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关于管鲍之交有何历史典故?这个典故旨在告诫人们什么?

关于管鲍之交有何历史典故?这个典故旨在告诫人们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281 更新时间:2024/1/15 13:17:31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管鲍之交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管仲传》。

【释义】管:管仲;鲍:鲍叔牙;交:交情。春秋时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历史典故】

春秋时期,齐国有一对好朋友,一个叫管仲,另一个叫鲍叔牙。管仲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鲍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做生意。赚了钱以后,管仲分到很多,鲍叔牙却分到很少。人们纷纷议论管仲是个贪财之人,不讲情谊。鲍叔牙知道后,便替管仲辩解说,管仲不是不讲情谊,他家里情况不好,而且要奉养母亲,多拿一点没有关系的。

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大家都说他是个贪生怕死的人。鲍叔牙听说后,向人们解释说,管仲不是贪生怕死,只是他得留着命回去照顾家中的老母亲啊!

后来,公子诸当上了国君,他每天吃喝玩乐,任意妄为。鲍叔牙和管仲都预感齐国将会发生内乱,就分别带着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逃到莒国和鲁国去了。不久,诸被人杀死,管仲想让纠顺利地当上国君,于是便在暗中对付小白,可惜把箭射偏了,小白不仅没死,还当上了齐国的国王,是为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后,决定封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对齐桓公说:“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强,应该请他来当宰相才是!”齐桓公惊讶地说:“管仲曾经想要杀我,你居然叫我请他来当宰相?”鲍叔牙却说:“这不能怪他,他是为了帮他的主人才这么做的呀!”齐桓公听了鲍叔牙的话,便请管仲回来当宰相,在管仲的辅佐下,齐国迅速强大起来。

管仲在谈到他与鲍叔牙之间的往事时,,曾说:“我曾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分钱财,自己多拿,鲍叔牙不认为我贪财,他知道我贫穷;我曾经三次作战,三次逃跑,鲍叔牙不认为我胆怯,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亲。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

【成长心语】

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情,已成为代代流传的佳话。朋友是一种相遇,朋友是一种相互认可,朋友是一种相助,朋友是一种关爱……但是,朋友最为可贵的还是相互信任。一旦成为知己,一定是彼此了解的,或许细节并不熟悉,但观念必定是了然于胸的,对于对方的行为总是可以作出最符合其初衷的解释。管仲在鲍叔牙的坟前说过:“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管仲一生因为有这样一个知己,显得更加有意义了。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历史文化探索:老马识途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成语典故

    老马识途,拼音(lǎomǎshítú),意思是指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出自《韩非子·说林上》。那么典故老马识途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

  • 如何解释成语"人自为战"?背后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人自为战”?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人自为战【拼音】:rénzìwéizhàn【解释】:为战:作战。人人能独立地战斗。【成语故事】:“人自为战”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将战士们置之死地,人人主动拼死作战。也指人人能独立作战。这个成语来源于《

  • 罄竹难书的出处和典故,背后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成语典故

    罄竹难书,贬义词,拼音:qìngzhúnánshū,意思是指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比喻事实(多指罪恶)很多,难以写完(古人写字用竹简,竹子是制竹简的材料)。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1、成语出处和典故“罄竹难书”最早出现于《吕氏春秋》:“乱国所生之物,尽荆越之竹,犹

  • 成语"老妪能解"的历史典故是什么?"老妪能解"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老妪能解”的历史典故是什么?“老妪能解”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老妪能解】故事的主人公: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老妪能解】是什

  • 如何理解成语"未可厚非"?有什么相关历史典故吗?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未可厚非”?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未可厚非【拼音】:wèikěhòufēi【解释】:厚非:过分责难、责备。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成语故事】:汉元帝皇后的侄子王莽用阴谋手段篡夺皇位,建

  • 成语"一败涂地"该如何理解呢?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一败涂地【拼音】:yībàitúdì【解释】:一旦失败就肝脑涂地。形容失败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成语故事】:汉高祖刘邦是江西人,秦朝末年是泗水亭亭长(秦代制度,十里设一亭,十亭设一乡。亭长,像是后来的保甲长、村长一样。有一次,他奉命送一批民工去骊山建造秦始皇的陵墓。一路上,每天都有很多民工

  • 成语"火树银花"有什么历史典故吗?"火树银花"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火树银花”是什么意思?“火树银花”出自于哪里?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睿宗是唐代君主中最会享乐的一位皇帝,虽然他只当了三年的皇帝,但不管什么佳节,他总要用很多的物力人力去铺张一番,供他游玩。他每年逢正月元宵的夜晚,一定扎起二十丈高的灯

  • 成语典故令人发指是什么意思?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成语典故

    荆轲战国末期卫国人,古代四大刺客之一,“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令人发指”的意思,是指头发都竖了起来。这个成语典故,是形容一个人的行动,让一些人非常的愤怒和痛恨。那“令人发指”的典故出自哪里呢?主人公说的又是谁?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令人发指”的典故,出

  • 成语"呆若木鸡"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呆若木鸡”?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呆若木鸡【拼音】:dāiruòmùjī【解释】:呆:傻,发愣的样子。呆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成语故事】:纪渻子是春秋时训练斗鸡的行家,由于他的名声太响亮了,于是齐王也把他

  • 成语"奉公守法"的历史典故是什么?"奉公守法"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奉公守法”的历史典故是什么?“奉公守法”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奉公守法】故事的主人公:赵奢(生卒年不详),嬴姓,赵氏,名奢。战国时代东方六国的八名将之一,简曰马氏。【奉公守法】是什么意思?奉:奉行;公:公务。奉公