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闻雷失箸"出自于哪里?"闻雷失箸"含义详解

成语"闻雷失箸"出自于哪里?"闻雷失箸"含义详解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975 更新时间:2024/1/20 9:13:21

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成语“闻雷失箸”出自于哪里?成语“闻雷失箸”是什么意思?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闻雷失箸】故事的主人公: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

【闻雷失箸】是什么意思?

比喻借别的事情掩饰自己的真实情况。

【闻雷失箸】出自哪里?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

【闻雷失箸】词语辨析:

【闻雷失箸读音】:wénléishīzhù

【闻雷失箸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人

【闻雷失箸】如何造句:

1、这孩子很聪明,闻雷失箸,反应比同龄儿童快十倍。

2、老僧人看了看金夕,又意味深长的看了看闻雷失箸的谷古。

3、其表演之成功,真使“青梅煮酒论英雄”中“闻雷失箸”的大耳贼刘备自叹弗如也。

4、曹操煮酒论英雄时,他假托闻雷失箸,以掩饰自己的失态,竟然瞒过了一代奸雄曹操。

【闻雷失箸】典故:

东汉末年,豪强并起,北方涿县的刘备也趁乱拉起了队伍。由于徐州牧陶谦等人的推荐,刘备于公元196年(建安元年)领兵驻扎徐州、下邳一带。但不久就被吕布袁术打败,只好去投奔曹操。曹操知道刘备是一个有胆识的人,即给他以很高的礼遇。但是,刘备却一直胸怀异志。当时,汉献帝刘协由于不满曹操专权,将机密诏令藏在衣带中,要车骑将军董承组织力量诛灭曹操。刘备也是董承联系的对象之一。

正当董承等人密谋策划的时候,有一天曹操来到了刘备的住处。两人一边喝酒一边闲谈。曹操突然问刘备:“你说当今天下谁可以称得上英雄?”刘备故意说:“我看袁绍可以算得上英雄了。”曹操摇摇头,说:“我说,当今天下,只有你我二人可以称得上英雄!袁绍这样的人,根本不配!”刘备最怕的就是曹操知道自己的心思。因此,多少天来,他表面上一直装得庸庸碌碌,常常在菜园子里消磨时间,希望曹操把自己看成是一个胸无大志的凡夫俗子。现在,曹操竟当面把自己说成是英雄,他不觉大吃一惊,连手中的匕箸也掉到了地上。此时正好突然响了一个霹雷。刘备乘机掩饰说:“这声霹雷真响,吓得我把匕箸都失落在地。”

刘备知道曹操对自己的看法后,便决心参加董承等人谋划的诛杀曹操的活动。但尚未等到他们动手,已被曹操发觉,董承、王子服、吴子兰等都被诛杀。只有刘备和在外地的马腾漏网。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脍炙人口"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脍炙人口”?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脍炙人口【拼音】:kuàizhìrénkǒu【解释】:脍:切细的肉;炙:烤熟的肉。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和称赞和传讼。【成语故事】:这个成语是从《孟子·尽心

  • 成语"先声夺人"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先声夺人”?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先声夺人【拼音】:xiānshēngduórén【解释】:先张扬自己的声势以压倒对方。也比喻做事抢先一步。【成语故事】:宋国的司马华费逐,有三个儿子:华驱、华多僚和华登。华多僚得国君宋元公

  • 成语"徐市求仙"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徐市求仙”?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徐市求仙【拼音】:xúshìqiúxiān【解释】:比喻和讽刺某些人长生不老的妄想,也有的用来比喻事情根本不可能办到。【成语故事】:公元前219年,秦始皇(诞生于邯郸)到齐地琅邪山(今山东

  • 成语"阳春白雪"该如何理解呢?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阳春白雪【拼音】:yángchūnbáixuě【解释】: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成语故事】:宋玉是战国后期楚国的一位文人。楚王听别人说了他一些坏话,就把宋玉找来问道:“先生的行为恐怕有些不检点的地方吧!为什么许多人都对你不满意呢?”宋玉答道:“先让

  • 成语"尺短寸长"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尺短寸长”?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尺短寸长【拼音】:chǐduǎncùncháng【解释】: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比喻人或物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成语故事】:爱国诗人屈原曾多次向楚王提忠告。但昏庸的楚王不仅不接受,反而听信谗言,把

  • 成语"雪中送炭"有什么历史典故吗?"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呢?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雪中送炭”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宋太宗是宋太祖的弟弟,年轻的时候曾和宋太祖一起打天下,深知江山来之不易。因此,他特别爱护老百姓。淳化四年的冬天,东京(今开封)滴水成冰,房檐垂下的冰挂有一尺多长,在清冷的冬天

  • 成语"养虎为患"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养虎为患”?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养虎为患【拼音】:yǎnghǔwéihuàn【解释】:比喻纵容敌人,留下后患,自己反手其害。【成语故事】:这个成语出自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秦朝末年,刘邦和项羽两股势力成为义军中最

  • 成语"十行俱下"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十行俱下”?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十行俱下【拼音】:shíhángjùxià【解释】: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形容读书极快。【成语故事】:南朝梁武帝制衍第三个儿子萧纲,从小聪明伶俐,记亿力很强。他四岁开始识字读书,能够过目不忘;

  • "如坐针毡"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成语典故

    “如坐针毡”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里?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如坐针毡”是出自《晋书·杜锡传》,书中是这样记载的:“舍人杜锡,性亮直忠烈,屡谏愍怀太子,言辞恳切,太子患之,后置针着锡常所坐处毡中,刺之流血。”从这不难看出,“如坐针毡”历史典

  • 成语"威武不屈"是哪个人物引申出来的?其中有哪些故事呢?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威武不屈【拼音】:wēiwǔbùqū【解释】:威武:权势,武力;屈:屈服。强暴的压力不能使之屈服。表示坚贞顽强。【成语故事】:孟子说:“真正的大丈夫是实行仁义的人。‘仁’者爱人,‘义’者帮助人,扶危济困,让自己的行为使别人受益。他不必名震四海。当他有机会施展报复时,就会使天下人受益;即使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