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咏絮才高"有什么历史典故吗?"咏絮才高"含义详解

成语"咏絮才高"有什么历史典故吗?"咏絮才高"含义详解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晴天 访问量:4428 更新时间:2024/1/8 0:47:04

成语“咏絮才高”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意思是表示人有卓越的文学才能,多指女子。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说的是我国东晋时期的政治家西安有一次在冬天宴请全家,搞了一个大聚会,目的就是和大家一起讨论讨论文章,当时正值冬季,外边的雪越下越大,随后谢安来了兴致,就指着外面的飞雪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最后谢安的侄子谢朗随口说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安听见侄子这样的比喻,觉得并不是特别的好,于是接着谢安的侄女谢道韫就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听见侄女这样说之后非常吃惊,于是对侄女大加的赞赏了一番。

东晋时有一位著名的女诗人名叫谢道韫,她出身于晋代王、谢两大家族中的谢家,她的父亲是安西将军谢无奕,叔父是当朝宰相谢安,后来她又嫁给了王羲之的儿子,也就是后任左将军的王凝之,真可谓是出身于诗书富贵之家、礼乐簪缨之族。谢道韫品貌倶佳,不仅外貌出众,而且非常好学,擅长诗词,曾潜心研读《诗经》以及东汉郑玄著的《毛诗笔》。

有一年冬日,天气严寒,彤云密布,忽然朔风凜凛,瑞雪霏霏。这天,谢安兴致颇高,便在家中备下宴席,请来侄女谢道韫和侄子谢朗一同饮酒赏雪。他们叔侄三人一边喝着酒,一边谈着诗,正说在兴头上,只见朔风渐消,大雪纷飞,园中草木亭台皆被大雪覆盖,银装素裹,甚是美丽。

谢安为这罕见的美景所触动,雅兴大发,兴奋地对谢道韫和谢朗说:“今日白雪纷纷,不可无诗。我们来咏雪联句,如何?”

谢道韫兴致满满地回答说:“好啊!不如叔叔先吟咏第一句,我们再接下去。”谢安说:“那好,我先说!白雪纷纷何所似?”谢朗也颇有文采,他听完谢安的首句,略一思忖,便接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安听完,觉得谢朗接得还不错,便点了点头。

这时,谢道韫忽然想到了春季里飘飞的柳絮,便脱口吟出:“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听完朗声大笑,连连称赞谢道韫接的这一句实在是太妙了,真是敏慧过人,比喻形象而又生动。

谢道韫是东晋时区有名的才女,当年他把雪花比喻成柳絮,其实非常的恰当,我们知道柳絮是很白很轻的,随风一起就会漫天飞舞,可以说就像冬天下雪一样,所以说后来如果女子有才我们就会把它比喻成为咏絮之才。

出处

《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记载:东晋政治家、军事家谢安,在一个冬天大雪纷飞的日子里,跟他的子侄们坐在一起谈论文学。谢安颇有兴致地问他们道:“你们看这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侄儿谢朗回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像是在空中撒盐,大概可以这样比方吧?)侄女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撒盐这个比方不太恰当吧,还不如说像柳絮随风飘舞哩!)谢安听了,高兴得大笑起来,对侄女谢道韫的才华赞赏不已。

基于上述故事,后世便有了“咏絮才”之说。今称女子有才,便直说“才女”。“咏絮才”亦可言为“柳絮才”。宋·苏轼《谢人见和雪夜诗》:“渔蓑(suō)句好真堪画,柳絮才高不道盐。”即用其典。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吴越同舟"有什么历史典故吗?"吴越同舟"含义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吴越同舟”的历史典故是什么?“吴越同舟”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春秋时,吴国和越国经常交战。一天,在吴越交界处河面的一艘渡船上,乘坐着十几个吴人和越人,双方谁也不搭理谁,气氛显得十分沉闷。船离北岸后,一直向南岸驶去。刚到江心,突然天

  • 成语"噤若寒蝉"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噤若寒蝉”?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噤若寒蝉【拼音】:jìnruòhánchán【解释】:噤:闭口不作声。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成语故事】:东汉杜密在任太守期间,秉公办事,为政清廉,执法严明,对官宦

  • 历史文化探索:万死一生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成语典故

    万死一生,汉语成语,拼音是wànsǐyīshēng,意思是死的可能极大,活的希望极小。比喻冒生命危险。出自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隋朝末年,李渊奉旨镇压起义军,李世民那时十八岁便参加作战。李渊虽是隋朝的官,但并非亲信,隋炀帝杨广还派人监视他。李世民开

  • 成语"束之高阁"有什么典故吗?"束之高阁"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成语典故

    想知道:成语“束之高阁”有什么典故吗?成语“束之高阁”是什么意思?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束之高阁】故事的主人公:庚翼,晋代书家,字稚恭,明穆皇后之弟,太尉庚亮的弟弟,颍川人,官征西将军,也称庚征西。【束之高阁】是什么意思?高阁:储藏器物的高架。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

  • 历史文化探索:回天之力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成语典故

    回天之力,汉语成语,拼音是huítiānzhīlì,意思是原比喻言论正确,极有力量,影响深远。现多比喻能挽回严重局势的力量。出自《魏书·帝纪篇末史臣总论》。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唐太宗时期,唐太宗在贞观四年下诏命充重新修建洛阳宫乾阳殿。张玄素当时是朝廷的一位侍御史,他开诚布

  • 成语"奴颜婢膝"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来源于哪个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奴颜婢膝”?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奴颜婢膝【拼音】:núyánbìxī【解释】:奴颜:奴才的脸,满面谄媚相;婢膝:侍女的膝,常常下跪。指表情和动作奴才相十足。形容对人拍马讨好卑鄙无耻的样子。【成语故事】:南宋时期,南宋与入侵的元兵

  • 成语"乘风破浪"出自于哪里?有着怎么样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乘风破浪”出自于哪里?有着怎么样的故事?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乘风破浪”这个成语典故的主人公是南北朝宋时期的人,名叫宗悫,出自《宋书·宗悫传》:“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是指宗悫的叔叔宗炳,字少文。乘风

  • 成语"千万买邻"有何历史典故?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千万买邻”?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千万买邻【拼音】:qiānwànmǎilín【解释】:指好邻居的难得可贵。【成语故事】:梁武帝很欣赏吕僧珍的才干。有一次,吕憎珍请求梁武帝让他回乡扫墓。梁武帝不但同意,而且任命他关南衰州.让他光耀

  • 成语"拔帜易帜"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拔帜易帜”?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拔帜易帜【拼音】:bázhìyìzhì【解释】:帜:旗帜;易:换。比喻推翻别人,自己占有。【成语故事】: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后,率领汉军攻占了魏国和代国,接着又在张耳的协助下,带了几万兵东下井陉,攻

  • 成语"大放厥词"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大放厥词”?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大放厥词【拼音】:dàfàngjuécí【解释】:厥:其,他的;词:文辞,言辞。原指铺张词藻或畅所欲言。现用来指大发议论。【成语故事】:“大放厥词”这个成语,出自《韩昌黎全集·祭柳子厚文》,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