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不敢越雷池一步"是什么意思?雷池在哪里?

成语"不敢越雷池一步"是什么意思?雷池在哪里?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133 更新时间:2024/1/20 11:28:19

成语“不敢越雷池一步”是什么意思?所谓的雷池是在哪里呢?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

不敢越雷池一步出自于《晋书·庾亮传》:

亮并不听,而报温峤书曰:“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

白话意思就是:庾亮给温峤写信:我更加担心在西边镇守的陶侃,对他的担心更胜于历阳的苏峻,你一定要留在原地,不要越雷池一步。

庾亮,是东晋时期的重臣。早年曾在司马睿账下效力,颇受信任。他不仅和晋明帝司马绍是布衣之交,而且后来他的妹妹还嫁给了司马绍为妃。其曾一度执掌朝政。后来他在五十二岁的时候,因病去世。去世后,谥号为文康。

温峤,字太真,其是东晋名将,他也和司马绍是布衣之交。司马绍做皇帝后,封温峤为侍中、中书令。司马绍病重时,温峤是受命的辅政大臣之一,他曾参与平定苏峻之乱。可惜的是温峤在四十二岁的时候因病去世。他去世后,谥号为忠武。

典故:不敢越雷池一步

苏峻,字子高,他是东晋的叛将。曾为鹰扬将军、冠军将军、历阳内史、邵陵郡公等。

在庾亮掌政的时候,他想把历阳太守苏峻调到京城、然后再夺了他的兵权而让他做大司农。苏峻害怕庾亮对他不利,同时心中也不满,于是就有了反叛之心。

没过多久,苏峻还真的起兵造反向京城建康(南京)进军了。

当时的温峤正在江州为官,负责那里的防务工作。他听闻苏峻造反,就急忙集合部队,准备京城出发,以守卫京城建康。

本来温峻的这个想法还是不错的,但庾亮却没有同意。因为庾亮当时对苏峻叛军的能力做出了错误的判断,他认为苏峻难成气候、不足为惧。

所以庾亮就写信给温峤,不让温峤带兵来京城,他说自己最担心的是西边,对西边的担心更胜于历阳苏峻,所以他让温峤原地不动,以防备西境。

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

这也就是“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出处。

当然,由于庾亮错误的判断了苏峻的实力,所以他这个决定是错的,温峤没能带兵来京城护卫,而苏峻叛军又很有战斗力,结果庾亮带领晋军和苏峻交战被打败,导致京城也被叛军攻下。

庾亮兵败、京城也丢了,一时无地可去,于是就去了温峤那里,而后他们就准备一起和苏峻叛军再决雌雄。

庾亮虽然之前打了败仗,但是后来他和叛军交战时身先士卒,士兵们见到庾亮都不顾生死杀敌,故而士气大增。纵然苏峻叛军强盛一时,但在庾亮和温峤等人的努力下,最终得以平定苏峻之乱。

那“不敢越雷池一步”中的雷池是哪里呢?

雷池就在如今的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雷池乡,此地是雷池文化的发祥地。望江县是三省(皖鄂赣)的交界处,其三面临水,所以有“水乡泽国”之称。

雷池紧靠长江北,入江处为雷港。因古雷水是自湖北黄梅东流到此地而成池,所以就叫雷池。也称大雷池。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气壮山河"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气壮山河"是什么意思呢?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气壮山河”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气壮山河”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拼音】:qìzhuàngshānhé【解释】:气:气概;壮:使壮丽;山河:高山和大河。形容气概豪迈,使祖国山河因而更加壮丽。【成语故事】:北宋末年,解州闻喜县人赵鼎,少年时

  • 红楼梦第三回主要内容是什么?这回该如何解析?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成语典故

    红楼梦第三回内容概括:贾雨村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贾雨村传闻朝廷起复古员,请林如海写信给贾政帮助(自己有此意,却偏要林如海说出,是奸雄之心)。林如海热心帮助,并且说出荣国府的贾母要接黛玉的工作,让贾雨村和黛玉同行。贾雨村有了两个小童,当是林家所赠。贾府接黛玉只要几个老妇人,连牢靠下人都没有,则是王

  • 历史文化探索:釜底游鱼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成语典故

    釜底游鱼,拼音是fǔdǐyóuyú,意思是指在锅里游着的鱼。比喻处在绝境的人。也比喻即将灭亡的事物。出自《后汉书·张纲传》。那么成语釜底游鱼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成语故事】:张纲是东汉顺帝时的一个小官,为人忠诚,刚直不阿。他不怕专断独行的大将军梁冀,上奏皇

  • 历史文化探索:白驹过隙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成语典故

    白驹过隙,汉语成语,拼音是báijūguòxì,意思为比喻时间过得快,光阴易逝。出自《庄子·知北游》。那么成语白驹过隙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春秋时期,孔子专程去向德高望重的老子请教关于“至道”的学问,老子对孔子说道:“你想问道的学问,就必须先斋戒,把心里的杂

  • 成语"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拼音】:chéngménshīhuǒ,yāngjíchíyú【解释】:城门失火,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鱼也死了。比喻因受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成语故事】:“

  • 成语"尔虞我诈"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尔虞我诈”?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尔虞我诈【拼音】:ěryúwǒzhà【解释】:尔:你;虞、诈:欺骗。表示彼此互相欺骗。【成语故事】:春秋时,楚庄王率领军队攻打宋国,因久攻不下,决定撤军。这时,替庄王驾车的申叔时建议说:我们如果在

  • 成语"半老徐娘"有什么历史典故吗?详解半老徐娘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半老徐娘”有什么历史典故吗?这个成语出自《南史·后妃传下·梁元帝徐妃》:“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徐娘”是何许人,她是南朝梁元帝的一个妃子,娘家名叫徐昭佩,因年过芳龄,却还打扮的十分的风骚,故有“徐娘半老,犹尚多情”一说。可见不是所

  • 成语"作法自毙"该如何理解呢?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作法自毙【拼音】:zuòfǎzìbì【解释】:自己立法反而使自己受害。泛指自做自受。【成语故事】:商鞅变法,首先取消了贵族的特权,规定重新按军功大小给予爵位。贵族由此失去了无功受禄的特权,对商独十分不满,但商鞅有秦孝公支持。贵族虽怀恨在心,仍然毫无办法。秦国经变法以后,很快强盛起来,生产率

  • 历史文化探索:贪得无厌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成语典故

    贪得无厌,汉语成语,拼音是tāndéwúyàn,原指贪婪到无法满足的地步,现指贪图名利或金钱之心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春秋末期,周朝的统治分崩离析,各诸侯纷纷独立,割据一方。晋国是其中实力较强的一个诸侯国。晋国有赵襄子、魏桓子

  • 成语"好谋善断"有什么历史典故吗?"好谋善断"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好谋善断”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好谋善断”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好谋善断】故事的主人公: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好谋善断】是什么意思?善:擅长;断:决断。形容人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