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铁砚磨穿"有什么历史典故吗?"铁砚磨穿"含义详解

成语"铁砚磨穿"有什么历史典故吗?"铁砚磨穿"含义详解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280 更新时间:2024/1/19 0:21:25

还不知道:成语“铁砚磨穿”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铁砚磨穿”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铁砚磨穿】故事的主人公:

桑维翰(898年—947年),字国侨,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大臣,石敬瑭卖国的帮凶。

【铁砚磨穿】是什么意思?

把铁铸的砚台都磨穿了。形容立志不移,持久不懈。

【铁砚磨穿】出自哪里?

元·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混江龙]向《诗》《书》经传,蠹鱼似不出费钻研。将棘围守暖,把铁砚磨穿。”

【铁砚磨穿】词语辨析:

【铁砚磨穿读音】:tiěyànmóchuān

【铁砚磨穿的近义词】:磨穿铁砚

【铁砚磨穿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

【铁砚磨穿】典故:

桑维翰,字国侨,生于唐朝末年,洛阳人。史书上讲,他长得既丑又怪,身材短小,可偏偏头面奇长。长相对不起观众,他就发奋读书,想用才学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并立志要干一番事业。

成年后,桑维翰参加进士考试,没想到主考官一看到他的姓名就顿生厌恶,早早就把他排除在外,因为“桑”与“丧”同音,不吉利。朋友们知道了这一情况,纷纷劝桑维翰今后不要再参加进士考试,可以从别的途径进入仕途。但桑维翰不为所动,慨然写下《日出扶桑赋》一文,发誓要在科举中获得功名,同时铸一铁砚展示给大家,发下狠话:“除非铁砚磨损坏了,否则决不另谋仕途。”坚持不懈,桑维翰终于如愿以偿,在后唐同光三年(公元925年)考中进士。

当时,石敬瑭为后唐的河阳节度使,看中桑维翰的文墨,就任他为掌书记。自从做了官,桑维翰竟然不择手段,干出了“祸及万世”的事情。公元936年,石敬瑭反叛后唐,桑维翰为其出谋划策,致书契丹主耶律德光求援,并且石敬瑭愿和其结为父子,割地称臣,他还亲自前往契丹,促成此事。随后,契丹出动大军,助石敬瑭称帝,建立后晋,而石敬瑭则将幽云十六州悉数割让给契丹。由于“功劳”巨大,桑维翰屡屡升迁,随着权势越来越大,他大肆收受贿赂,岁积巨万。公元946年,契丹军南下,47岁的桑维翰被后晋出帝石重贵遣人杀死。

桑维翰的所作所为,给天下遗留下了大祸患。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评论他:“祸及万世,则万世之罪人,自生民以来,唯桑维翰当之。”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历史文化探索:宾至如归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成语典故

    宾至如归,读音为bīnzhìrúguī。宾:客人,指客人到这里就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形容招待客人热情周到。出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那么成语宾至如归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成语故事】:春秋时,郑国子产奉郑简公之命,出访晋国。晋平公摆出大国架子,没有迎接他。

  • 成语"吴越同舟"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吴越同舟”?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吴越同舟【拼音】:wúyuètóngzhōu【解释】:吴越:指吴国人和越国人。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成语故事】:春秋时,吴国和越国经常交战。一天,在吴越交界处河面的一艘渡船上

  • 历史文化探索:手不释卷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成语典故

    手不释卷,读音为shǒubùshìjuàn,意思是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那么成语手不释卷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三国时,吕蒙是吴国的大将。一次,他点兵3万,用船80余只袭击荆州。水手一律身着白衣,大批精兵埋伏在船舱里。黑夜,船

  • 成语"​髀肉复生"是什么意思?"​髀肉复生"出自于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髀肉复生”是什么意思?“髀肉复生”出自于哪里?这个成语是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髀肉复生的出处国志》:曹公既破绍,自南击先主。先主遣麋竺、孙乾与刘表相闻,表自郊迎,以上宾礼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

  • 成语"疾风劲草"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疾风劲草”?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疾风劲草【拼音】:jífēngjìncǎo【解释】:在猛烈的大风中,只有坚韧的草才不会被吹倒。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知道谁真正坚强。【成语故事】:西汉末年,刘秀起兵反抗王莽。一次他率人马在经过

  • 成语"闻雷失箸"出自于哪里?"闻雷失箸"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成语典故

    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成语“闻雷失箸”出自于哪里?成语“闻雷失箸”是什么意思?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闻雷失箸】故事的主人公: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

  • 成语"脍炙人口"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脍炙人口”?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脍炙人口【拼音】:kuàizhìrénkǒu【解释】:脍:切细的肉;炙:烤熟的肉。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和称赞和传讼。【成语故事】:这个成语是从《孟子·尽心

  • 成语"先声夺人"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先声夺人”?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先声夺人【拼音】:xiānshēngduórén【解释】:先张扬自己的声势以压倒对方。也比喻做事抢先一步。【成语故事】:宋国的司马华费逐,有三个儿子:华驱、华多僚和华登。华多僚得国君宋元公

  • 成语"徐市求仙"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徐市求仙”?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徐市求仙【拼音】:xúshìqiúxiān【解释】:比喻和讽刺某些人长生不老的妄想,也有的用来比喻事情根本不可能办到。【成语故事】:公元前219年,秦始皇(诞生于邯郸)到齐地琅邪山(今山东

  • 成语"阳春白雪"该如何理解呢?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阳春白雪【拼音】:yángchūnbáixuě【解释】: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成语故事】:宋玉是战国后期楚国的一位文人。楚王听别人说了他一些坏话,就把宋玉找来问道:“先生的行为恐怕有些不检点的地方吧!为什么许多人都对你不满意呢?”宋玉答道:“先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