多国力,不得不放松了对越国的打压,从而导致越国成功发展。

诸葛亮在世之时,将主要精力投入北伐,蜀国连年征战,并没有获得很好的休息。

诸葛亮去世之后,南蛮曾数次入侵,如果蜀国最终被南蛮所灭,那么诸葛亮和刘禅等人的历史形象,估计也会像夫差那样前明后暗,获得一个晚节不保的名声。

至于说西施进谗致使夫差杀伍子胥,这就更离谱了。

夫差之所以会玩砸锅,诸葛亮之所以成功压制南蛮,从细节上看也有出入。

比如诸葛亮时期虽有党争,但他都处理得很好,来敏廖立李严等人并未掀起大风浪;吴国的党争则严重得多,伯和伍子胥之间的争斗愈发激烈,以至于夫差动手杀人。

但无论吴国的内讧有多严重,我们都不能把这份罪责,或者说把这份功劳按在西施头上。

归根究底,西施也只是作为越国乞降时进献给夫差的美女之一,其身份地位不会比一个玩偶高多少。

对于西施的评价,我较为认可唐代诗人崔道融的观点。

崔道融在其诗作《西施滩》中是这样写的:“宰亡吴国,西施陷恶名。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我们可以说吴国亡于党争,也可以说吴国亡于战略重心转移,以至于被越国偷袭成功,但就是不能说吴国亡于红颜祸水西施。

用这种恶名来抹黑一位弱女子,实在是不够厚道。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感恩经典事例100字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1、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

  • 七旬的大爷成汝瓷非遗传承人,学艺期间经历了怎样的坎坷?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

    学艺期间经历了非常多的坎坷磨难,如果不是自己内心非常热爱这项事业,我认为很难坚持下来。自己上网查看了这位大爷的成才故事,我认为这一生也非常的励志。因为自己在年轻的时候没有坚持下来,反而到了中年才慢慢学会这项技能。整个过程不仅非常的枯燥无味,而且还非常孤独。学习这项技能就好比万里长城一样,必须要花费更

  • 有哪些新故事、新的变化发生在老房子或古建筑聚落里?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谢邀~文藏小编来答!哈喽大家好呀!关于古建筑呐,小编这里有话说啦!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可以很骄傲地说,我们中国的古建筑设计,是居于世界的首位的!几乎在别的国家都还在和石头较劲的时候,我们的老祖宗们,就快把木头玩出花了!不需要提太久远的,就说现存的北京故宫就是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木制建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什么?把传承的意义说说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古歌贵州省台江县、黄平县2Ⅰ—2布洛陀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3Ⅰ—3遮帕麻和遮咪麻云南省梁河县4Ⅰ—4牡帕密帕云南省思茅市5Ⅰ—5刻道贵州省施秉县6Ⅰ—6白蛇传传说江苏省镇江市浙江省杭州市7Ⅰ—7梁祝传说浙江省宁波市、杭州市、上虞市江苏省宜兴市山东省济宁市河南省汝南县8Ⅰ—8

  • 宁波的习俗和特产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

    宁波地处东海之滨,海鲜名闻内外,向以蒸、烤、炖制海鲜见长,别具特色,轻形式,重实味,鲜咸相兼,美味可口,宁波人昵称“下饭”。烹饪制作大都采取蒸、烩,特别讲究火候、刀功,极注重色、香、味。宁波十大名菜为冰糖甲鱼、剔骨锅烧河鳗、苔菜小方烤、雪菜大黄鱼、腐皮包黄鱼、网油包鹅肝、荷叶粉蒸肉、黄鱼海参羹、彩熘

  • 宁波人为啥习惯过八月十六?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峰寿母易中秋,七百年中俗尚留。从此非时来竞渡,家家十六看龙舟。清朝诗人袁钧在这首《北杂诗》中描绘的就是宁波人过中秋的场景。全国大部分地方都以八月十五为中秋,宁波又为何兴八月十六为中秋呢?浙江省民间文艺协会副主席、宁波市文联副主席周静书说,这个独特习俗的形成,和诗人袁钧在诗中提到的峰有很大关系。峰是南

  • 白衣战士抗战非典与SARS病毒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

    科室里似乎仍回荡着她那爽朗的笑声,病人似乎仍记得她那永远穿梭忙碌的身影和那春风般关切的抚慰。然而,在万物复苏的阳春三月,46岁的叶欣,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分院急诊科护士长却永远地走了。病魔袭来迎着上叶欣是知道这次抗击“非典”危险的。她病倒前两周,我们连周末去老人那的聚餐都取消了。叶欣的爱人总是神闲气定,

  • 世界文化遗产有关故事及资料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

    相关资料标志世界遗产公约的标志,它象征着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中央的正方形是人类创造的形状,圆圈代表大自然,两者密切相连。这个标志呈圆形,既象征全世界,也象征着要进行保护。分类世界遗产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混合体(即双重遗产))和文化景观以及近年设立的非物质遗产

  • 我要沧州武术之乡的简要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

    沧州武林,根深叶茂;沧州武杰,名扬八方;沧州武术,遍及华夏,远涉亚、欧、美、非一些国家和地区。沧州“武术之乡”之誉,宏扬中外。沧州人民,自古以淳朴、刚直、勤劳、勇敢著称。由于地理、历史条件关系,强悍之武风,历年久远,素有“武建泱泱乎有表海雄风”之说。据史籍载,沧州民间武术,兴于明,盛于清,至乾隆时,

  • 钟南山南抗击疫情的故事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1月18日,星期六,84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接到赶往武汉的紧急通知。时值春节前夕,忙碌了一年的人们陆续踏上回家的路。当天去武汉的航班已无机票,火车票也非常紧张。颇费周折,钟南山才挤上了傍晚5点多从广州南开往武汉的高铁。走得非常匆忙,他甚至没有准备羽绒服,只穿了一件咖啡色格子西装。上车无座,他被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